第7章 你向前走我不能走

高中语文学“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士之耽兮,犹可说也”,朗朗背诵时不觉深意,明白时却已经过了伤心处,只剩留在单薄回忆里的一点森然。

不过都过去了,没什么所谓了,再说了,谁说的人一定要爱情?

那话怎么说来着,在脱发和脱单中间选择脱贫——智者之选。

林酒扯着袖子擦掉辣椒逼出的眼泪,目标明确,直奔伞坊。

她要去找母亲姚芳,这里不好,她要离开,要带母亲一起离开。

她刚出院子就看到两个腰间挂着钥匙串儿的中年男子,他们斜靠在林业的越野车上,一会儿摆弄后视镜,一会儿摸摸车前盖,钥匙叮当作响,指间烟雾浑浊不明。

林酒蹙眉回忆着右边的第二张脸,那人有些眼熟。

不对视还好,一对视就躲不了议论。

左边的白衣服男子呷了一口烟,悠哉悠哉地吐着,而后斜睨着眼打量。

“哪家的姑娘?没见过啊。”

“林五家的那个,出去上大学了,好几年没见了,染的一头粉毛……没正经样。”

两人的“背后坏话”毫不避讳,林酒听得清楚明了。

她停住脚步,打开手机摄像头,连拍四张,记录下两人吊儿郎当的“潇洒”正经样。

她一面聚焦镜头,一面凝眸和两张面孔对视,两方拉锯,互不相让。

拍完后,她迎面朝两人走去。

两人均是一愣,有些惶然。

这小姑娘一身冷厉,头顶好像攒着一捧白色冷气,目光看似温柔、安静,实则却像早秋的霜一样扎人。

林酒举着手机,展示两人的合照。

“第一,法律没有规定、说明黑发以外的其他发色代表不正经,第二,张叔,2018年秋季你未经允许拉走了我家稻田里的300斤谷草,按照当时的市场收购价计算,谷草大约值450块,这笔钱你打算什么时候给?第三,这车不是你们的。”

张富右手一抖,被烟屁股烫了食指。

他嘶了一声,心虚地别开视线,谎话张口就来。

“家里小孩儿催,我先走了啊。”

张富是外地人,早几年有政策扶持,他在村边弄了个黄牛养殖场,专收村子周边的谷草秸秆做饲料,好景不长,18年金融危机,养殖场倒闭,他也欠了许多暗账。

欠林酒家的450块钱他压根没印象,他只是本能心虚。

林酒没惯着他,箭步上前拦住去路,语气随之拔高。

“张叔!”

众人不约而同被吸引,纷纷扭头来看热闹。

“开30万的奔驰逃450的账——”

张富眼镜一瞪,慌张开口阻拦,“别别别……”

说着就从皮夹里摸钱,大手搓捻了五张百元大钞塞给她,随后仓惶逃离现场。

林酒把钱装进口袋,在诧异的目光中离场。

这事说来也巧,三年前林酒和林氏族人闹得不可开交,临走之际却无意窥探到了他的丑闻。

她也没想到今天张富会多嘴评价自己,所以就顺势把账要了回来。

远离了林庆辉家,耳边渐渐安静。

昨晚到村时视线昏暗,村中变化勉强看了个大概,现在阳光正好,明媚晴朗,她这才真正看到村子的焕然一新。

离村不远处是自驾人偏爱的银杏村风景区,每年9到12月,天南海北的旅人赶来一睹银杏缤纷,黄叶翩翩,如蝶歌舞,撑一把荥阳油纸伞,将淳朴民风和金秋美景红拢入伞中。

想想多惬意。

没回家的三年,林酒总是游走在各大软件上找寻家乡发展的报道和旅游分享,千里之外,她始终惦记着家乡……的景儿。

大学时她爬过很多地方的山,可没有哪座山像她熟悉的,三年不见,感概颇多,眼前的景儿踏踏实实的,莫名心安。

溪水蜿蜒,挺过了年前大霜的小麦绿得发黑,它们团聚、簇拥,紧紧扎根于泥土。

林酒不解,植物都知道抱团生长,人为什么容易四分五裂?

她加快脚步,却又不由自主地去看路灯,看彩绘围墙,看河里嘎嘎乱叫的灰头鹅,看流水一样逝去不复返的少年时光。

伞坊前的柳树下有一口水井,她考上大学那年重修了,老一辈都说这井是村中的灵气之源,握着全村老少的气脉,后来柳树枯死,村里干部索性把水井弄成了景点围了起来。

她远远地在井前站了两分钟,随后瞧见一个阿婆正在扶腰拔葱,小小一畦菜地,蔬菜却丰富多样。

村子的变化太快了,就像合肥一样,稍不留神门外又起一架高架桥。

她不再磨蹭欣赏风光,而是干脆利落地进了伞坊,大门洞开,不知道是在等故人还是在迎新客。

昨晚来时还看见头顶伞花朵朵,琳琅各色,今天却只见零星几把伞倒挂,定睛一看,都是肉眼可见、粗制滥造的敷衍货色,大概是不合格被退回的。

被玻璃屋顶隔绝的阳光落在四方院中,屋中人的背影则因为空旷而显得落寞孤单。

银色的刀刃在阳光下闪着亮光,或许是汗水加持,踏进门的林酒才会被晃了眼而顿住脚步。

“砰——”

“砰——”

“砰——”

姚芳在劈毛竹,削伞骨。

族里众人还在丧席现场,席散人走,现在正是偷懒的好机会,有围坐聊天打趣的,有嗑瓜子的,有寒暄的,有端茶的,可只有姚芳孤单在这儿。

伞坊一隅,她执刀劈砍,执拗地像个傻子,她争分夺秒地出活儿,林家人却理直气壮地霸占她的成果。

林酒轻声走近,看见盛饭的青瓷碗和透明玻璃杯都空了一半。

因为忙碌,吃饭早已变得潦草而仓促。

心被扯了一下,鼻头微微发酸,青瓷碗巴掌大,不是母亲的饭量,可现在碗里却还剩大半白米饭,牛肉汤已经结了油,看起来腻人。

姚芳长吁一口气,偏头将鬓角的汗全擦在肩头。

“妈。”

林酒喊的很轻,蚊子一样翁绕,像是不敢惊扰。

姚芳压着手,讪讪回头。

刚刚这么一下,她被吓得掌心扎了好几根小竹刺。

林酒走到她正前方才停下,随后张望着找东西,片刻后才半蹲下身子。

视线一高一低,姚芳率先将她眼底的红血丝看了个清楚,她没睡好。

林酒唏嘘万千,一时不知道从哪儿说起。

她仰着下巴看她,就像儿时那样,带着好奇将一个个无聊的问题抛出,而后等着回答。

早年时她常来伞坊,父母专注制伞,她一人在家实在无聊,于是,青色门槛见证了她匆匆数年的成长。

在她的大部分记忆里,制作手工油纸伞是个磨人的大工程。

她无数次看到父亲气喘吁吁,从溪边拖回毛竹,无数次看母亲被竹片划破手指,机器或许可以批量生产油纸伞,但冰冷的铁器却无法复制手艺人倾注的心血。

当然,单是口嗨不具备说服力,她被父亲训斥学艺不精,挨过金竹敲打,后来每逢假期,父亲就带着她一点一点磨手艺,几年下来,她自认为只学了点皮毛,毕竟父母制伞是热爱和本职,而她制伞只是完成任务。

匠人匠心,匠人眼中的每一个成品都是一个精心培育的孩子,他们大处相似,实际却各有特色。

一把把遮阳挡雨的手工油纸伞,撑着她飞出了大山。

思绪回笼,她终于开口。

“妈,跟我走吧。”

姚芳愣怔着,眉头扭成疙瘩。

“什么?”

“林振昨天当了当家人,今天一早就把族谱和手册卖了。”

林酒从容,镇静、平和,脸上看不出起伏的情绪,以前也有人说,她不笑时就有股莫名的阴鸷和孤傲,不过今天,这双漂亮的深色眼眸里还藏了一丝惶恐和不安。

姚芳眯着眼,表情难以置信。

林酒沉了一口气,将早上更多的细节娓娓道出,也将老人在堂屋里的话一五一十复述出,最后引出结论。

“他们只想从我们身上榨取价值,无论是我爸还是你,又或是现在的我,妈,走吧,别熬了。”

姚芳僵了一下,额角微微跳动,脑中像是扎进了一根钢钉,巨痛袭来。

喉咙干涩发痒,她没明白林家人到底在盘算什么。

这一趟,林酒本没必要回来。

三年前她为林逍声讨闹得十分不快,几乎快到除名的地步,这一次林庆辉去世,族里几个老人找到姚芳,让她务必让林酒回家。

他们说丧事过后要商量为林逍正名。

她的丈夫林逍从不是无名之辈,他是蒙尘明珠,是林家想藏起来的手艺人。

林庆辉看不起他,可他一面污蔑却又一面窃取成果,从成品到半成品,从伞面花色图样到市场青睐的伞状大小,林庆辉蛮不讲理一并盗走,还美其名曰“为了林家”。

话哽在喉,憋在心底变成了无声嗔啧。

她颤着手端起一旁的白开水,缓神之后一饮而尽。

交叠的沉重呼吸一声比一声沉重,姚芳脸色苍白,两颊的皮肤又紧绷又松弛,好想随时都会蹦开。

“你走吧,我不能走。”

你向前走,我不能走。

我的一切都在这儿,少时壮志,中年执着,一生痴情,无人画牢困我,是我为自己筑牢,走不了,走不了。

眼角落下一滴湿润,她后知后觉,三年没落过泪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