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2 章 她觉得自己看的不是一……

剧院的灯光关闭, 只有几盏不会影响舞台的小灯亮着。

一阵琵琶声响起,缠绵悱恻。

随着音乐声, 帷幕缓缓拉开。

姜烟的注意力也被舞台吸引过去, 不再四处寻找李隆基的身影。

听明燕说,这次的编曲也有做一定更改,许多地方都是杨玉环操刀。

可以说, 这出《长恨歌》的舞剧在杨玉环的参与下,与之前大不相同。

若是其他人,舞团的领导和负责人都不会同意这样的事情。

奈何杨玉环的表达有理有据,能说服他们的同时,也能做到更好的改编。

最重要的是, 杨玉环只是想完成这出舞剧,对舞团并没有提出过多要求。

能够让自己的作品变得更好, 这是艺术上的追求, 舞团的几位编舞老师和主要负责人都没有异议。

负责商务方面的领导自然也只能松口。

穿着统一服装的宫女扭着腰肢出来, 但最后落在舞台中心的却是一位老宫女。

老宫女弹着琵琶, 第一句便是“汉皇重色思倾国, 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 养在深闺人未识。”

吟唱的腔调冷淡空灵, 一开始的基调就定下了, 这不会是个愉快的爱情故事。

舞剧分好几幕。

从一开始的初遇, 到后来的相识。

唐明皇李隆基的演员都是主动出击的那个。

大概是有杨玉环的参与,姜烟看着台上那个演员, 越看越觉得一举一动像极了真正的李隆基。

舞台上的男女主, 一个像蝴蝶,另外一个像捉蝴蝶的人。

最后终于将蝴蝶抓住,关在了自己精心打造的玻璃罐子里, 供自己欣赏。

而扮演寿王的演员在与杨玉环诀别时,展现出来的张力让人为之动容。

姜烟在看到这一幕的时候,甚至在想。

如果,没有李隆基横插一脚,寿王与杨玉环,会不会一直幸福下去呢?

随着舞台再次搭建,金碧辉煌的大唐出现在众人眼前。

哪怕只有方寸之地,杨玉环也把她心中的大唐王朝在舞台上重现。

舞剧里不仅有煌煌中原,还有异域塞外,一起钩织一场大唐遗梦。

也不知道剧院的道具组是怎么做到的,甚至还有犹如仙人临镜的梦幻,和姜烟在幻境里看过的大唐都差不了多少。

到最后马嵬坡诀别,在舞台上飘动的白色长绫隔绝了杨玉环和李隆基。

杨玉环的挣扎痛苦,到最后的恍然觉悟,美人就此凋零。

琵琶声渐消,洞箫的声音空灵幽远,却又暗藏着一点轻快笛声。

像是李隆基在悲哀杨玉环的逝去,又在庆幸自己再一次平安度过了难关,保住了自己皇帝的位置。

舞台上的演员渐渐散开,躺在中间的杨玉环也被抬走。

就在这一刻,一个衣着妆点透着缥缈灵异的女子吊着威亚缓缓降落。

她足尖甚至没有触碰到地面,只用威亚做支撑却能做出各种优雅舞姿。

她是杨玉环,是死亡后像是自由的蝴蝶一样飞舞在天地之间的杨玉环。

姜烟看着舞台上那个真正的杨玉环,激动得差点要站起来。

她觉得自己看的不是一出舞剧,而是一场蜕变。

一只被关在玻璃罐子里做装饰的蝴蝶,成功破茧。

哪怕只有片刻时间,也要做自由蝴蝶的杨玉环。

激动之后,姜烟还悄悄观察了一下周围观众。

他们只会惊叹舞团里竟然还有如此厉害的舞者,只有姜烟一群人才知道。

这才是真正的惊喜。

杨玉环再次起舞,不为了取悦任何人,只为她自己。

舞台缓缓飘落的花瓣,吊在威亚上的杨玉环不断旋转,张开双臂尽情腾飞下,帷幕缓缓拉上。

只是等了片刻后,剧院的灯光并没有亮起也,没有舞剧演员来谢幕,反倒是响起了一阵阵急促的筝声。

帷幕再次拉开,这次竟然是剑舞。

席间也有观众发现,门票的反面竟然还有一行小字:赠以一场公孙大娘剑器舞,感谢观众对舞团的包容!

姜烟注意到后,也看了眼自己的门票,惊喜小声对李白说:“好意外啊。我还以为她们今天都不能上台呢!”

李白点头,目不转睛的看着舞台上的公孙大娘。

杜甫倒是在旁边轻叹:“只可惜李凭不在,否则今日当真是一场盛宴!”

李凭的箜篌,公孙大娘和杨玉环的舞。

人间极致的享受。

姜烟捏着门票,她这个人要求不高,能看到杨玉环和公孙大娘的舞就已经很惊喜了。

舞台上,公孙大娘手臂上带着臂钏,上面还缠绕着石绿和朱砂红的丝带,双手握着两把长剑。

这剑可不是古装剧里的模样。

而是公孙大娘拜托了太平,找李世民亲手画图再一比一还原的唐代古剑造型。

明明舞台上只有一个人,两把剑。

可台下的观众却仿佛看到了千军万马。

剑器浑脱,名动四方。

看公孙大娘的剑舞,就像是在看万人敌的将军对战,一剑横扫白骨战场,看傲如青竹的书生挥舞手中的笔,记载这万古千秋。

鼓声、筝声最终归于平静。

双剑甚至被公孙大娘丢出,在空中漂亮旋转,舞台上的公孙大娘也跟着跃起。

再落下的时候,双剑再次握于手中,一个利落的剑花,最后一声古筝琴弦也彻底平静下来。

到这一刻,坐在观众席的观众们才缓缓呼气,只觉得酣畅淋漓。

舞剧的所有演员上台谢幕,每一个人都优雅至极,也有年龄小的少年在后面做着各种托举的动作招手示意。

与此同时,也有观众走上前去给自己喜欢的舞蹈演员送上鲜花。

姜烟被李白和杜甫推着走,又从元稹白居易的手里拿了两支火红的玫瑰。

“好美啊!我还以为今天看不到你们呢!”姜烟把花递给杨玉环和公孙大娘,没有占据她们太多时间。

姜烟看得出来,要来献花的可不止她一个。

今天这场的观众,有不少人都被她们的舞姿打动。

姜烟拉着李白杜甫离开,杜牧在后面送出牡丹的时候,那真是吸引了一片目光。

“百闻不如一见啊!”杜牧感叹,看着精气神全然变换的杨玉环,说:“真好,你这样才是真正的四大美人之一。”

只是说这话的时候,双眼明明看着杨玉环,可杨玉环却觉得他分明是透过自己在看别人。

张好好吗?

就算杜牧对张好好的感情没有那么深,可事后得知自己死后,张好好在自己墓碑前自尽,就算没有爱,也是有怜惜和怀念的。

姜烟看着被人群逐渐包围的杨玉环和公孙大娘,尤其是在舞团的负责人说出,这次的舞剧全面升级也有她们一份功劳的时候,更是引得不少人夸赞。

看到这一幕,姜烟突然就明白了车上太平说的那番话。

这场奇妙的相遇,应该不只是姜烟有收获。

离开了权力漩涡的他们,也有了片刻放松,可以自由自在的做一个普通人。

爱自己想爱的,说自己想说的,做自己想做的。

可以行遍万里河山,看过百花灿烂。

活出另外一种可能。

“你看那里!”李白眼尖,扫过一个人的时候,示意姜烟向左看。

观众席的角落里,一个穿着皮衣,戴着鸭舌帽和口罩的男人站起身。

手里拿着一支二乔牡丹。

别人看不出来,可他们毕竟是在一起相处过,李白更是当了几年官,要从人群中分辨出李隆基还不容易?

“那是李隆基?”姜烟意外,她还以为李隆基不会来呢。

“对。”李白从幻境出来后就剃了胡须,摸着光洁的下巴还有些不太习惯没有胡子的感觉。

几人就站在一侧,目不转睛的盯着李隆基。

看他走入人群,又被人群挤出来。

再走进去。

再被挤出来。

舞剧之后惊艳众人的杨玉环,如今都成了他无法靠近的人了。

姜烟看得偷笑,捂着嘴只露出一双狡黠的眼睛。

再搭配她这一身活泼的颜色和头上的小辫子,愈发可爱。

“看什么呢?”太平和上官婉儿走过来,见他们几个盯着一侧都在偷笑,顺着他们的目光看去。

同样一眼就认出了李隆基。

散场的剧院里就看到被人群包围的舞蹈演员和一队排排站在旁边,满脸写着八卦看热闹的人。

李隆基都能被李白和太平一眼认出,杨玉环就更能分辨出来了。

看到李隆基递给自己的二乔牡丹,接下后轻笑着说:“谢谢。”

“很不错的表演。”李隆基觉得眼前的杨玉环陌生,可看到这么神采飞扬的她,又觉得一阵宽慰。

马嵬坡的事情,他永远都对不起这个女人。

既然她喜欢如今的环境,那就随她吧。

反正,他也不是唐明皇,她也不是杨贵妃。

他们都只是意外来到现代的两个本该腐朽在尘土里的古人。

“我就先走了。”李隆基这次没有再纠缠,走得洒脱。

杨玉环也没有挽留,只是对着李隆基稍稍屈膝行李,怀中还抱着一大捧各种鲜花。

“就这样?”太平没看到热闹还觉得挺可惜:“我还以为玉环会给他一个大耳光呢!”

“她若是这样,那就不是杨玉环了。”上官婉儿倒觉得这样就很好。

从此杨玉环和李隆基,就是两条曾经有过交集,但如今各奔东西的线。

往后的日子里,他们都是独立的两个人。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