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姑、小姑

叶青竹蒸了两碗米饭,将就着家里的半颗白菜又炒了醋溜白菜,砂锅里还炖了有半只鸡。

这只鸡本是前天叶妈去买菜时,遇到有人悄悄到家属区出售卖买回来的。

叶妈当天就杀出来炖了半支给老叶吃了。

现在还没管控得特别严格,虽然不允许私人贩卖,到底食品厂的职工要比一般工人家庭要有余粮。

很多做小生意的人,都愿意遮遮掩掩的带着自家的鸡鸭蛋类来这里附近的家属区转悠。

食品厂附近渐渐形成个鸽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黑市。

叶夏至知道叶妈能干,可惜这个女人为救自己心爱的丈夫,生生被人踩踏而亡。

令人敬佩!

“我现在就给你爸爸送鸡汤去……你一个人在家,可别随便给人开门!”

叶青竹连饭都没吃,用个老旧的保温饭桶把鸡汤装进去了一些。

“大姑,你呢?”叶夏至看了一眼砂锅里剩下的鸡肉,看样子也没有藏私。

鸡腿鸡翅这些肉多的部分都装到保温桶,锅里只有些鸡脖子鸡骨架。

“大姑这会儿还不饿……”叶青竹嘴上说着不饿,却下意识的吞了吞口水。

“你还是把饭装到饭盒里,带去给我爸吃。

我爸如果不吃的话,你就可以自己吃掉。”

叶夏至觉得叶大姑口是心非,明明想吃却故意嘴里说不吃不吃。

你如果不吃,那就干脆别蒸这么多米!

明明煮了饭又说不吃,搞得像是有人故意亏待你似的。

叶夏至忍不住心里腹诽,翻了个白眼。

叶青竹老脸不由得一红,到底舍不得香喷喷的白米饭。

只好重新去厨房里用铝饭盒,把饭盆里剩下的白米饭装上,又还夹了两筷子醋溜白菜丝在里面。

“你要留那里守夜!

给我爸带两件换洗衣服过去……我看他身上又是血又是灰尘。

带块毛巾,再打点热水给擦擦!”

叶夏至说着跑去从衣橱里,抓出条很旧的秋裤,一件洗到泛白的衬衣。

又拿了刷牙的搪瓷缸,牙刷,牙膏,跟一根已经半旧的毛巾用个布兜子给装上。

叶妈还在的时候虽然没有工作不过手巧,家里又有缝纫机。

偶尔帮人做件衬衣或是裤子之类,意思意思的收个块八角。

边边角角的布料也没扔,拼拼凑凑积少成多,最后做成一个布兜或口袋。

叶青竹提着保温桶跟布兜子,急匆匆出门走了。

叶夏至关上房门,开始仔细查看起自己的新家。

差距根本不是一点点啊!

叶夏至自己的家。

不,现在该说空间。

空间里吃的穿的大部分生活必需品都有,说句夸张的话就是流落到末世也可以生存一段时间。

而现在的这个地方,只能说非常简朴。

叶青松好歹是车间主任,四级工,每个月工资56.87。

家里有单位分的四十平方两间住房,每个月扣两块钱房租费加五毛钱水电费。

不过房租费因为叶父的职位,每个月还有一块五的住房补贴。

叶妈精明能干又懂得省钱,家里目前为止应该也差不多有七八百块钱的积蓄。

叶夏至的大哥叶谷雨在隔壁省里当兵,目前已是连长。

当时部队干部的津贴以级别为径纬。排长每月津贴为52块,23级;但有些副连长,甚至连长、指导员也同样是23级。

每上调一级就增加8块钱的工资,很不容易。

自从两年前大哥军校毕业升职以后,每个月会给家里寄二十块钱回来。

都还不知道大哥那边有没有接到,这边打过去的电话。

能不能赶回来奔丧。

应该花不了多少时间吧!

从昆明到蓉城也就一千多公里,五几年成昆铁路的顺利通行,坐火车也就二十几个小时。

叶夏至又检查了一下隔壁当储藏室的另外一个小房间。

如今实行计划经济,城镇居民的吃穿住行按需分配。

作为城市居民人口,叶夏至每个月只有十八斤粮食。

等到十八岁过后才能每个月领二十五斤的供应量口粮。

因为蓉城有回南天,所以卖回来的大米一般都放在米坛子里,除了防潮还能防老鼠。

叶夏至检查了一下,估计里面应该还有二三十斤大米,大概十斤左右的玉米碴子。

一个木桶里有个大些的麻布口袋,袋子内有些地瓜干。

估计地瓜干这些都是叶妈准备的,反正记忆里她很少吃到地瓜干箜饭小房间大小跟叶夏至的房间差不多,布局也差不离。

只不过没有书桌,就用小木凳子放有一个长方形的实木箱子。

叶夏至拿钥匙试了试,试到第三次的,锁开了!

箱子里放着有几块略微有瑕疵的布料,另外是厚实的两床棉絮。

看样子是叶妈给大哥积攒的结婚用品。

毕竟大哥当初走的时候十八岁,七年过去。

今年也已经二十五岁。

差不多也该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叶夏至边清理物品边抹眼泪。

这时候外面又传来敲门的声音。

叶夏至关上箱子又从小房间里出来,顺手还拉上房门。

迟疑了一下,才从里面拉开门的内锁。

“谁呀?”

“你小姑……叶青梅。”

叶青梅边回答边看了一眼隔壁探头出来看热闹的邻居许嬢嬢。

许嬢嬢本来想要说话,看见叶夏至开门了就又缩了回去。

叶青松是家里的老大,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

大弟弟叶青柏在乡下务农,小弟弟叶青槐十几年前当了自愿军,现在已经在铁二十五局当铁道兵。

大妹叶青竹嫁了邻县化肥厂里的工人,最小的妹妹则嫁了个农村人。

不过对方能干。

早早就跟着邻居家伯伯学会开拖拉机,现在是公社里的拖拉机手。

“小姑,你来了!”

“别哭……进去说话!”

叶青梅背上背着个可以装三四十斤的大背篼

“有地头放东西不,算了……到你哥房里!”

叶青梅说着走了好几步,伸手推开小房间木门。

在没铺垫被的木床上,搁放下背篼。

把麻布口袋铺到地上,将内里的东西一样一样往外拿。

现在已是夏天,更多的是韭菜,豇豆,番茄,茄子,辣椒这些时令蔬菜。

叶夏至寻着记忆。

找来了个洗菜的搪瓷盆跟小竹筐来装这些东西。

“我还带了二十个鸡蛋过来……你爸伤得重吗?

你妈……咋就说没了就没了?”

叶青梅不是个喜欢开口说话的人,早上接到食品厂工会打到公社里的电话时还大吃一惊。

赶紧收拾了些地里的黄瓜番茄等新鲜蔬菜,搭乘要进城办事的自家男人开的拖拉机,急急忙忙赶进城来!

“具体情况……我也不清楚!像是昨天厂里开表彰大会。

因为礼堂里要表演节目,大家都去凑热闹……有人突然发疯放火烧了礼堂。”

叶夏至边说边揉了揉自己的头,因为接收的记忆不完整,所以也说不太清楚具体发生的情况。

原主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后续事情自有食品厂的工会干事出面。

“走吧,带我去瞧瞧你老汉(父亲,爸爸)……”

“小姑,你吃早饭没,小姑父呢?”

“没吃……这么热的天也没心思吃饭。”

“我给你煮面条吧!

早知道就不该让大姑把饭都舀光!”

叶夏至想了想,大概这会儿也只能用煤油炉子在屋里煮挂面。

大中午的别人都要休息,去厨房做饭肯定弄得叮叮咚咚,有人定会不高兴。

“你刚才干嘛,收拾东西?”

“我妈……没了,我老汉估计要养上两三个月。

我估计也要被送下乡了!

有些东西趁着老汉现在不在家,该收起来的就收了!”

主要是叶妈以前穿过的衣服。

叶夏至也知道最多还有一两个月时间,自己可能会被送到乡下当知青。

叶青松是单位里主抓生产的小领导又是组织上的人员,必须带头以身作则。

现在的政策是五个下三个,两个下一个。

叶家就只有叶谷雨叶夏至兄妹两天,哪怕叶青松再舍不得也只能让自己的女儿下乡。

毕竟叶谷雨当兵去了,前途一片光明。叶夏至又是家里的老二,根本不符合独生子女家庭条件。

好胳膊好腿的又没其他致命的疾病,又还是高中毕业生。

完全符合下乡政策。

“上次我送菜过来时,你妈还说要给你哥说一房婆娘……给你找份工作。

咋好好的就出事了呢?”

叶小姑抹了一把眼泪,帮着叶夏至收拾叶妈的衣服。

其实这个年代也没啥好的衣服料子,叶妈留下的衣服也就是两套夏天穿的旧衣服,一件新做的。

另外两套冬天套棉袄的穿的罩衣也是一新一旧。

叶夏至不愿意穿别人穿过的旧衣服,就打算把这些送人。

叶小姑知道叶大姑贪财又小气,也就没有主动要走。

反而用个干净的布袋装了起来。

“这是新的,你要是不嫌弃就带着下乡穿吧!

既然要下乡不如报名到我们生产队去……”叶小姑出着主意,她们生产队里城里也就是三四十公里路。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