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节

人物分析:

陆晟:

关键词:事业,灵感,伯乐。

从事业上说,女主明白陆晟的创作,激发他的灵感,也是他的事业支持者。过去他是她的恋爱老师,现在她是他的经济食物链上线。

就伯乐这个角色来说,两人是交替的。

陆晟应该是属于事业伙伴型的,但与丈夫这个角色无缘。除非有人愿意为他牺牲奉献,做他后盾。他和女主都受过家庭伤害,都需要治愈,放在一起会酿成另一个家庭灾难。

其实道理很简单,人们说家庭是港湾,爱情代表幸福,但对于在家庭和父母关系中只尝到苦果的孩子来说,他们根本无法相信人们的定义,也没依据去相信。那就不要强求他们自己能做到了。

忽然想起胡杏儿对媒体说的一句话:我的前前任和前任都很棒,他们一个教会我做温柔的女人,一个教会我做成熟的大人,但我的老公教我做回一个小孩。

别的不说,她的角度和心态都很值得点赞~

第99章

一天后, 叶沐给沈之越回了消息,她想加入这次旅行。

沈之越又花了半天时间,跟她讲解路上需要注意的东西,以及需要准备的物资。而那些叶沐来不及处理的硬装备, 则全都交给沈之越。

叶沐想着, 既然她是个外来者, 什么都不懂, 什么都不会,那就最好少说话多听劝, 最好一直跟着沈之越。

当然在出发之前,叶沐也通知了家人朋友,还跟叶之鸣要了十五天的假期。

叶之鸣十分震惊,但最终也没有劝阻叶沐, 唯一担心的就是她的身体素质。

叶之鸣说,他年轻时候也曾去过高海拔的地区, 但他是个谨慎且容易认怂的人, 全程都很听领队的话, 随时拿着吸氧装备, 时不时就吸两口, 走得也很慢, 已经落到队尾了也不逞强。

而同行的其他队友有身体比较好的,自觉适应快,不用吸氧, 就高高兴兴地走在前面, 还时不时蹦两下。

结果还没到地方, 前面的队友就高反了, 别说抵达终点了, 连自己站起来都困难,反而是他这样一路小步挪蹭的人,全程一点事都没有。

讲完故事,叶之鸣就落下六字宗旨:要惜命,别嘚瑟。

叶沐很快应了,转头又去找沈韵。

沈韵既出物又出力,还特意取出来一笔现金给叶沐。

不管去哪里,钱都是硬通货。

当晚,叶沐就住在沈韵那儿。

后来还是母女俩聊天的时候,话赶话说到了叶沐的择偶,叶沐也是因此才知道,原来因为她是不婚主义,叶之鸣和沈韵私底下没少掐架。

至于掐架的内容,无外乎就是指责对方,以及自我谴责。

沈韵说,其实在他们心里,他们都强烈地希望叶沐能成家、生育,但如果真的没有这一天,他们虽然觉得遗憾,但也愿意接受。

叶沐听了很惊讶:“我一直以为你们是支持我的。”

沈韵:“我们不是支持,只是不希望因为反对而激起你的反弹。就怕你会因此做错决定,嫁一个你不喜欢,或是不合适的人,那简直比坐牢还要难受。我们走错的路,不希望你再走。”

这似乎是每一个从苦难中挣脱出来的家长的心态,他们希望下一代不要再吃苦受难,却总会忘记,人都是在苦难中成长的。

没有苦难,即便读遍四书五经,背下所有警世恒言,也不会获得真正意义的成长。

叶沐:“所以,你们还是希望我走入家庭是吗?”

沈韵点头:“我当然想过……而且我想可能等你三十岁以后,你的观念、思想也许会有一些改变,到时候可能不用我们说,你自己也会那么做。”

叶沐明白沈韵的意思。

原生家庭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爱情观、家庭观,从某种层面来说,无论是幸福的家庭还是悲惨的家庭,它对生长在这个家庭里的小孩都是一种思想束缚,令他们产生某种刻板印象。

到了社会上,原生家庭的影响也会成为一个人底层结构的基础,所有行为都会建筑在这层基础之上。

但这并不是永远的。

当一个人后天形成的认知越来越丰厚,逐渐占领上风,它就会逐渐取代原来的基础,形成新的结构堡垒,最终于内在形成和解,趋于平衡。

这也是一种打破束缚,先破再立的过程。

不过也有一种说法是,人要用一生来治愈童年。

这种说法显然太过绝对,对于大多数无法打破初始结构的人来说,他们一直处在和束缚斗争的状态里,或许真的需要花费一生的时间,但对于能挣脱的人来说,或许人到中年就能完成这个仪式。

只不过结果可能是彻底改变,也可能是“顺从”本心,维持不动。

无论是哪一种,内心都是平静的。

在叶沐的印象中,她和沈韵几乎没有过这样的对话,这也是她第一次得知,原来沈韵和叶之鸣并不赞成她的“选择”。

虽然不赞成,却也不会用“霸权”的方式控制她。

叶沐也是第一次跟沈韵这样说道:“我第一次产生这个念头的时候,那对我来说是一种坚持。我当时并不清楚自己的真实想法,后来想想,那应该就是一种‘逃避’。而现在它对我来说,不再是坚持,而是一种生活态度。”

“态度?”沈韵摇头:“我不明白。”

叶沐说:“我交往过的那几个男朋友,他们都挺好的,起码他们向我展示的这一面都是好的。也许如果我们多相处几年,我会看到他们不好的一面。我也相信,在他们眼里,那段关系里的我也是好的。那么既然双方都很好,为什么还是无法达成长期关系呢?可见两个人能否能结婚生子和好不好无关。即便两个人都人品低劣,也可以白头偕老。我想之所以无法走下去,就是因为态度不同。”

因为态度背道而驰,不愿一方迁就另一方,没有人牺牲、妥协,那就只能分开。

叶沐继续道:“但我想,我和他们应该也有共性,就像那个词描述的一样——智力相容性。这就像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能量相等的人总能穿过人海嗅到彼此。只可惜,我们之间的共性还不足以支撑一段长期关系。或许将来有那么一个人出现呢,我会因为他而得到启发,正好也到了我愿意改变的阶段。但这种改变不是妥协,只是一种选择,一种阶段性‘进化’。未来的事,谁说的准呢?”

沈韵久久说不上话。

她很震惊,没想到叶沐成长的这么快,因为在她这个当母亲的眼中,叶沐始终是个孩子。

而除了震惊之外,她心里还有很多复杂的情绪,有欣慰,有心酸,有喜悦,有无奈。

叶沐实在是很早熟,也过于“懂事”。

而懂事早的孩子,几乎都有一个不太开心的童年。

如果有“骄纵”的资本,谁愿意懂事呢?

……

至于叶沐,在她和沈韵说完那番话之后,她心里也有一点小小的震动。

她本来没打算说的,而且没想到自己会有这样的“想法”,仿佛在那一刻,是有人突然将这些东西放到她脑子里一样。

或许在这之前,那些想法就只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沉淀在心里,若非这次交流,它们不会如此具象的呈现。

叶沐暗暗惊讶着,原来她的潜意识是这么整理的,真的很神奇。

而她刚才所说的和前任们的共性,她想那个东西应该是存在的,起码她在面对他们的时候,表现出来的面貌并不相同。

严润,他是那个过于“自我”的她,感情上什么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一时晴一时雨,有时候阴阳怪气,有时候又春暖花开,关系能持续多久全凭那段时间情绪起伏有多大。

林遇,他似乎反射出来的是她最干净、纯粹的一面,但这样的关系更适合待在无菌仓里,就是因为太干净,才脆弱,哪怕落下几粒灰尘,都有可能毁于一旦。

或许正是因为它的干净、脆弱,才会有遗憾吧?

如果是肮脏的,卑劣的,那没了就没了,谁会可惜呢?

陆晟,他好像代表了感知或者灵性层面的东西,这很玄,她也很难说清楚,它显然不够干净,代表了人类某种原始的欲望,有一些毁灭性,幸好在控制范围内。

而萧固……她到现在都无法对他们的关系下定义,她只知道他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男女交往,起码和前面几任不同。

或者这么说,那最多是一段心照不宣的,秘密的“口头约定”。

是的,一切都是口头上说好的。

说好之后,双方再严格执行,比如用什么形式开始,到什么阶段结束,还有对外保密协议,对内更要谨守自己的底线和原则。

这不太像是谈恋爱,更像是另一种形式的“生意合作”,哪怕是对话都是理性主导,甚至很少调情。

如果说第一次开始不能叫“交往”,那么第二次也不能称之为“复合”,应该说是合同的续约。

至于沈之越……

想到沈之越,叶沐的思路卡住了,还有些不确定。

如果非要找个东西来形容的话,那就是“水”,一切都细水长流,一切都如同水一般温柔,它可以使用于各种各样的容器。

但水这个东西却不只是“柔”的代表,小溪是涓涓细流,大海却可以掀起滔天巨浪。

叶沐到现在都还记得,她和沈之越在一起时,那些被激发出来的消极悲观的情绪,她高兴过头了就会产生一些负面想法,她害怕失去,却又害怕继续付出会收不回来,她想尽快受伤以便找个借口解脱,却又害怕被伤害。

全是矛盾的东西。

仿佛她心里也窝了一团水,它大多时候是安静的,沉淀的,但有时候也会激荡,也会浮出杂质和淤泥。

其实这次约饭,叶沐从一开始就就嗅到了她和沈之越之间纠缠的信号。

哦,或者更早,兴许在约定见面时间的那一刻,信号就已经发出了。

她敢“质问”他的交友,因为她知道他会包容。

她引导一起去川藏线的话题,因为她预感到他会答应。

只不过他的表达方式,一向是被动式的“主动”,他明明也有这个意思,甚至强烈希望——他可不是个随和盲从的人。

要说唯一一次主动么,那就是提分手那天。

是他提的。

这真是一种很奇怪的体验。

她被提分手好像只有两次,一次林遇,一次沈之越。

但如果用“意难平”来形容的话,她是林遇的意难平,而沈之越是她的意难平。

于是她想着,无论如何,这次旅行,她得把自己的心情搞清楚,就借着她和沈之越“暧昧不清”的关系。

作者有话说:

这章花一点篇幅整理,下章上路。

作话部分不想看的直接点app右上角隐藏作者有话说。

回答几个问题:

1、结局:

我前面应该说过,文章结局不等于人生终点。

2、为什么非得和前任都复合一遍: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