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一样的两杆长-枪碰在一起,又迅速分开,枪尖寒芒闪烁,坠在枪头上的红缨在风中飘动,于刚硬之中遗留下一抹柔情。
持枪的两人对视一笑,转瞬又战在一处,扎、刺、挑、扫,一杆长-枪被舞得淋漓尽致,又过了百八十招。
高手相斗,可不是什么时候都有机会看到的,围观的士兵们看得眼都不眨,每到精彩之处,便忍不住同声叫“好”,看起来比场中的人还要激动。
直到两人的招数都用尽了,这才意犹未尽地收招。
“爽快!”穆桂英抹了一把汗,朝对面的秦良玉道,“好久没有这样尽兴了。”
“不愧是穆家枪,名不虚传。”秦良玉也扶着枪杆笑道。
都是用枪的行家,两人从第一眼看到对方,就油然生出一种称量一下彼此分量的念头。这一战势均力敌,两个人都使出了毕生所学,除了棋逢对手的尽兴之外,还在战斗中生出了一股惺惺相惜的知己之感。
无需更多的交谈,彼此都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了。
接下来,两人还有正事要谈,便相携着去了一旁的营中。
留在校场上的士兵们继续训练,但心思却还留在方才的那一战上,同样意犹未尽。
在这里受训的,都是刚刚入伍的新兵,虽然早知道红巾军的女兵厉害,但轮到自己身上,难免有几分不自信。如今见了这天底下最优秀的两位女将的对战,却是不由得被激起了一腔豪情。
她们在这样的人物麾下效命,也不能堕了将军们的名头才是。
这么一想,训练都更有劲儿了,就连喊出来的口号,似乎也比从前更加响亮。
军营的训练量很重,每天练完都是一身臭汗,女兵们爱干净,以往训练之后,都会自己弄点水擦洗一番。后来修新营房,就建了专门的浴室,借用厨房做饭的余火烧锅炉,再把热水引进吊在屋顶的大桶里,人在下方淋浴,十分便利。
穆桂英和秦良玉各自沐浴更衣,这才一身清爽地坐下来,正式开始交接工作。
别看红巾军才发展了一年,但如今已经有了十几万大军的规模,管理起来还是要费很多功夫的。之前都是穆桂英在管,如今总算有人能分担,她也算是松了一口气。
以后作战方面都归秦良玉管,而穆桂英这边,除了训练新兵之外,地方驻军的管理,也仍旧由她兼管着,其实也不轻松——尤其是在红巾军的地盘越来越大,一直有新占之地加入的情况下。
其实像这样的工作交接,原本应该将所有人都召集过来,当面见过秦良玉才是。
不过如今是战时,而且之前开会的时候就在明月霜那里见过了,便没有再搞这样的形式主义,而是秦良玉从穆桂英手中接过虎符之后,去各处巡查一遍。如此,也更方便她深入了解具体的情况。
转了一圈,秦良玉也不得不感叹红巾军治军之严,让她这个新官上任的主帅,都没有什么烧火的余地了,反倒是自己跟着学到了不少东西。
这样一支军队,也就难怪她们能够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了。
以后,这常胜的战绩就要由秦良玉来保持,她身上多少是有些压力的。
巡视过后,秦良玉还去见了一下凤州军和华州军的将领,与对方熟悉了一下。
对于红巾军临阵换将这件事,凤、华联军的将领们原本是有些不满的,因为这一向是大忌。但是见了秦良玉,他们很快就转变了自己的想法。这是一位军事才能不弱于穆桂英的将军,更重要的是,红巾军上下对此似乎适应良好。
但这也让他们对红巾军的感觉越发复杂。
像穆桂英这样的将领,有一个就已经是侥天之幸了,但她们居然又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了一个!
其实这种起于底层的义军,以前并不是没有,或者说,应该是太多了。
一个王朝走到末期,首先举起义旗的,就是这些不堪压迫的底层民众,如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汉末的黄巾起义……本朝的雁孤云起义也算是其中之一。
但这样的起义,通常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那就是起家迅速、应者云集,发展势头很猛,但同时,也极容易被扑灭。甚至有时候等不到被扑灭,就先自己闹起了内讧,迅速没落。
如此旋起旋灭,也就无怪大家只会在初时避其锋芒,但却并不会当真将他们看在眼底。
红巾军刚起来的时候,大部分人也都是这么看待她们的,毕竟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她们都是那种最典型的底层起义。所以,东川也好,西川也罢,就连看热闹的凤州、华州,也都只等待着她们失败的那一天。
结果呢?
东川已经没了,西川现在看来也岌岌可危。尽管大家仍然不不确定红巾军的势头能持续多久,但还是不免生出了几分危机感。
毕竟谁都不愿意在她们气势最盛的时候被用来祭旗。
但是真正跟红巾军的将士们相处过后,凤华联军的将领们渐渐开始怀疑自己从前的判断了。
红巾军看起来太有章法了,怎么看都不像是难以长久的样子。特别是这些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将领,一个比一个妖孽,打起仗来更是干净利落、仿佛一切都尽在掌控。
作为战友是很令人安心的,但若是敌人……这事不能细想,一想就叫人不由得寒毛直竖,忍不住想举旗投降。
这边秦良玉跟部下和盟友都磨合得差不多了,那边西川的军队也总算调集完毕——倒不是乔珩不愿意更快,只是西川占地极广,下属一十几座城池,光是赶路就需要不少时间,何况还要调集和运送粮草。
因为动静着实不小,所以他们这边一动,红巾军就得到了消息。
好在乔珩这次本来也不打算搞什么偷袭,而是要正面决战,所以也不在意这些小节。
天诏一年七月初一,四十万西川军进攻松城。而红巾军方面,为了应对这一战,也调集了十万大军,再加上十万凤、华联军,也只有西川军的一半。
双方在松城附近对峙,战火一触即发。
明月霜站在城墙上,看着下面遮天蔽日的大军,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
她生活在承平年代,哪怕世界并不和平,仍然有战火,那也是在世界的另一端。至于本国,只在边境线上有小规模的冲突,这种规模的战役,明月霜只在历史书上看到过。
而现在,她就在历史里。
“乔珩这是要毕其功于一役啊。”半晌,明月霜说。
“想来他也已经发现了,无论是分兵还是拉长战线,对红巾军来说都没有用,反而给了我们发展壮大的时间,所以才下定决心正面作战。”穆桂英说。
虽然明月霜有意让她逐渐退居一线,但是很显然,这就在家门口打的仗,穆桂英是不可能避开的。
“主公放心,纵然是正面作战,我们的士兵也不惧任何人。”秦良玉在另一旁说。
女兵的数量是少一些,但是她们是一个整体,而乔珩麾下却是派系林立,绝无可能像她们这样紧密合作。
这就是红巾军的机会。
“你们有信心就好。”明月霜笑道,“这一战会很难打,但我相信你们。我能做的,只有倾尽一切支持你们。”
其实她的支持一直都在。
粮饷装备之类的基础就不用提了,红巾军虽然起家很晚,但是在这方面,丝毫不弱于人。
原本装备还差一些,但是打完东川之后,战利品,就足够将所有的女兵武装一遍了。有了铠甲和趁手的武器,士兵们上了战场,就更敢拼杀了。
就算意外受了伤,也会有谈允贤培养出来的医护兵第一时间赶到,紧急处理之后,再把伤员运送回后方治疗。
红巾军的死亡率一直都很低,而且抚恤十分优厚,这是连西川军都知道的事了。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她们的伤兵重返率却是高得惊人,至少有七成的人能够完全恢复,重新回到战场上。
剩下的三成,也会被安置到不同的岗位上去,不用担心离开队伍就没了养家糊口的能力。
除了这些基础支持之外,最重要的是情报支持。
开了敌对阵营之后,她就得到了西川核心人物的名单,又在战斗副本页面兑换了关键情报。有了这些,再加上斥候带回来的消息,开战之前,穆桂英和秦良玉已经针对西川的阵容做了很多的分析和准备。
与之相对的是,西川军对她们的了解却非常有限。
所以这一仗虽然可以预料会很艰难,但穆桂英和秦良玉的脸色只是严肃,并不沉重。
然而谁都没想到,这一战会结束得那么快。
几十万大军的决战,竟然在短短五日之内,就分出了胜负,如乔珩事先所料想的那样,“毕其功于一役”。
唯一与他的设想有出入的地方是,获胜方并不是西川军。
就连红巾军都打得很懵,一直处在一种“这也太好打了”,“是不是有什么阴谋”,“他们会不会在准备什么大招”的状态之中。然而直到战斗彻底结束,西川军也没能发出想象中的大招。
直到战后复盘,她们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其实西川军内早就出了问题了。
西川军在对红巾军的作战上,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早就有人对乔珩的决策不满。
毕竟这些人打仗,也不是为了什么野心和理想,纯粹就是因为每次打仗都能捞到足够多的好处。然而从决定进攻东川开始,这一年多以来,西川始终在损失,不仅损失兵将,更投入了无数的钱粮,却什么都没捞到。
不能带领他们获得胜利的领头人,难免就会被下面的人质疑。只是乔珩积威甚重,一时没有人发难。
偏偏乔珩的注意力一直放在红巾军这边,竟什么都没有发现。
而这一次,他得到了传国玉玺,一门心思想着要从正面一举击溃红巾军,好实现自己的野心,内部也不是没有反对的声音,但都被乔珩一力镇压了。
大部分人都还想再观望一下,看看这一战的结果。然而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内部竟传出消息,说乔珩的身体不好,已经快要撑不住了。
这个消息就像是投进湖水中的石子,瞬间激起了不小的浪花。
许多人都在考虑,继续跟着乔珩干到底划不划算了。
这样的人心浮动,总算被刘巍和乔珩发现了。然而已经走到这一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乔珩不可能再反口说不打这一仗,只能想办法安定人心。
他想出来的办法就是,对心腹将领们公开自己获得传国玉玺的消息。
令人遗憾的是,这个消息并没有像一剂强心针那样,让西川军重新团结起来,为乔珩打赢这关键的一仗。
恰恰相反,这个消息,让本就各异的心思,更加蠢蠢欲动。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毕竟西川的生态,是丛林法则。在这样的法则之中,当头狼老去,露出弱势的时候,得到的不可能是尊重和最后的支持,恰恰相反,狼群内部但凡是自觉有希望的,都会想对他的位置发起冲击。
如果没有那个乔珩曾经吐血病重的消息,或许这些人依旧会团结在他的周围,但现在,他们要为将来做打算了。
当然了,打算归打算,但是对红巾军这一战,他们也不会故意去输。只是当心思都不在这上面了,彼此之间又没有配合可言,那这一战的结果,自然也可以预料。
西川军一战而溃,乔珩的美梦彻底终结在了这里。
……
其实红巾军现在也很尴尬,因为这一战虽然看起来赢了,但是却没有多少斩获和俘虏,仅仅只是“击溃”了西川军而已。
之所以要打上引号,是因为这些西川军溃散之后,很快就被各自的将领收拢起来,然后——毫不犹豫地撤出战场,各回各家了。不管士兵还是将领,都是乔珩临时征召来的。他们原本驻扎在西川的某一座城池之中,如今不想打仗了,便会回去继续驻守。
这也就导致,红巾军明明赢了,而且赢得很快,但既没有扩展地盘,也没怎么杀敌,没抓到多少俘虏。
西川的实力实际上并没有受损,只不过从一个整体分成了无数份。
“还以为真的可以毕其功于一役的。”明月霜得到消息之后,不无失望地说,“结果还是要一座城一座城地打过去。”
“虽然是攻城战,但对我们来说,反而不会太难打。”秦良玉安慰她。
不管怎么说,赢了就是赢了。
在这一战之后,整个西州将不会再有比红巾军更大的势力存在,西川的城池虽多,但会负隅顽抗的应该很少,顶多是想借着献城这份功劳,捞点好处,希望在投降红巾军之后仍然能够占据高位。
只不过是要浪费一点时间。
不过无论如何,今年之内肯定是能够解决的。
“也罢。”明月霜也就是感慨一下,很快就接受了这个结果,“其实这样也好,可以稳扎稳打,占一座城,治理一座,免得不知什么时候,又冒出一支反抗军来,打都打不完。”
红巾军的地盘扩张实在太快了,东川的那些城池,至今都没能完全消化,要是再把西川打下来,不说别的,明月霜甚至凑不出能派给这一三十座城池的主官。
这么一想,就一点都不遗憾了。
好歹也是在名义上击溃了西川军,庆功宴和封赏还是要有的。所以接下来,明月霜也要开始忙碌了。
……
赢了的这一方虽然没有得到太多的好处,但作为输掉的那一方,乔珩却是损失巨大。
可以想见,这一战之后,绝大多数隶属于西川的城池,都不可能再听从他的调遣了。最尴尬的是,西川军大多数都被乔珩交给了自己信任的将领们,真正直属于他,现在还能指挥得动的,只有两万大军。
这么一点人手,别说是保持对部属们的武力压制了,就连能不能自保都不好说。
所以,在大军溃散之后,乔珩也在逃。
他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回到锦城府,想办法重整旗鼓。那里还有一支三万人的守军,加上手里的两万,足以保证他对锦城府的治理。以此为根基,他很快就能恢复对附近几座城池的统治,之后,就能慢慢收拾残局了。
是的,即使到了这样的地步,乔珩也没有气馁。
或者说,正是因为到了这样的地步,反而激起了乔珩的斗志。
他最开始也是什么都没有,不也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如今手里还有两万人,还有一座整个西州最繁华、最雄伟的大城,有钱有人,何愁不能东山再起?
这股韧性,让乔珩彻底打起了精神,明明是失败溃逃,但他反而恢复了从前的冷静与决断。
也让始终跟随在他身边的刘巍等心腹十分欣慰。
只是即便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乔珩也没有忘记带上宋游,带上传国玉玺。
这也是所有还跟着乔珩的人心中最大的安慰了。
那是传国玉玺,是受命于天,乔珩既然能够得到它,就说明上天还是眷顾他的,一时的挫折并不能代表什么。
人总是不愿意接受残酷的现实的,何况这一次失败来得太快,太不真实。
而传国玉玺又是一个强大的、足以安慰所有人的理由,只要多说几遍,他们就会连自己都说服,坚定地相信这才是事实,他们并没有失败。
然而很快,乔珩的雄心壮志又要被击溃第一次了。
几乎是昼夜不歇地赶路,几天之后,乔珩率领着这支军队,有些狼狈地回到了锦城府。然后,他们被锦城府的守军拒绝进入。
连四十万大军溃败都没有让他动摇的乔珩,面对紧闭的城门和城头上严阵以待的守军,却崩溃了。
因为此刻驻守在城中,决定拒绝他入城的,是他的亲生儿子乔子繁。
乔珩的儿子其实并不少,一共生了五个,有两个在早年的征战之中死了,所以对剩下的孩子,乔珩难免溺爱,还不太敢让他们入军中历练。这样养出来的孩子,自然没有任何血性。
失望之下,乔珩认了十几个干儿子,个个都是能独当一面的人才,能够为他征战。
但是义子和亲子当然还是不一样的,他所拥有的一切,将来中就是要交给亲子。所以乔珩将锦城府的守备交给了最年长的乔子繁,希望他能借此建立一些人望。
这一回出征,后方的事务自然也是交给了这个儿子。
乔珩已经一年多没有回来过了。但这一年里,乔子繁就像个隐形人,西川的一切依旧是乔珩在做决策。老实说,他虽然似乎有培养儿子的意思,但也从来没有把这个儿子放在眼里,并不认为他能做什么事。
直到此刻,被关在锦城府的城门之外,乔珩才终于从满脑子的“东山再起”职中回过神来,第一次将这个他觉得是废物的儿子看进了眼里。
而从城中传出来的话,更是荒唐得叫人不敢相信。
大概是觉得已经走到了这一步,没必要再留什么脸面,乔子繁的话说得很不客气,言辞之间对于乔珩的埋怨甚至恨意,着实令人心惊。
乔珩的轻视、乔珩的放纵、乔珩自以为是的保护、乔珩重视义子更胜过亲子……若不是今日他说出来,乔珩不会知晓,这个儿子心里竟然已经对自己积存了这么多的不满。
他甚至没有亲自来见乔珩,只命心腹过来传话。
“孽畜,孽畜!”乔珩气得浑身发抖,连话都不会说了,只是一再重复着两个字。
刘巍见他如此,心觉不妙,连忙打马过来,欲要劝说。
然而,在他开口之前,乔珩就已经在急怒之中,喷出了一口鲜血,身体一晃,就从马上栽倒下来。
“大都督!”刘巍吓得肝胆俱裂,跌跌撞撞地下了马,见旁边跟随的亲兵及时把人接住了,才松了一口气,又大声喊,“别挪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