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正经活

“能翻译多少就翻译多少,实在不行那就算了。不要纠缠个别听不懂的词而要去捕捉主要意思。自从取得联合国合法席位,翻译工作大大增加。但人才短缺啊。”

这位文化馆的领导还有些失望。

好不容易有了一次向上面表现的机会,但似乎拿不下来。

孙少平把他们的对话都听到了。走了过去问道,“领导,我可以试试吗?”

“你是?”

班主任说道,“这是我的学生,学习成绩非常优异。”

他看了下孙少平,虽然成绩好,但是这个翻译工作可不是一般人能完成的。

文化馆领导:“同学,做这个工作一定要有吃苦耐劳精神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可不敢开玩笑。你会英文?会俄文?”

孙少平当即用英语和俄语回答:“dear leader, i can speak somгoпo-pkn.”

老师和领导听了都比较惊讶,没成想他还真的会。

特别是这位领导,他见识多,知道一些英文,能听出孙少平的口语还算是流利。

孙少平过目不忘的能力把文化馆的俄文书和英文书看了大半。

口语可能差些,但若说单纯的翻译,他能够试试,并且他刚刚听了老师和领导的对话,知道对翻译工作的要求并不高,自己可以做到。最最关键的是,他听到了翻译还有工钱。估计能有不少。这样就能有个正经的名头给家里钱了。估计翻译工作一做完,拿到了钱,家里的条件会好不少,甚至有可以再去建新窑的机会。

“同学,我给你两本书,你先把这两本译完。利用课余时间。”

孙少平当即点头,“谢谢领导的信任,我一定完成任务。”

两本书不是很厚,估计着能有个十几万字。一天安排翻译万把字,半个月能处理完一本。他关心的是钱。

孙少平:“领导,翻译的话,我需要纸和笔,这些钱?”

领导:“会提供给你,另外,如果翻译好了一本书八十块钱的工资。”

八十块钱,孙少平激动了下,这么多的钱,别人得干好几个月的活未必能赚的到。

任务比较紧,上面给的钱在这时候还是算多的。

省里分配任务到地区,地区又分配任务到县里来。县文化馆对这项工作也比较看重。

班主任说道:“以后少平同学下午的劳动课,我给他放假,让他能有充足的时间去做事。”

领导非常高兴:“那可太好了,多谢学校的支持。这是机密,这位同学,你自己看看就行了,不能给别人看,是犯错误的,明白吗?”

“明白。谢谢领导给我这个机会。”

孙少平把书拿了过来,一本八十,两本就是一百六。天赐良机啊。

本来还在想着用什么法子去搞钱。

倒是也有搞钱的法子,但不合规。合规的呢又赚不到几个钱。

如今这个翻译的活,可太适合他了。又正经合规,赚的钱又多。下次回家去都能正大光明的跟家里说这是自己翻译外文书赚到的钱,县文化馆给的活。

把书拿过来看了下。

其中不少的词汇有些难,自己也没把握。不过县文化馆的要求不大,只要翻译要点。粗翻了好几页,有些把握。

尽量在一个月内就完成一本。

过年之前完成两本,这样就能在过年之前拿到钱,家里能过上一个好年。

自己如果还能赚到别的钱也全都能够洗白。

对孙少平来说赚钱还算好,把钱洗白比较难,现在这个机会太难得了。

孙少平看了这两本书。

一本是讲环境的,一本是讲哲学的。

里面有些句子还是要好好翻译下,尽量不犯错误。

这两本书也没太大的毛病,肯定上面有人稍微审核过了,才会进行翻译工作。

翻译完了也不会流传出去。

还会进行反复的审核,即便是确定没问题了,估计也还是会封存起来,不会流传出去。

当天领导就给了孙少平纸笔。

至于工资,肯定要到任务完成之后才会给酬劳了。

这一天孙少平都在看着这两本书。

先了解个大概下来,才想着怎么好翻译。

有着一些句子是犯错误的,他不翻译上去。

至于那些没有争议的,就尽量详细的翻译下来。

上午的上课非常枯燥,又是看报,学习报纸的社论。

孙少平只是粗略的看了下报纸就放了下来。开始进行自己的翻译工作。

一本八十块钱,尽快的先翻译好一本书,把酬金拿到手才是最紧要的事情。

“少平,你在干嘛呢?”

班长走了过来,他看到孙少平在看一本全俄文的书,写写画画的,也不看报纸。

“翻译,这是县文化馆领导交给的任务。”

“你还会翻译俄文?”顾养民不敢相信,连他都不会。一本俄文书,他一句都看不懂。

好奇的问道,“少平,这本书能给我看看吗?”

孙少平:“恐怕不行,领导说了,书不能给别人看。”

原本给他看还行,反正他也看不懂,但是自己翻译出来的内容,绝对不能流传出去,不然就大麻烦了,更别想说还要去拿酬金。

顾养民:“行吧,你慢慢看,那我不打扰你了。”

他有些失望,心中有着一种挫败感。自己的家庭条件,自己那么努力。可感觉和孙少平相比,自己竟然有着这么大的差距。

很快孙少平写完了一页。

检查了下,看有什么错误没有。尽量的翻译更加的流畅。

八十块钱,这么多,总不能应付一下。要做到译文流畅、及时、准确而又不出政治纰漏错误,孙少平非常的认真对待。

比较缺少翻译。

毕竟不少的文化人都下乡了。

好一点的还留在县里。绝大多数的都到了深山老林劳作去了。

现在的外语人才可是青黄不接。会外语的人已经老了。八九年的运动,基本上没啥人学外语,会外语的年轻人太少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