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宣传、教育群众是完成这一任务最基本的办法,同时建立需要训练民兵。
他们将成为发展生产,为部队输送新鲜血液的中坚力量。各部队都要将作为主力部队的骄傲放下,利用日军不能顾及的时机发展根据地。
骨干应该从各部队抽调出来,与各地的游击队合作,将政权迅速建立起来。
每个战斗班都要组织并训练民兵,宣传青年入伍。同时也要想办法发展生产,以解决来年的军粮。
在目前的条件下,各部仍以某某地区抗日游击队的进行战斗,多战小战,隐蔽发展,截获日军的物资是主要目的。
以支援徐州会战为中心,更多的小股部队应被主力一旅组织起来,进攻敌人的运输线。
骑兵旅主力隐蔽休整,作好机动作战的准备;
陈天民让各旅的干部和战士不要急着打仗,清楚地指出:“目前山东的情况是复杂的,日本人想染指这片土地,国民政府也想在这片地方建立政权,而我们也必须要建立山东根据地,三个政权同时存在的情况很有可能在山东出现。”
要想赢得这场斗争,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通过发
动群众来获得群众的支持。
对于山东地区的敌我形势,陈天民作了深刻的分析。
在山东境内,在津浦铁路沿线只有日本第二军的第7旅团、第10师团、济南守备部队,以及铁路守备部队,胶济路上,日本铁路守备部队只有1500人。
至于日军第5师、第10师、第16师则为常备师,其作用主要是战略进攻。
一旦这三个常备军完成了占领徐州的任务,从山东战场上撤下来,则山东日军的实力将大减。小鬼子的些许军队在偌大的山东就像是撒了一把胡椒粉。而我军则是精锐齐聚山东。
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要比日本驻军强得多。一旦我们的主力开始大规模行动,那么就必须要拿下整个山东,把日本人在山东的势力全部消灭掉。所以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一定要等到我军根据地建设开始取得成效,日军主力已撤出山东之后。
如果行动太早,很容易受到日军主力部队的重点打击,从而影响根据地的发展;出手晚了根本无法挽回局面。再者山东全面开战以后,要想应付日军主力的疯狂反扑,就必须把全
部主力都投入到野战中去,而要把主力调出来,就必须要有足够多的地方武装力量来担负根据地的防卫任务。
春日清晨的徂徕山区,空气格外清新,清风徐来,花香扑鼻而来。
第二天一早,陈天民叫警卫带着马匹过来,自己要去野战医院看一看情况。
到了医院,他第一件事就是查看伤员。
回到师部,也不知道赵国祥有没有找到建立后方基地的地方,重伤的人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来休养,总不能一直跟在后面。
由于台儿庄大捷之后,日本人很快就会调兵遣将包围徐州,而徂徕山区又太靠近泰安,靠近津浦线,对于山东局和我军来说,实在是太不安全了,于是陈天民下令将两个区调往蒙阴,派徐利民,胡大力等人着自己的部属先行出发深入蒙山。
与赵国祥会合办干部培训班,办《大众日报》以及文化社,发展山东根据地的军政体系。他与率领警卫暂驻徂徕山区,等候延安方面的答复。
徐利民率领中共山东局部、军区机关向沂蒙山深处挺进时,陈天民等人率领警卫一营移至徂徕村。
徂徕村虽在深山之中,却是
十分出名。
该村东南二里,为宋代著名文人石介和孙复所建书局,金代文坛领袖党竹溪曾在此写过《竹溪集》。
不过,党竹溪虽然文武双全,声望也很高,成为了翰林院大学士,但因为是辛弃疾的同学,辛弃疾起事抗敌,起事之后回宋,而他则是屈于人下,两人走的是不同的路,所以写出来的东西也不一样。
此时,大部分的书房都已倒塌,只剩下阁楼以及一间茅草屋顶的厢房。
徂徕村虽有名气,但名气不代表一切。这是一个三面环山的小村子。但现在的华夏人,连饭都吃不饱,更别说欣赏风景了。
如果有时间,他们就会去山下的大户人家或者大汶口挑柴,换点吃的,村子里的风景很好,土地也很好,食物也很丰富,野菜野果是村民们一年中大多时候果腹的食物。
陈天民在徂徕村平复了心情后,写了一篇文章。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根据所获的资料及后人查阅的资料,大致分析了山东的银行,矿产资源,农业,水利,交通情况。
第二部分,着重阐述了在根据地中建立财政、税收制度,抓经济建设,
对于坚持持久战的重要意义……
陈天民写的很认真,足足花了三天时间才终于完成了稿子。
他在写完之后,派人给徐利民、胡大力等人送去,要他们认真研究、修改,并逐一组织实施这些文章。
这篇文章成为指导根据地建设和培养干部的重要材料,后来又被中央特别转发给各地,供山东根据地参考借鉴。当然,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当天晚上警卫与黄虎向陈天民汇报,说将在今晚举行一次徂徕村的选举,邀请他前去。
警卫团最近的变动很大,张韬第一次组建东进支队的时候,就把第二营和预备役营都给调走了,再加上训练营里的一些士兵才勉强维持了警卫团的三个营。
后来王南湖成立了鲁东南支队,又抽调了警卫三营以及不少干部。现在警卫团只有两个营。
陈天民看着二人,知道这二人虽然都是老兵,但一直跟在自己身边,升迁缓慢,再加上有心考察,便爽快地同意了下来。
明月当空,晚风拂面。
这是徂徕村第一次由八路军干部和战士组织的村民会议,很多乡下人都觉得非常新奇。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