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自己的目的已经达成后,朱瞻离也放心了不少。
如果完成这个任务,估计距离打造仙秦也会越来越快,不会慢多少。
如今大明的科举制度,虽然和未来二十一世纪是越来越接近。
可实际上还是有所偏差。
这个时代科举,是按照八股文取士。
童生,秀才,举人,进士。
这便是科举所分出来的等级。
死读书出来的朝臣,都是一些理想主义者。
事实和理想完全是两回事。
理想主义者只需要动动嘴巴,然后下面的一众朝臣就得跑断大腿。
这是本质上的问题。
“能文能干实事,才是科举真正的目的性,大明的科举过于禁锢朝臣的思想。
让他们学习礼仪和圣人之言,不过只是一时应付,事实并不可能永远坚持下去。
瞻离以为,若是想找到真正实干的朝臣,科举的八股文考试,应该放宽,并不应该实行严格的死板的文之优秀,取之。
应在八股文的基础之上,再加上一些其他的科目,例如实践,或者是以及其他方面所需要的人才,进行科目取之。”
过了一会儿,朱瞻离把自己的见解也给说了出来。
这种观点,也让朱棣有了一点不解。
“小瞻离,固然科举有弊端,可是若是设立了其他科目,那不是更加加大了科举的难度,这样重新设立的科举,那还有什么意义?”
皱了皱眉头的朱棣,觉得孙儿这个思想,有些不对。
因为自古以来,科举就已经被设立为国家大事。
若是随意更改科举,肯定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天下百姓,恐怕有大部分人也会难以接受,读了半辈子书的人,为的就是考取功名。
这么一句话,就改变了他们的考试根本,怎么能不让人愤怒?
“皇爷爷,您应该没有巡视过民间吧?”
朱瞻离没有再回答这个问题。
想让一个人明白某些事情,其实只需要亲身经历一次就够了。
若是伟大的永乐大帝,易容之后,参加一次科举。
会不会有所改变?
他想,应该会吧。
天下人,都在拼命的念书,为的就是一个仕途,圣人之言,哪有什么约束力。
八股文取士,其实本质就是选取一些品格优秀的人才,来为朝廷所用。
可实际上呢?
不是这样。
科举能够高中的人,大多数都是有着世家之人在背后。
没有背景,一个寻常的老百姓,想要一步登天?
那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这个时期的状元郎,含金量虽然也高,可也就是一个文人。
“巡视民间?”朱棣不解,然后很快脑海就闪过了一个有趣的念头:“小东西,你的这个想法很不错,过几日,朕便带你一同去民间好好玩玩。”
“谢谢皇爷爷理解,要是皇爷爷真的能够理解瞻离,那也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对天下百姓都会有不小的助力。”
“小东西都学会拍马屁了?不过朕喜欢!”
民间啊,对于朱棣来说,也是一个新鲜词。
从侄子手中拿下这个天下后,他就没有一天好好休息过。
很多事情都是亲力亲为。
因为前朝的一些教训,他不敢放松。
时常睡着之后,会遇到一些奇异的事情,比方说建文那个小王八蛋和父皇一起欺骗他,让他提前造反……
朱棣真的好久没有放松放松了。
不过眼下还有一件事情没有解决。
来自草原上的威胁,自从几个月之前,小家伙打造出马具三件套之后,对于草原上战事,他也放心了许多。
这次派遣过去的将士不说能全灭那帮蛮子,至少能够把他们打的很惨。
一旁的朱瞻离考虑的是大局上的事情,他没有考虑过局部发生的小事。
一件又一件的事情下达下去,也需要时间来印证。
符合当下国情,大明国库亏空,户部几乎等于没钱,年年预算都不够。
大明的国度如今在北方。
几百年前,大宋丢掉了北方,大部分的富商都跑到了南方,所以南方一直都是天下的经济中心。
商人在大明最没有地位,一直都是贱商。
不过,这在朱瞻离眼里不是事。
只要改变一下这个科举,那么一切就会都有余地了。
当前,武官的问题基本解决。
剩下的就只有文官了。
文官这个问题不解决,造成文官集团尾大甩不掉非常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