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各司其职正副手
在三月初六的大朝会上,我提出了对礼部和工部另设长官这一议题。
“诸位,彦方公曾多番提起过,同时身兼法院与礼部之职,分身乏术,力有不逮,之前是新朝甫立,统领州郡既少,文武贤才更是不多,故而勉强使其兼管二部院,”我看了看王烈,笑道,“如今天下我已十有其八,海内贤才也望风而附,再让彦方公如此操劳,恐怕有些太过辛苦,我意,便使彦方公专心主管大法院一部,礼部事务则另**适人选,如何,彦方公?”我首先征询本人的意见。
王烈捋须应道:“老臣在三年前便有此意,今日王上总算允了,臣乐见此事。”
“好,”我轻轻抚掌,又环顾殿中众臣,“那便推荐一位博学经典,谙熟礼教之人来掌管礼部吧?各位有何人选,不妨在此直言,让我们当庭便做决定。”
众人相互间对视一眼,由程昱率先答道:“当今天下之士,其贤德、其才学,莫有能过北海郑康成者,其已于半年之前受了征召来到洛阳,现暂时于太学院中教授学子。”
郑玄郑康成,是目前全世界公认的第一大儒,学徒数万,著作数百万字,而且是“今文经”学派的集大成者,与西汉时刘向、刘歆父子的“古文经”学派争斗数十年,未尝落了下风。即使是我那位名声播于海内的老岳父蔡邕,在郑玄面前也不敢炫耀自己的学问与名气。
“郑康成的才学与名气,我自然知道,”但我并不认为他就是最合适的人选,“他今年多大年纪了?”
程昱微微一怔,而后露出了恍然的神色:“康成公年已七十有二。”
我叹了一声:“可惜了年高,而且,我常听众人说,郑康成一心致力于研习学问,对于做官,反而没有兴趣,不知是不是这样?”
同为北海人的王烈与国渊等同时躬身:“王上所言不假,康成公自三四十岁之后,声名远播之下,州郡乃至三公皆连年征辟,其未尝一应,甚至举家前往徐州以避征召。”
国渊亦道:“臣曾师于康成公,其家徒四壁,户无余财,只以精研经典,博稽六艺为乐。而对于出仕为官,实无丝毫兴趣。”
我点了点头:“郑康成年事已高,又无心朝堂,若强征征来,恐怕也无助于政务,便使其在太学院中安心授课,精研学问吧。另外,礼部,赐其千户侯,分派车马仆役,四季饮食都要赠送。”
“王上圣明!”众臣轰然赞道。
我摆了摆手:“仲德公,还有何人可以推荐,未必便要名满天下却垂垂老矣的大儒,年富力强者也未必不可担任。”
“是,”程昱看了看殿中同僚,很快又提出了人选,“法院刑事司的司马建公、凉州法院院长刘仲礼、司隶校尉卫伯侯,皆是可用人选。”
我看了卫觊一眼,颔首道:“便调刘仲礼回洛阳接掌礼部,司马公为副,可否妥当?”刘政追随我的时间,毕竟在司马防之前,何况他在并州担任三品的法院院长,从品级上讲也比担任五品司长的司马防为高。至于卫觊,他这个司隶校尉我暂时还想不到合适而放心的继任者。
司马防看了看我,拱手推辞道:“老朽年迈无德,不敢任……”
我挥手打断了他的谦让之词,喝道:“司马公,只说你能不能就任此职?”
司马防是我昏迷期间就职的,并不熟悉我的行事风格,当即一怔,而后慌忙点头:“既然王上如此信任,又蒙仲德公推荐,老朽定当尽心竭力辅佐仲礼公处理礼部政务!”
我这才点头,目光向右手边一扫:“当朝法院的副院长曹孟德都是你的门生,你自己做个礼部的副部长……又有什么不行?”
司马防既不敢随声附和,也不能摇头反对,只好继续点头。
坐在王烈身侧的曹操不禁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王上,”国渊挺直了上本身,掬手道,“臣请王上及诸位同僚,再为工部另择一位主管,也令臣专心操持农部事务。”
祢衡笑道:“彦方公是年岁渐高,掌管两部精力有所不济,你正是春秋鼎盛之年,又何必推卸?”
国渊正色道:“既然王上设置五院六部一台,便是要各部院官吏遵循各自职责分类处理各类政务,渊非优于殿中诸公,若身兼两部,既心中不安,又易因此而误事。当今新朝,新老贤臣众多,何不从中拔擢,以辅佐王上,以减臣之负担?”
“各部院各司其职,本也没错,”我笑了笑,“子尼既然选了农部,那工部之事,便由文节公掌管吧?”
韩馥猛地吃了一惊,挣扎着站起,连声道:“馥生而无德,好逸恶劳,更非王上心腹大才,得为工部辅佐,已是王上厚待,岂敢窃居一部之长!恳请王上收回成命!”他的一脸讶然绝不似作伪。
除了主管人事的程昱早就知道了我的意图之外,就连王烈和贾诩也对我的话颇为吃惊,何况一直以来以边缘人物自居的“曹氏旧臣”韩馥。
“好逸恶劳,乃人之本性,然文节公为工部辅佐,并无懈怠政务之过,祢院长,都察院可有对他的弹劾?”我转而向祢衡询问。
“禀王上,”祢衡正色答道,“工部辅佐韩馥韩文节,就职两年以来,为政勤劳廉洁,并无过错。”
我笑着说道:“我想以祢正平之公正,你若是在工部胡作非为,他绝不会坐视不管的。”
“这是自然。”韩馥和祢衡异口同声。
“文节公既无过错,为何不能接任?”我笑着反问,“子尼,你说呢?”
国渊拱手答道:“渊虽兼任工部,然平素工部政务,大半由文节公经办。去年一年,其大力督管印刷、造纸之事,于此颇有功劳,在工部上下口碑与人缘又都是极好,接任工部当无阻碍。”
“文节公再勿多言,只谢王上便是。”程昱从旁劝了一句。
韩馥再不推辞,长长一揖到地,朗声道:“老臣拜谢王上信任!”
我点头示意他就坐,又道:“本王自病愈以来,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看了各部院去年的重要公文,还有都察院、吏部报送的年底考核,绝大部分都是勤勉为政的,当然也不乏突出之人。本王与仲德公已经进行了商议,拟了几个部院副职的任命事宜,若有不合适的,可当场提出,也可以朝议之后上书另奏给都察院、吏部,或是尚书台。仲德公,你来宣读吧?”我朝程昱抬了抬下巴。
程昱清了清嗓子,将我和他事先讨论过的名单朗声诵读了出来:“中华四年三月初六,拟新任各部院官职如下:
工部副部长,颍川韩馥,升任工部部长,国渊不再兼任;
凉州法院院长,北海刘政,升任礼部部长,王烈不再兼任;
都察院巡察司司长,广陵臧洪,升任都察院副职,仍兼管巡查司;
户部税政司司长,颍川陈群,升任户部副职,仍兼管税政司;
吏部考功司司长,汝南许靖,升任吏部副职,仍兼管考功司;
刑部刑事司司长,河内司马防,升任副职,兼管安民司;
尚书台总务司司长,广陵陈琳,升任工部副部长,兼管公用司;
法院民事司司长,颍川荀彧……”
程昱微微顿了一顿,续又缓缓读道:“升任尚书令,贾诩不再兼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