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汉武看我校历史作业评选[直播]》全本免费阅读
【现在有部分人认为封建礼法残害女性,民众体格变为羸弱,让华夏精神力创造力缺乏,颠覆汉唐以来的对外竞争力,追求变态贞烈观念等等,这些全是儒学之害,其中主力就是宋朝理学!
然后得出结论:理学它就不是个好东西!
其实这些言论跟孔夫子是千年祸害一样,有些言过其实,相反宋朝理学在初期说得上是优秀】
原本王安石听到孔家店三字,心中顿觉不好,现在又见到孔夫子言论再次上演,一时间满殿寂然无声,皆盯着天幕几欲拼命!
后人,你在天下人面前毁我儒家声誉,我儒家定要将你遗臭万年!
怒发冲冠者指着天幕怒骂:“我宋立于五代百废待兴上,自唐以来,世俗风俗日于奢淫,士习风骨卑陋不堪,儒学更是几于废熄,我等恢儒右文之艰难,你这小儿知道什么?
夫子说得对,天下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
不仅宋廷官员对天幕说辞有异议,就连民间读书学子亦是反抗:“你非宋人,岂知儒学精义,污我学说?”
一时间天下沸腾,议论斥责诅咒之声四起,丝毫影响不到天幕讲述。
至于因民怨生成的弹幕?
吴晓思表示:只要我眼一闭,它就没存在过!
【自残唐以来,华夏神舟大乱,战争把文化积累、政治体系及道德伦理打得丁点不剩。
如果说五胡十六国时期,还有石勒心慕中原文明尊儒推儒,甚至以儒学来立后赵学校,文化道统好歹留下星星之火。
那么五代十国的暴烈战乱,让华夏神舟一片残砾,文化几欲断绝,公序良俗混乱不堪,从军阀帝王到士大夫平民百姓,拧不出一个代表性人物。
哪怕是历朝都在想治天下的儒家士子也没亮眼存在,唯一发展壮大的是佛道两教。
用宋儒自己的话讲:五代整个儒家士大夫卑琐得很,道德沦丧没有人伦可言,儒家星火是他们点燃。
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们说得没错,没有北宋儒家兴起接续道统,或许华夏文明就很难流传至今,毕竟他们面对的不仅是儒学渐熄,还要排除佛道对世俗的影响,所以学术上把北宋儒家称为‘儒家复兴’】
正在记天幕之言的董仲舒第一时间抬起头:“佛教如此厉害?”
儒学是春秋显学,到汉一朝已有独尊之势,没想到后朝儒家竟如此不堪,从魏晋到宋几百年时间,都没能立下完善学说抵挡神学。
想到这他不满地皱了皱眉:后朝儒家不攻击力不行啊!
看看他公羊学说啊,能力贼强!
【但儒家复兴并不是那么好复,它的复兴路从唐朝韩愈开始,他见世人兴炼丹出家,把崇佛道风气推向兴盛渗入生活习惯,认为这样不行,夷狄教派怎能压儒家主唐人世俗?
于是列出儒家族谱,想重启儒家仁义、孝道来改善当时风气。
嗯…儒家族谱的学
术语是:道统;
他把尧、舜、禹、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孟子作为儒家传承道统,为儒家起源理出合法性、权威性、正规性。
但尴尬的是孟子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但孟子之后无儒家王者塑儒家学说体系,咋办?
韩愈大手一挥,把自己添上作为承上启下之、排击佛道之用,这就是儒学复兴之始,教科书上叫做‘古文运动’】
李纯(唐宪宗)把目光落到国子祭酒韩愈身上:“没想到韩卿排佛心连后世都知晓。”
先皇好佛(唐宪宗),知法门寺奉有一节释迦牟尼的指骨,便想迎佛骨于宫内供养三日,但韩卿上表坚决劝阻:佛本夷狄之人,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宫中岂能恭敬供奉?
按他韩愈想法,就该把这玩意给投入水火,永永远远地给灭掉,要是不灭肯定运祚不长,会得祸事。
结果韩愈没把佛骨给灭掉,差点把自己性命灭掉,若不是裴度、崔群等人说情,韩愈早被先皇给处死。
但死罪虽免,但活罪难逃,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直到他登基为帝才将他捞回京城,做了国子祭酒。
面对陛下调侃说辞,韩愈抓紧机会上表:“陛下,宗教之弊后人已言数次,佛教真的无害唐武宗又何必灭佛?”
陛下你想想西方的基督教啊!
它们狂妄到什么地步?
狂妄到要皇帝下跪亲吻教皇脚趾啊!同为帝王你能忍?
李纯当然不能容忍宗教凌驾于皇权之上,但大唐佛教虽盛却没到猖狂地步,顶多为国家税收、征兵、劳役等问题造成严重困扰。
面对韩卿再次谏言,李纯目光微移:“爱卿呐,儒家学说有失啊!”
毕竟佛法教义真的很让人着迷啊,无我、本我,寂灭等等,辩不完啊辨不完!
并且韩卿,别忘了你后来也炼丹吃药啊,还记得天幕说你给鸡喂丹吃肉的事吗?
韩愈:好气!
【韩愈的想法很好,但僵化的儒家根本打不过佛道,儒家擅长教化之道,但教化并不代表学说系统完善,所以隋唐时期朝廷还是好佛道轻儒。
这种轻儒一直延续到北
宋初期,儒学还是没有受到重视,科举虽然要考经帖,但考试重点还是以诗赋为主。
这也是为何宋词继唐诗之后,再现璀璨的原因之一,很简单:科举要考!】
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探头:哦?宋词是怎样的璀璨?
好奇!
须知诗赋要年岁经养才能滋生出文辞,而宋词能与唐诗匹配,相必宋也是富裕长祚之国。
【但北宋国情与唐又有不同,宋之前朝廷官员以外戚、权贵门阀家族为主,像隋唐开创科举,但官员还以举荐居多,庶民想要投身仕途,除了投贴自荐等方式外,还能从军争功实现阶级跳跃;
自从黄巢踏尽公卿骨、朱温大破甲第朱门破后,中上层文化塌陷,无法支撑朝廷
运罢,于是北宋时期的官吏来源变为:庶民】
黄巢,又是黄巢朱温,李世民暗自捏拳强忍心中杀气,但对天幕中的唐朝末路无可奈何,只能告诉自己:他做得还不够,当努力治唐安国,不使安史之乱再兴!
而踏尽公卿骨的语言让郑、赵、陈等世家却是猛地变了脸色,唐覆后他们家族也尽灭?
窥见未来的各家家族脸色阴晴不定,顾不得天幕还是讲述,旋身回房提笔写信给其他家:大唐绝不能亡国!
大不了他们面对唐皇政令时,让步妥协保存家族,也比灭族好!
【庶民与权贵相比,他们家中无底蕴可学各类经义,诗赋虽好但不能治国,全民投身诗赋与国无利。
并且宋朝又以‘兴文教,抑武事’为治国之策,要兴文教必须研究经义学问。
所以宋神宗时期朝廷取消经义、贴经、墨义,专以经文、论、策取士,走通经致用之法。
为何到宋神宗时期才改考试内容?
原因之一是儒学解决了两个问题:
www.youxs.org:世界本源问题;
www.youxs.org,建起新的道德秩序;
换句话说,儒学复兴成功!
宋真宗以后的儒家自魏晋以后,终于能正面刚佛道两派,拿下建立社会秩序解释权,真正把‘以儒立国’落到实处】
天幕顿了顿补充一句:【打个比方,北宋初期的情况与咱们建国之初有些类似,国家民族三观该怎么重塑,民族之魂是什么?课本要怎么编写来抵挡封建余毒。
这些问题就是北宋时期儒家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到宋立国近百年才真正解决】
刘彻支着下颚,兴趣缺缺地听着天幕讲宋,近百年才落实以何策治国,有问题吗?
他大汉不也是经几代人后,在他手中才确认‘儒皮法骨’的治国之策?
不过…大宋以儒治国?是真正的纯儒治国?
刘彻抬起眼,闲闲地问丞相:“后世以儒治国,爱卿觉得如何?”
儒家出身的公孙弘嘴角一抽:陛下你是想问儒家终于全面占据治国大义,臣开心吗?
臣开不开心重要吗?
但面对帝王之问,他还是老老实实回答:臣乃大汉臣子,汉威传八方才是臣之心愿!?[(”
听到他回答,刘彻欣慰地点点头:“既然如此那通西域之事便由丞相主导吧!”
打工人公孙弘深吸口气,拱手行礼:“诺”
【自佛教入华、道教成立以来,儒家就一直面临佛道思想挑战,其中又以佛教为最。
佛教带来了类似本性论问题:我从哪里来?我死后又要往哪去?人的存在到底是什么?】
突然陷入沉默的秦始皇:…后世闲暇到思虑无形之事?
他大秦历代目标:东出、强国、一统天下,根本没想过不存在之物,于他们而言有时间想无形
之事,不如多考虑如何攻城夺池。
而如今大秦完成祖祖辈辈目标...他目光落到案上成堆的竹卷上,后世皇帝有时间辩论佛法,他顶多抽空过问长生之方。
如此对比,就显得他政务太多不是好事?
不,秦始皇压下心中自省,坚决告诉自己:朕爱大秦,朕爱政事!
而习惯了求事务的老秦人齐齐茫然:额从哪来?
额娘肚子里?
额精魂会到哪去?
回归黄土神怀抱哇!
秦朝庶民好奇地望向天幕:不过后人够大胆,竟然直接提死,难道他们都不避讳吗?
【这些问题归属于哲学范畴,也就是‘形而上学’:用理性解释无形体、不可证明的事物是什么,就像古希腊哲学家讨论的‘物是什么’一样。
但佛教不兴本体论,它结合华夏世俗传说,用六道轮回、三世因果等思想构建出佛教世界观,回答人从哪里,又要往哪去。
人体灵魂不灭,只会根据功德不断轮回的佛家轮回观;
如:人死后入地狱——阎王爷据生前功德评判来世——好人:世俗说法:入人道享荣华富贵;佛教说法:死后享受西方极乐;
坏人:进入畜生消除罪孽,才有机会转为人道;
罪大恶极者: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受苦】
承恩吮了口茶,给天幕进行补缺:“最初的佛教轮回观可没有这么详细,地府、阎王爷是道家的,六道轮回是佛家观念,而罪恶评判又以儒家世俗观念及法律为主,所以阎王殿不是佛家独有,而是集儒释道三门法则构成。
所以西游记中,孙猴子画乱生死簿阎王爷会向玉帝告状,而不是找西方佛祖解决问题。
哪怕最后还是佛祖收复孙猴子,而非天兵天将,但这不重要,剧情需要而已。
想到自己以回体小说名留于世,吴承恩心中熨帖,往日因仕途不畅的郁气一扫而光。
他脸色缓缓露出微笑:为官也不代表能名留青史,但他写西游记能!
如果有为官机会,他…他还是愿意一展心中抱负,为民为民!
朝廷呀,你何时能看看学生我啊!
士子殷殷,俱思家国呐!
【逻辑严密体系自成的佛教得到世俗广泛认可,到宋朝时佛教发展到上能谈儒学、道教思想,为帝王精英讲‘般若性空’的人生哲理。
下能简化修行方法,只念‘阿弥陀佛’(禅宗)就能让佛存心中,积累功德登西天乐。
简而言之,佛教把上至帝王下到百姓全都网□□净,而传统儒家呢?
他们研究的是人不是鬼神,对鬼神的态度是】
朱棣看着天幕贴出的‘帝王臣子民众我都要’的图像,凉凉地扫了太子一眼,太子立马接口:“孔子曰: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
敬鬼是儒家态度,但现在儒家经义已经完善,不惧佛道参透。
不过…大明佛道比前几代要乖顺,实在不行,就借唐朝武则天做法:佛道再行攻讦之事,就开除度牒。
看他们谁敢闹!
【儒家行的是政治学说,走的是人间法则,讲究的是‘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精英阶层文化。
面对佛教普度众生的教义,儒家怎么打嘛!
打不过啊!
所以儒家从魏晋到大唐,都没有构建出能对抗佛教体系的哲学思想】
天幕贴出滑稽的‘打不过打不过,真的打不过!’图像,看得赵匡胤眼角一抽,果断移开眼,简直无法看!
【儒家没有本源观,但道家有啊!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就是道家眼中的世界本源;
但只有此还不够,毕竟魏晋谈玄学就是引用道教,谈了半晌谈了个寂寞,其政治理想如昙花一现,没了结果。
于是在引用道家的同时,儒者又翻开老祖宗写的‘易经’取经。
论形而上学的最佳回答:除‘易经’还有谁?
并且‘易经’也是儒家经典,有问题找老祖宗,难道不应该吗?
应该!
所以我们翻开北宋范仲淹、欧阳修、胡瑗、程颐、王安石等人的儒家著述,第一章都是引易经道法来解释世界本源是什么】
天幕刷刷刷地贴出一系列思想体系:
王安石:宇宙万物由天、道的本体物质元气组成,元气生阴阳,阴阳生五行,五行变为万事万物。
但万事万物跟人没关系,也就是荀子说的‘天人分相’,自然有自然规律,天管不了人事,有点‘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意味;
胡瑗:天地以生成为心,天地以创造为使命,人与万物的区别的道德,道德即仁,仁是大道,所以人能生生不息是因人有仁,有道德。
…各类思想学说看得欧阳修眉头一挑,在他看来,能战胜佛法的只有本,即儒家‘礼仪’,仅檀道德仁义之说太过空旷。
他微微侧目,扫过一径同僚,慢不疾不徐道:“若天下人皆知礼义,心中有所坚守,才会拒绝佛法侵蚀。”
身旁下属赞同道:“州府说得对,礼义者,胜佛之本也。”
心中却在嘀咕:仙人说佛万般不好,但在佛祖面前世人平等,就凭这点他也信佛!
欧阳修不知他心中所想,抬头继续眺望天幕内容:
周敦颐:全文背诵的爱莲说作者,他的核心理念是太极(太极说),无极而太极,认为万物要通过诚来体现道德,诚是圣人之本,所以人要做到诚信。
二程:天理云者,万物只有天理,己何与焉?
他的理念是:天理是造化之源、万物之本,三纲五常是定理。
对于有罪之人要惩罚,对于有德之人要表彰,我们要自明吾理,以觉言仁,敬德修德才能真正觉知天地万物的存在,才能到达真正的仁;
文背诵?
欧阳修低头念叨了一句:没想到后人对周子太极说不感兴趣,对散文却要求学子熟记,真是怪哉!
按下心中疑惑,他继续打量着天幕展出的大宋学派精义:
张载:宇宙现象由气引起变化,也就是‘气元论’(也叫气本论),气是人不良欲望的来源,要诚意正心(穷理)、了解人类天性(尽性),也就是修养内心才能体察天下。
……
【简单总结:北宋新儒学的宇宙观,也是理学中的‘理’含义:它是万物起源,是天地规律,而天地规律就是仁义道德,仁义道德组成世俗一
切,你佛教自称方外之人不属人间,只能劝善舍去自我盼来世命运。
所以我儒家胜你佛教!】
天幕顿了顿补充道:【能延续到现在的宗教、学说,都有一套完善的来源论,如犹太教、基督教来源于创世说,伊斯\兰教来源基督教的上帝;
儒家的宇宙、本体论弥补上了来源哲学上的缺失,重新修整了儒家学说道统,这才真正立于世间】
听到此,司马光文彦博等人才稍稍松口气,后人说得粗糙,好歹没有胡编乱造。
文彦博擦了擦汉,轻轻吁口气:“看来后世学风甚重‘智’,有智才能分辨是非,而智正是儒家五常之一,想必儒家在后世亦为显学。”
司马光看了他一眼,直接闭口不言,文彦博想法未免太过天真。
后人连残暴的法家都能出言赞叹几句,对于儒家从没好脸色,怎么会让儒成为显学?
别忘了打到孔家店之言不远,后人学的是诸子百家之说。
【因以儒立国,所以北宋儒家学派极多,有胡瑗为代表的安定学派;以孙复为首的泰山学派;
以王安石为代表的临川学派(新学);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涑水学派(朔学);
以欧阳修为代表的庐陵学派(圣学);以苏轼为代表的蜀派;
以周敦颐为首的濂溪学派;以张载为代表的关学;二程(程颢、程颐)兄弟的洛学;
这些学派统称为理学,北宋朝堂政治以朔学派、临川学派、涑水学派为主,现在骂的理学在北宋,在主流中根本排不上号,只能算民间显学】
赵匡胤心绪瞬间提起:那个理学犯了后人大忌?
见陛下一脸烦躁,失了素日冷静,赵普上前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