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孩子们吃饭的时候,莫沫把昨天剥的毛豆加了点蒜片红辣椒炒了一下。分四个小玻璃瓶装着,确认盖子已经扭紧了,又把切好的腊肉片装在一个大瓶里。
学校免费给孩子们蒸米饭。孩子们早上自己带米,淘一淘放在饭盒里。往食堂的大蒸笼里一放,中午放学的时候就可以吃了!加点腊肉中午就可以收获香喷喷的腊肉饭!
把菜和腊肉拿到凉棚里,看到孩子们吃的差不多了!莫沫连忙回身进屋换衣服。她昨天和孩子们说好今天要送他们上学去的。一是认认路,万一学校有事找家长。她好去不是!她已经忽略了可以开赞助的车走二十多里的盘山公路的事了!
二是她听孩子们说,他们走的小路会路过一个水潭。水不深,鱼挺多,就是不怎么大!他们经常早上上学的时候带个小篓子,放点鱼食。下在水潭边的石头旁。晚上放学的时候从那取,好的时候能抓两三条一两斤的鱼。也有时是一条都没有的!
当时只听到‘水潭,鱼’的莫沫完全忽略了后面的重点!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
“姑姑!走了!”收拾好桌子洗了碗的孩子们背着书包的在大门前等莫沫。
“好了!”莫沫换上运动鞋,背着装着两个鱼篓的背篓。跟着孩子们向水潭,呃!不是!是学校出发。
“香包都戴了吗?”驱蚊虫的香包。来这前一天,林远志送来的!说是林氏中药铺的秘方,驱蚊虫的效果贼管用!拿来了十几个,让他们挂在屋子里或戴在身上。免得回去的时候,一个个都被蚊子咬的胖几圈!
“戴了!”孩子们微掀印着卡通小太阳的宽松白t下摆。露出系在深色修身长裤,裤鼻上小巧的绣花小香包。同样小太阳白t加修身裤,系着小香包的莫沫很满意。这样一看,到哪都知道他们是一起的!人多的地方也不怕认错!
学校在李家村的东南面,和陈家村成v字型。学校在中间,陈家村离镇子最近,枇杷屋所在的李家村最远。也是隶属枇杷镇最西面的村子。
李家村到学校的直线距离有七八里的样子。可望山跑死马,真正的距离还得走过才知道。
枇杷屋在李家村的西北角,去学校抄近路要从叶凡家东面拐进小路。
经过最东面叶凡家的时候,隐约可以听见院子里有人说话的声音。
“爷!奶!我上学去了!”叶凡站在院子外面高声喊!院子里有声慈爱略显苍老的声音响起:“小简他们刚过去一会儿!”
“奥!知道了!奶再见!”和奶奶道完再见的叶凡继续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带路。莫沫走在最后,周围还跟着几个扛着机器跟拍的摄影师!两个跟他,几个跟孩子!
李家村有一百多户人家,在杨陈李小学上学的学生有二十多个。平时都是在叶凡家旁边的小路口集合的。今天可能是问过叶凡奶奶,知道叶凡也去了枇杷屋。不确定了叶凡和李明宇几点过来又或者是怎么去学校。会不会是坐车去!眼看时间到了他们还没来,孩子们就不等了,先走了!
这条林间小路因为经常有人走的原因,泥土路面很是平整。有很多地方还有碎石子镶在泥土路面里。上下坡的地方也有大青石垒成的台阶。叶凡说这是盘山公路还没修之前,杨家村和李家村一起修的。两个村多有姻亲关系,修条路好来往!也是当时的主要干道!
公路修好之后,除了上学的孩子和偶尔挖挖山货的人,几乎没人会走。
他们一路带小跑也没有追上前面的大部队!倒是在七点三十五之前到达了学校。
杨陈李小学是个白色的三层建筑,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从幼儿园大班到初三一共九个班。一个班一个兼职语文数学的班主任。初一到初三的三个老师,一个叫语文地里历史;一个交数学,生物,物理;一个交英语,化学。
今天带着学校的检查小组校门口维护上下学秩序的就是交语文的初三班主任兼校长,从事教育事业三十多年的尤老师。
“老师您好!录制期间给您们添麻烦了!”莫沫在叶凡的介绍下。主动握住两鬓有些斑白的慈祥老人!
“不麻烦!你们也是为了孩子们着想!我们学校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老师能照顾到的地方很有限。”五十多岁的尤校长示意孩子们赶紧进教室一会儿该做操了。
“姑姑再见!”四小只和莫沫道再见就跑向教学楼后面的食堂蒸饭去了!还有四分钟就集合做操了,得加紧脚步啊!
“他们都很好!叶凡品学兼优,做事稳重。别看他年纪不大,在班里和一二年级里的威信还是很大的!李明宇也很不错,学习前三,为人和善乐于助人,善于表达,班里人缘很好。杨萌萌是女孩子比较内向有些害羞,但能歌善舞的是班里的文艺委员。”
“陈诚不太会说话,但很有耐心。去年刚开学的时候,他们班里有个和父母外出打工的男孩子被送回来上学。整整哭了一个多星期!是陈诚一直默默陪陪着的!现在两人好的跟一个人似的!”
说到这里尤老师还忍不住轻笑了一声:“你们节目组来学校找孩子的时候,那孩子看陈诚被选上,还来我这里找过我。让我推荐他也去。可他妈妈因为怀了二胎已经回来了,不符合要求不能参加!就因为这个他还和他妈妈闹了好些天的别扭!搞的他妈妈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想到那孩子的妈妈被孩子生闷气生的莫名其妙,找来学校问清事情始末后一脸无奈又宠溺的表情!
还是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有资格闹情绪啊!天天有校园欺凌,因为一件小事大打出手的新闻。他们学校一概没有,不是因为他们多么的懂理明事,老师教育的多好!而是他们知道,他们都是一样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孩子!如果他们自己都不理解,体谅,包容同样处境的对方。
还有谁能体会那种寄养在别人家里,格格不入的感觉呢!已经被亲人格格不入了,他们为什么还要让自己或同样处境的其它人在学校里也格格不入呢!所以他们学校打架的事情基本没有,吵嘴的场景都很少见!
老师的教育,亲人的关心永远都代替不了父母在孩子心里的位置!也弥补不了孩子成长阶段里需要父母时的空缺!希望这个节目可以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这些孩子们!让孩子的父母可以不用出远门就可以找到一个好营生,陪在孩子们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