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得到易州、涿州陷落的消息时,耶律贤就已经头疼发作,仍然坚持着主持了一整天的会议。王公大臣们在集议中吵吵嚷嚷相互指责攻击,却没有提出什么有用的建议。最后只拿出了一个最没有新意的办法,就是立即刷括籍兵,集合全力,尽快救援南京。可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的问题却仍然悬在那里。皇帝对南京放心不下,会议之后又派出耶律学古和斜轸疾赴前线。
当晚,形势越来越严峻,一份份紧急军情不断传来:宋军造了上千门大砲准备轰平南京。各种攻城器械在城外密如森林,宋兵漫山遍野军容强盛。而自己这一方在宋军泰山压顶般的阵势下人心动摇。不断有乡兵投降,连在南京道外围驻守的一支契丹军队也叛变了。南京城里的消息中断,谁也不知道那座古城的城头上会不会突然竖起白旗。连韩匡嗣也不再拍着胸脯保证他的儿子能够坚守到底了。
耶律贤没有回后宫休息,他知道这个时候就是躺到床上也睡不着。他亲自值守北枢密院,召集重臣们一边彻夜等候随时飞递而来的军报,一面继续商议对策。许多大臣都被派到前线去了,能来的只有北院枢密使韩匡嗣、副使耶律抹只、南府宰相耶律沙、北府宰相室昉,皇帝便将平时不参与军务的南院枢密使郭袭、林牙耶律休哥等人也召来了。本来还应该召吴王等宗室,但耶律贤担心这些喜欢乱放砲的贵胄们引发无益的争吵没有叫他们。
凌晨丑时,皇帝好像累了,低着头好一会儿没有说话。众人发觉有些异常,韩匡嗣轻轻板起皇帝的头,只见那张脸上面目呆滞,眼睛翻白,一串口水淌在嘴角。吓得他和各位重臣顿时慌了手脚。急忙将皇帝放平躺下,大声呼唤御医。随扈的御医全来了,好一阵手忙脚乱之后,分别做出诊断,然后又一起合议,开出了诊断施治的方子。
“是风疾发作。皇上这里应该有备用的七宝丹,先服一粒护住元气,等着随后对症施药。这是药方,请丞相过目。”资格最老的太医局使说道,将方子递给韩匡嗣。
“快,去找七宝丹来!”北枢密命道。
大太监文公公早就准备好了,旁边一个小内侍端着托盘,里面放着一粒指甲盖大小的褐色药丸,还有一盏温水。当即撬开皇帝的嘴灌了下去。
韩氏接过药方皱着眉头看了一眼递给耶律沙。这里的契丹大臣中这位武将资望最高,可是他认识的汉字有限,对药方毫无概念。他又传给了耶律抹只。抹只看了一眼传给郭袭、室昉。室昉交还给韩匡嗣。其实这里只有他能看得出药方中的名堂。他又认真看了一遍,不外都是些固本培元安神益气不温不火但很贵重的药材,他也说不出什么,交给局使,让他派人立即去太医局配制,然后焦急地问道:
“你先简单扼要地说说,严不严重,什么时候能恢复。不要说那些绕圈子的话。”
“皇上一向有这个病根,劳累过度,受强烈的压力和刺激就会发作。这种病每发一次便会严重一分,这是近年来第二次发病了。还好发现得及时,吃药后好好休息调养,一定能好起来,只是以后不能再这样劳心劳力了。”
“多久能醒过来?”
“脑子里的病太复杂,没有人能够说得清,完全要看皇上自己的体质和调养的情况。也许一个时辰,也许要好几天,也许醒了还会再昏迷。而且能恢复到什么程度也不一定。”
“你是说可能会无法正常说话和行动?”北枢密追问。
风疾并不少见,很多人都见过这种病,发病之后即使治好了也往往不能起床、不能说话。他自己就是深通岐黄之术的名医出身,又一直跟在皇帝身边,是最了解病情的,不用御医开口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只不过现在他的身份变了,不再是十年前的府医,一切都得照给皇帝治病的规矩来。皇帝的病情现在是朝廷的头等大事,一定要通过御医的口做出诊断,让大臣们都听得清清楚楚。他点点头道:
“太医院要昼夜轮流守护。我们就在外面,有事随时通知。”
这间枢密院的公事帐由两个帐篷联通组成,里面一间摆着书桌床铺,值守的官员在这里批阅公文和休息,外面一间接见客人。现在大臣们都退到外间,留下皇帝和服侍他的人在里面。手机\端 一秒記住《www.》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在外帐的接见大堂,众人面对面坐到两排扶手椅上,大眼瞪着小眼说不出话来。原本就千头万绪的朝政这下更加乱了套。每个人心里都是一片茫然,甚至浮上了不详的预感。南京危若累卵,能够派出的军队都派光了,后续的援军还在各个部落里征集,最少也得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开到此地集合。南京能坚持到那时吗?御帐大营是应该呆在这里原地不动,还是撤往北方更安全的沙漠草原?大敌当前,巨厦将倾,皇帝却躺在床上不省人事。这种状态如何了局呢?
皇帝到现在没有立太子,就是立了也解决不了现在的问题。皇长子耶律隆绪今年虚岁九岁,他生于保宁三年971年年底,到现在的保宁十一年979年五月,实际来到这个世界还不到八年。皇次子隆庆比他小将近两岁。这么小的皇子怎么也不可能坐朝理政。
王公大臣中要是有一位众望所归的宰相,应该也能暂时应付危局。可是作为首辅的北院枢密使韩匡嗣显然不行,无论人望威信还是能力政绩他都不能孚众。今天早上他还在大言不惭地说宋人不可能入侵,现在已经是个笑柄。不要说别人不服,就是他自己也没有站出来力挽狂澜的胆量和气魄。其他人更没有一个提得起来。耶律斜轸等人都去了前线,在场资望最高的就是南府宰相耶律沙。老将在他最擅长的打仗上也不过是个中平之才,更不要说需要文韬更胜武略的朝堂之事了。他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平时没有超越本分的野心,现在更没有挺身而出的打算。北院副使耶律抹只就是个靠关系爬上来的庸才,既无能力也没有担当。南院枢密使郭袭和北府宰相室昉也许不缺乏能力,但是作为汉官,又没有韩匡嗣那样的根基,这种事根本想都不用想。
“是不是去找吴王、蜀王他们几个宗室来商议一下。”耶律抹只忽然提议。
按说想到这里是最正常不过的了。近枝王爷们都是天潢贵胄,当此危难时刻,最应该共担天下。可是今天这么重要的军事会议皇帝都没有召他们参加,还不就是怕他们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太祖皇帝一脉的天潢贵胄除了皇帝这一枝,活着的不多了:三皇叔吴王耶律稍,就是刚刚和韩匡嗣大闹朝堂的那一位。五皇
叔蜀王耶律道隐,让国皇帝耶律倍和汉人宠妃高美人所生的皇子。还有皇上的异母兄弟耶律只没,因为鸩毒案正被流放在北漠乌古部。还有一个正枝王爷,太祖嫡孙,就是正在西南招讨使任上的宋王耶律喜隐。要是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他一定会不要命地往回奔,当仁不让地挺身而出。他早就盼着这一天呢。
韩匡嗣狠狠地瞪了他的副手一眼,心想,还嫌这里不够乱吗?他能够想像,吴王一到定会提出召回宋王。那才是真正的天下大乱,外敌未到,内祸先起。
“只有请皇后出来暂摄朝政。”韩匡嗣道。
他本不想自己开口来说这句话,因为女儿是皇后的弟妇,多少应该避嫌。可是事态紧急,他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契丹后族地位崇高,很多时候都可以和皇族平起平坐。皇后的精明干练大臣们也早都耳闻目睹。众人刚才都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唬得灵魂出窍,一时竟然没有想到这个最顺理成章的人选,听北枢密一说才个个都像恍然大悟。抹只本来就是皇后的人,听了这句话恨不能吞回刚才的话,连连点头道:
“燕王说得对。正是应该如此,皇后英明睿智杀伐决断不后于男子。皇后临朝称制我朝也有先例。国不可一日无主,何况现在这个危急时刻,应该立即请皇后临朝主政。”
“老夫也正想到这点,这个时候只有皇后能够孚众。”耶律沙道。他虽然今天在朝会上附和吴王,但也深知这些王爷的颟邗糊涂。他自己早晚要上战场,作为武将,最怕朝廷内乱,他可不想把自己和万千将士的性命交给那些只会搅混水的人。
郭袭、室昉作为汉官不便抢先开口,不过以他们的见识看得很清楚,朝廷内外再也没有第二个人能担此重任。
“皇后驾到!”突然,一个尖细的喝道声在枢密院的院门口响起。
几位大臣面面相觑,真是说曹操曹操到,皇后不请自来了。但皇后是冲着皇帝的病来的。皇帝暴恙,文公公当然会第一时间就去向皇后报告。
皇后丰腴的身影立即出现在大帐门口。显然是从睡梦中被惊醒的,她的头上戴了顶金步摇,露出几缕来不及细细梳理的发丝。脸上没有涂抹脂粉,显得有些苍白憔悴。身上穿着件宽松的纱袍,遮着隆起的腹部。大臣们赶忙站起来躬身施礼。契丹女子一向习惯了抛头露面。她们从小学习骑马射箭,在大草原上逐驰游戏,不会遮遮掩掩避人耳目。在朝堂大典上皇后往往要出面接受众臣拜贺,在宫廷筵宴中宫眷命妇们还会和贵族男子们共同起舞。所以皇后出现众臣都没有回避,只是躬身施礼。皇后微微点头当作回应,脚步如飞地匆匆走进内帐。
萧燕燕走到病榻前,只见皇帝闭着眼睛,脸像蜡一样苍白僵硬,浑身上下没有一丝生气。她的鼻子一阵发酸,问御医道:
“今早还好好的,怎么会这样?”
御医将刚才对宰相们说过的话又说了一遍。皇后又问了和宰相们同样的问题:
“要紧不要紧?什么时候能清醒?能不能恢复如初?”
听了御医的回答,燕燕捉住露在薄毯上面的一只瘦骨嶙峋的手,看着那张毫无生息的脸,愣愣地半天没有反应。她的心里像一锅煮开了的杂烩,沸腾翻滚,百味杂陈。
她首先关心的是自己的丈夫。十一年的夫妻,虽然磕磕绊绊,也一起风雨同舟闯过了无数急流险滩。感情虽谈不上如胶似漆,但是已水乳交融的亲人。他们共同养育了五个儿女,第六个孩子还有三个月就要出生。作为皇帝,丈夫对自己相敬相爱始终如一,算得上是个好男人了。她对他的病觉得感同身受心里一阵阵难过。
同时她也为国事感到焦虑。要不是这烂糟糟的朝政,皇帝也不会病倒。她从来都很关心国政和天下大事,这是她做为皇后的责任。但自从高勋女里死后,杀父之仇已报,她就不再直接接触朝臣指手画脚。她是个聪明绝顶的人,不想显得贪恋权势专横跋扈。天下太平,为什么有福不享,要让自己变成令人厌憎的母老虎呢。这些年来她对政事的参与多数是在后宫与皇帝私下计议,尽力为他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皇帝昨天早上上朝时,还只知道太原陷落,北汉灭国。宋军吞并河东土地派官管理之后已经撤军。朝堂上接到宋军突然折而北上侵犯辽境,连下两州,包围南京的紧急军报时,萧燕燕正在后宫和孩子们玩耍。消息传到她的耳朵里,把她惊得和朝堂上的君臣们一样目瞪口呆。
她为皇帝和朝廷忧心忡忡,担心军队打败仗,南京守不住担心大臣们没有能力应对危机也担心皇帝经受不住压力发病。韩幺妹陪了她一整天,两人对着地图冥思苦想,设想怎么样才能尽快调集援军解南京之围。直到晚上,皇帝传话来说要留在枢密院等最新军报,她便让幺妹回家,自己也独自歇息了。御医嘱咐过,身怀六甲的时候不能熬夜。没想到半夜被叫醒,听到的却是皇帝突然发病的消息。
现在坐在昏迷不醒的丈夫身边,她意识到天下兴亡的重任正落在自己肩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