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瞬之间,长安就被杨坚控制,独孤罗是他的大舅子,所以不是外人。
接下来的时间,就等宇文邕咽气,可宇文邕很坚强,吃错了药,竟然一直挺着不死。
……
绥州,齐国大军已经打了一个月,受到宇文宪的顽强抵抗。
而佗钵可汗那边,宇文纯的援兵到后,也没能讨好,如今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干脆撤兵回去了。
没有了突厥的牵制,宇文纯回兵支援,齐军退守银州,这时皮景和的援军到了。
两路军合兵一处,高顺和独孤永业商量一下,觉得再打下去已经没必要了。
此时已经是十二月,外面天寒地冻,无论是周军还是齐军都很受罪,都有意休战。
于是齐军就驻兵银州,回头巩固地盘,周军也不反击,在盐州、绥州建立防线。
终于下雪了,多少可以抽走空气中的干冷,五万大军驻扎,还好银州并没有被突厥劫掠。
大帐之中,高顺和独孤永业、尉破胡、皮景和聚在一起吃火锅,几人吃的大汗淋漓。
“这么大的雪,要是下上几天,不用咱们打,周军自己就都动死了!”尉破胡笑道。
独孤永业:“是啊,还是殿下聪慧,竟然能想出火墙、土炕,将士们冬天可以少受罪了。”
高顺笑而不语,火炕当然不是他发明的,早就出现了。
火炕源于我国春秋时代。
《诗经·小雅·瓠叶》云:“炕火曰炙”。
意思是举物放在火上烤炙,与后世的火炕不尽相同。
《左传》:“宋寺人柳炽炭于位,将至则去之。”
这种可烧炭的“坐位”,显然是炕的雏形了,其后,人们通过实践,发明了用灶来取暖。
如《新序》记载:“宛春谓卫灵公曰‘君衣狐裘,坐熊席,隩隅有灶。’”
这类灶小,由于它置火于地下,保温性能好,人或坐或睡其上,异常舒坦。
苏武在天寒地冻的匈奴牧羊十九年,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主要就得益于这种“灶式”的炕。
《汉书》说他“凿地为坎,置温火”度日,无疑是真实的写照。
名副其实的火炕至少在唐朝就出现了。
它区别于灶之处,是不掘地的,就在地面上构筑,火炕在古代北方一直很盛行。
宋《三朝北盟会编》上说当时几乎家家户户“环为土屋床,炽火其下,相与寂食起居其上,谓之炕,以取其暖。”
而高顺提前把火炕弄出来,而黄土高原又不缺土,再加上煤的使用,自然效果更好,最重要的是陕西也有煤!
窑洞火炕,再加上羊皮,让齐军冬天保证了温度,只要将士充足,就可以挺到春天。
而周国那边,没有火炕,没有煤炭,这个冬天过去,不知道要冻死多少人。
看了看将士消耗,高顺觉得有些牙疼,银州的百姓并不友好,虽然高顺一直在约束军队,但百姓好像并不领情。
为了征集粮食,银州已经被搜刮了了一遍,只给百姓留下过冬的口粮,百姓们能友好才怪。
从地图上看,齐国占据了很大一块地盘,可这边土地贫瘠,人口稀少,好像没什么用。
当是高顺并不这样认为,因为这里可是河西走廊,是西夏的发源地之一,北面的平原甚至有塞上江南之称!
只不过现在的统治者都没有重视,加上突厥时常袭扰,所以这里没有得到开发,自然不够发达。
如果能打通河西走廊,就可以开辟丝绸之路,高顺心中有此设想,但想实现还很遥远。
就算他夺取了河西走廊,想要守住并不容易,他需要独自面对周国和突厥,所以需要先统一才行。
腊月里,齐军大营十分热闹,为了保持将士的体力,高顺举行了各种活动。
比如骑马、摔跤、跑步,反正不能让大军闲着,否则吃饱了没事儿干,又没有女人发泄,很容易惹事儿。
这一天,高顺正和几名将领,看着校场中两名将士摔跤,一个人忽然走了过来,秦爱看见他并没有阻拦,让李诠有些意外。
那人一身将领打扮,径直走到高顺身边,在他的耳边说了几句,高顺脸上顿时露出惊讶的神色。
“宇文邕竟然死了!”
高顺心里的震惊,不知道如何形容,抬头看了那人一眼,再次问道:“当真?”
那人认真的点点头,这段时间长安城局势太过严峻,进出都很严格,所以打探消息很难。
高顺挥手让那人下去,抬起头摸了摸自己的下巴,毛茸茸的胡子有些长了,他也没急着剪。
宇文邕死了,怎么死的!
高顺知道宇文邕可能会生病,那是因为他出征的缘故,如今宇文邕并未出征,为何还是生病了。
而且生病也就罢了,历史上他这次病好了,然后就灭了齐国,之后再次病倒。
历史的改变太大,高顺此时有一种错乱的感觉,宇文邕提前死了,那岂不代表着隋朝要提前出现了?
高顺不敢深想,他现在特别想去长安看看,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没有了宇文邕的掣肘,杨坚发展起来那还得了!
察觉到高顺的不对劲,独孤永业不动声色来到高顺身边,用眼神问他发生了什么。
高顺摇了摇头,觉得思路有点乱,宇文邕死了,杨坚会不会出手,如果他不出手,那就是宇文赟继位。
宇文赟继位,杨坚必定掌握大权,独孤伽罗是他的妻子,独孤罗是他的大舅子,独孤永业是独孤罗的族叔……
如果杨坚派出了独孤罗,叔侄见面后,会是什么样的场景?
现在的情报太少,高顺没法做出判断,但是有一点他知道,那就是独孤永业这次必须调走!
调走独孤永业,好像绕了一圈又回到了开始,这次独孤永业指挥战争有功劳,朝廷可以给他封赏。
原本打算把西边交给他,现在看来不行了,高顺回到自己的大帐,觉得没有个谋士真不行,关键时候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
尉破胡和皮景和是将,独孤永业勉强算是帅,战争的事可以和他的商量,但这权利之争……
难怪古人都喜欢找军师、师爷,高顺开府一直耽搁,本想随便找两个年轻人,现在看还是要找老成谋国之人。
宇文邕死了,周国可能会内乱,此时若是继续进攻,也许有机会灭了周国。
可事情发生的太突然,齐国若是继续增兵,很容易引起陈国的警觉,若是把这个消息告知陈国……
想到这里,高顺立刻派人,把这个消息传到陈国,然后就是等待陈国的反应。
日子一天天过去,赵五本又来过几次,他本就是军中之人,有将领身份,职责是斥候,所以也没人多问。
高顺不想说,自然是有他的打算,宇文邕是十二月初三死的,赵五本是初十得到的消息。
在这七天里,杨坚已经做好了准备,软硬兼施摆平了所有大臣,扶持太子宇文赟继位。
承光三年,正月初一,北周建德四年,宇文赟继位,改元大成,杨坚被任命为丞相。
这个消息一出,齐国、陈国震动,陈顼虽然早知道这个消息,然而他并没有动。
这让高顺有些失望,让他更失望的事,宇文宪竟然没有离开,而是在绥州祭拜宇文邕。
绥州上下一片缟素,他们不知事情真相,还以为宇文邕忧劳成疾,是病死的。
这仗彻底没法打了,高顺和独孤永业商量,留下尉破胡、独孤须达和皮景和守城,他们二人回邺城。
独孤永业也明白高顺的意思,乖乖地随他回去,临走前还嘱咐儿子,让他恪尽职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