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凭仗

上一刻三位中枢大臣还在讨论皇帝提出的设想。

下一刻,便亲眼见到这设想成了真。

带着兵马,不召而见,这抱的是个什么想法,大伙儿心头都有数。

只是可怜赵相爷想了一大圈,也没想到的来的会是这位。

永嘉郡王,赵士程。

这位与当今天子一样,都是出自商王赵元份一脉,比起太祖那脉的宗室来说,他这户的日子毫无疑问要好过许多。

就像是赵鼎带进宫里来的这小孩儿,他的父亲不过是一县丞而已,可赵士程却是袭了个王位,正儿八经的皇室待遇。

说起来,是这位的话,倒也合理了些。

毕竟他已经再无所进,除了皇位之外,好像也没什么可以惦记的了。

赵鼎将胡铨拉了回来,赔上了一个笑脸:

“郡王此举,意欲何为?”

赵士程还是在把玩他那把扇子,毫不客气的进屋坐在了主座上:

“赵相这不是明知故问?”

“确实不知,还请郡王指点。”

经历了靖康,又经历了苗刘,既见识过金人的铁骑,也体会过一年之内十余处的贼寇起义。

几度起落,熬死了秦桧杜充汪伯彦……对于赵鼎来说,确实是有冷静,或者说是装傻的资格。

赵士程也不多废话,他现在要抓的就是时间,便直接开门见山道:

“官家亲率大军出征,此番是个什么情况,还请赵相明言。”

“官家好得很!每日要吃七八碗饭,要御五六个女子,昨日还遣书信来,叫把宫里头的贵妃带几个去颍州!”

赵鼎没说话,胡铨抢先开了口:“若是郡王念着陛下,大可以亲自去颍州看看,说不定,官家也念您得紧!”

“哦?”赵士程也不理会他的阴阳怪气,“真是如此吗?”

“不然呢?!”

他摇了摇头,又看着赵鼎:

“赵相当知道,本王今日能来,定然是有了十足的把握,有了万全的消息……大伙儿都是国之栋梁,何必把本王当做傻子呢?”

幸好刚才刘子羽朝着两人透了底,不然的话,赵鼎现在也是坐不住的。

可他坐住了。

因为这大宋国,没有谁比他更清楚现在的诸军部署。

临安城的确是没兵,可不只是临安,两淮、江南、福建两广,现在都没多少兵。

赵士程能用的人,同样不多。

所以他并没有像胡铨这般说假话,而是反问道:

“郡王此行,家中人可知晓,大宗正可知晓?”

这是国事,但也是赵家的家事,这点很重要。

仪王赵仲湜生十一子,这位排在第七,是唯一继承了爵位的人。

他的其余十个兄弟,还有各自的子侄,全都在各军、各路、各郡效力,虽然官职不高,但都是做的正经差事。

若这是赵士程的意思,那还好办;但若是赵仲湜一脉的意思,那赵鼎就要掂量掂量了。

赵士程轻轻叹了口气:“他们都看得不甚明白,但本王既然来了,也当他们是应允了。”

“大宗正……等这里的事情了了,本王自会告知于他。”

“明白了。”

赵鼎算是知道了,这位脑子不好的永嘉郡王,现在竟然是连一个盟友也没有。

但他真是脑子不好吗?

赵相爷不信,所以他问了第二个问题:

“您的凭仗是什么?”

岳飞就不说了,那人是自己当年极力保举的人,是个什么性子天下人都知道,其余的,韩世忠也好,张俊杨沂中也好,都是昔日奉康王为帝的从龙之臣,身家富贵全都与官家绑在一起。

两淮襄阳诸将全都是皇帝的嫡系心腹,要说唯一有可能的,便是蜀中那边。

吴家兄弟受张浚提携之恩,虽然没有不听话的时候,但毕竟隔得太远了些……隔得远了,就不好控制了。

赵士程本来就没有想着要见血,不管是赵鼎还是刘子羽,都是名望颇高的人,若是他们能站在自己这边,自然能省去许多的功夫。

所以若是只要露出自己的本钱,就能让这几位对老九死心的话,何乐而不为呢?

想到这里,他拍了拍巴掌:

“王元帅,进来与诸位打个招呼吧!”

王元帅……

不等几人多想,很快,门外便进了一个两鬓皆白的武将。

胡铨认不得他,可赵鼎和刘子羽却都是认识的,不但认识,而且都还是老相识了。

王燮,西军出身,是张俊的同袍,当年种师中征太原的时候,这位也在,有孝慈渊圣皇帝亲手所书的‘忠勇’表彰。

他后来的履历几乎和张太尉一样,绍兴初年的时候,和韩世忠、项光世、张俊、岳飞一起,并称为神武军五大将。

只是再后来,面对金军临阵先溃,在邠州又放任士兵掳掠,随后逃往蜀中,还想把皇帝也请过去,只是被皇帝给拒绝了。

然后就是杨幺起义,这位‘忠勇’之将连些贼寇也打不过了,在荆湖与折彦质不和,经营一年,所得不过两艘渔船……皇帝再也忍他不住,命其将军务交给岳飞接管。

这位跑路本事堪比项光世,从西边逃到东边,从北边到南边,为将多年,竟然连一场胜仗也没打得。

现在他的身份,当是一有名无责的寄禄官,濠州团练使。

“赵相……别来无恙,当年您便是宰相,没想到再见面时,您依旧还是宰相。”

赵鼎虽然见到了人,仍然还是不明白,这到底是哪里来的兵。

王燮好似看出了他的疑惑:

“说起来,还得多亏了岳鹏举。”

原来,当年岳飞正式接手荆湖军务后,把王燮部将给逐出了大半……这位本是一个连山贼都要招安来用的人,都做到了这个地步,足以说明这王将军手底下的都是些什么货色。

岳飞不要,可毕竟都是些七尺高的汉子,其他地方有的是人要;这些人混杂在江南各州府,倒也继续在军中混了下去。

更有甚者,还做到了一县县尉,州县巡检。

按照规矩,县一万户以上者,派武装弓手50名,七千户以上者40名,五千户以上者30名,三千户以上者25名,二千户者20名,一千户者15名,不满一千户者10名。

领兵虽然不多,但王燮一呼百应,算起来竟然也汇集了三四千人,当中还有数百弓箭手,一两百骑兵,加上所招募的一些个散勇,王燮此番来临安,带了五千多人。

五千个散兵,若是临安早做了准备,这些人也做不了什么大事。

但偏偏,赵士程来了个措手不及,在最不可能的时候,做了一件最不该做的事情。

终于算是了解了来龙去脉,赵鼎也没什么好说的了……这位郡王,若说他傻吧,他还知道乘虚而入。

可若说他聪明吧……等官家回过神来,大宋几十万大军之威,岂是这区区五千人能挡的?

赵鼎看着赵士程,说了自己唯一的一个建议:

“当年开封失守之时,六军欲推举仪王继位,仪王以‘自有真主’而辞,六军不从,仪王欲自伏剑死,后六军遂与仪王约定:‘以逾月而真主不出,则仲湜当即大位’。”

“后来官家即位,诏仪王袭封爵位,加开府仪同三司,此番恩宠,算得上是本朝第一人……郡王当念着仪王之德,莫要铸成大错。”

他不提自己爹还好,一提起这个,赵士程就更是愤怒得紧。

本来当年都能做皇帝了,硬生生地被他老爹给辞了去……不然的话,他现在哪里只是在山阴做个郡王!

“赵相不必多言,本王就问你一句,你愿意,继续做本王的宰相吗?”

赵鼎朝着他作了一揖: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官家乃中兴之君,鼎只认他一个皇帝,别的……”

他摇了摇头,却是坚定无比。

“刘公呢?”

刘子羽站到了赵鼎的身边去,什么都没说,却也把态度给摆明了出来。

至于胡铨,这位连问都没问,他若做了皇帝,是绝对不会继续北伐的。

到时候像是胡铨这样的顽固,肯定是要发配到地方上去的。

见这宰相未能站到自己这边,虽然可惜是可惜了一些,但赵士程想的也没有那么多。

“那便得罪了……在大事已成之前,诸位还请先在这署衙里委屈几日。”

大宋从来不缺的就是官。

赵士程觉得天意如此,老九若是仁慈一些,或者心狠一些,自己大概都做不了这事儿。

恰好,他偏偏处在了这个不男不女,不上不下,不善不狠的角色里。

就拿修缮太学的那些官儿来说,当日他若是全都杀了,自己或许还得头疼一下。

但现在,他有了一套完整的班子可以用,他有了施恩的对象。

而且,天知道他为什么要亲自率军去北伐。

天知道为什么在西夏人不理自己之后,反而被更为强大的金国人给找上了。

天知道为什么老九就当真如金人所说的那般,就这么与朝中失去了联系。

这中间不管是断了哪一环,他这永嘉郡王都做不成事。

而现在……

他就站在皇宫里,只要他想,他今天便能坐到那个位置上去。

众人从署衙里出来,赵士程看着不远处的大庆殿……这本来就该是他的地方,若不是他父王当年胡乱行事的话。

“这一路来,可有遇见什么麻烦?”

王燮知道他是问的自己,笑道:

“王爷多虑了,咱们只说是从北边来的,临安城里,还有皇宫里这些人连个防备都没有,全都给缴了械……待有弃暗投明的,自当纳为我等所用。”

轻轻点了点头,他又看向了那个进宫以来就没说话的矮子:

“多亏了先生,否则的话,本王不知道还要等待多少时日。”

矮子笑了笑:“只希望陛下当记得与我等的约定才是。”

两人心照不宣,又同时开口道:

“宋金两国,当永结同盟。”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