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问询
据杨炯所知成国公府与贤王府向来交好,而贤王府与他早就因对政事有不同的看法而失和已久,还有之前韩珣所作的事情,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他都没有帮韩珣的理由。
最终,杨炯在试卷上画了一“尖”,之所以没有给更低的评断,是因为每位阅卷官在评阅同一份试卷时,会产生不同的评价,一般这种差别不能太大,如果发现同一份试卷各阅卷官的评价太悬殊,就另派大臣查阅试卷。
而殿试的试卷想要获得前三名即一甲的试卷必须不能少于七个“圈”,稍逊者为二甲。如果试卷中“圈”、“尖”、“点”间杂,即为三甲;有“直”的便排在三甲之后了。
及至申时,所有试卷全部评判完毕,按照标准将本次殿试的名次排好之后,撕开弥封,将前十名考生的姓名呈报皇帝,同时也要将前三名考生的试卷供皇帝御览,定下本次恩科的状元、榜眼和探花。
“陛下,杨尚书和几位大人在殿外等侯。”
“宣他们进来。”
“参见陛下。”
“免礼吧。”
仁宗皇帝在自己无事的时候喜欢在御书房内练字,一幅字的最后一笔完成之后,他放下手中的毛笔,用手巾净手,看到杨炯手中的木匣:“是试卷阅完了吗?”wutu.org 螃蟹小说网
“正是,此次恩科的前十名,还有初步拟定前三名的试卷都在匣中,特来请陛下御览。”
“拿上来吧。”
仁宗皇帝知道今天是殿试阅卷的时间,所以,按照往年的习惯,他将这段时间空了下来,虽然比他设想的慢了一点,但是,还不算太晚。
仁宗皇帝首先看了匣中一个手札,上面记载了本次恩科的前前十名考生的姓名,令他感到意外的是韩珣的名字出现在第五名,这个名次虽说也还不错,但是,和初试的名次显然不能相比。
对此,仁宗皇帝不动神色,将匣内三份试卷中的一份拿了出来,看似随意的问道:“杨尚书以为这次恩科可有什么好苗子吗?”
杨炯拱手行礼,将他认为不错的几人一一说出口:“陛下圣佑,有几人确实有真才实学,例如扬州石广余,荆州赵树文,豫州李逸等都是才华横溢之辈。”
“姜侍郎以为如何?”
“回陛下臣与杨尚书的看法略有不同,臣以为赵树文的文章从而和之,不敢极言时政阙失,略有欠缺。”
“嗯,刘侍郎有什么看法?”
“回陛下,暂定下的前三名学子的水平确实不错,只要善加培养,今后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只不过,臣以为韩珣并不必他们其中任何一人差。”
“嗯。”
听到韩珣的名字后,仁宗皇帝就没有继续问下去,而是专心的将匣中的三份试卷一一认真的通读了一遍,其中石广余和李逸的文章甚得他得心意,而两人所写得文章也确实有前三名得水平。
而赵树文的文章,仁宗皇帝则是和姜侍郎有相同的看法,认为文章中的所言所述未免有迎合朝廷政策风向之嫌,抛开这点不谈,确实是一篇好文章,只不过相对于上述的两位就要低了一乘。
“分析透彻,方案务实,确实是可造之才,诸位爱卿为国量才辛苦了,不过刘侍郎刚刚所说韩珣的文章并不比他们的差,朕也很好奇,想看看他好在哪里。”
话音落下,仁宗皇帝便让人去将韩珣的试卷调过来,皇帝下令,而且是在合理范围内,书房内的众臣自然是不敢对此有任何的异议。
“陛下。”
片刻后,一名官员手中拿着一份试卷匆匆的赶了回来,将其呈送给仁宗皇帝。
仁宗皇帝将试卷打开,发现卷面上有六“圈”两“尖”,这说明有六位阅卷官还是给予了韩珣很大的肯定,他没有在这上面关注太多,而是开始阅览韩珣所作的文章。
如果说会试的时候,韩珣所做的文章还有所顾及,那么殿试的时候则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说了一些平常可能不会有人说的真话,而这些话肯定会有人不爱听,但是,韩珣认为确实有说的必要。
通篇读完,也确实如韩珣所预料的那样,文章中某些地方毫不留情的针砭时弊确实让仁宗皇帝感觉有一点生气,但是,细细思考下又不得不承认韩珣确实是一针见血,并非人云亦云。
而韩珣对自己所提到的每一个问题都提出了确实可行的办法,暂且不说这个方法适不适用,起码说明韩珣只是为了谈而谈。
通篇看完之后,仁宗皇帝静思了一会,指着卷面上的两道痕迹问道:“这两道评判是谁给的?”
“回陛下,是臣。”
话音落下,书房内两道声音异口同声的说道,并从众人中向前一步站了出来。
站出来的两人正是杨炯和唐阙,仁宗皇帝打量了两人一眼,说道:“说说你们的看法。”
作为浸淫官场许久的杨炯来说,他似乎猜到了仁宗皇帝如此做法的原因,无非是想将韩珣的名次提上来,如此看来,他还要将韩珣在仁宗皇帝心中的位置再提高一些了。
“回陛下,我朝试策以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为目标,着眼于对经史子集的理解和把握,关注学子应对国家重大事件时的决策能力,对策方面,学子往往需要立足经典,引述故事,用以评论当朝时事。”
不过,杨炯也并没有因为仁宗皇帝的询问而慌了阵脚,这种事情对他实在算不上什么,他如实回答:“臣也详细阅览过韩珣所作的文章,确实是明识经邦,强学待问,但是,这并不能掩盖他文章尾段分析用力过猛,而致使文章失实的瑕疵。”
待到杨炯说完后,作为杨炯一派的姜侍郎拱手道:“回陛下,我朝殿试行文贵在严洁,无取冗长,虽说并没有苛刻的程式要求,但亦是要求行文对仗工整,音韵协和。而臣所说的这三点不可取之处,韩珣所作的文章中具都在列。”
也许杨炯所说的问题有些过于笼统,但是,姜侍郎所提到的问题却是切实存在的,这就都要“归功”于韩珣的直言了,因为对仗工整的骈偶句是写不出直述般锋利的句子的。
“嗯,文章中确实有你们两人所提到的问题。”
仁宗皇帝并没有否认两人所说的话,因为他们所说的问题文章中确实是有迹可循,他又翻看了两眼书案上的试卷,转而问道:“肖尚书,你做为户部尚书,认为韩珣文中所言是否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