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心思
韩幼娘动作迅速的藏到母亲的身后,哈哈大笑道:“母亲救我!哈哈哈。”
国公夫人早就习惯了这对兄妹之间的相处模式,所以,她对此也只是笑笑,想到刚刚她在车上看到的一幕,她试探性的问道:“刚刚那个是什么人?”
“哦,是朋友。”
“不像是普通朋友,你是喜欢人家?”
“嗯。”
国公夫人原本只是试探一下,也没想真的从韩珣嘴里问出来点什么,可是,偏偏就有了意外的收获,她可是知道自己这个儿子的眼光向来是很高的。
三年前韩珣临走之前特意叮嘱她不要过早的给他定下婚事,国公夫人现在还清楚的记着呢,如今看来,怕不是她的这个儿子早就盯上了人家姑娘吧?
国公夫人现在也不想问韩珣考的怎样,相对来讲,她还是认为韩珣的婚事更为重要,而且韩珣也到了该成亲的年纪了,因此,她问道:“是哪家的姑娘,用不用娘去为你提亲?”
“咳咳咳。”
既然母亲看见了,韩珣也没打算藏着掖着,但是,母亲上来就是要为他提亲,这让他一时有些遭不住,导致正在喝水的他不小心呛了一下,他摆手道:“这可不是一般人家的姑娘。”
“我不信有哪家姑娘还能是我儿子配不上的。”
“公主。”
“什么?”
“太平公主。”wutu.org 螃蟹小说网
国公夫人确定自己没有听错,她可是知道韩珣这些年一直都在外面,鲜少回到建康,这两个人怎么会有交集呢?突然,她想到了三年前的一件事情,如此想来这件事情便不那么突兀了。
太平公主,国公夫人在参加宫宴的时候,曾经见过几次,给她的感觉是一个性格温婉柔顺的女子,如果能做她的儿媳,她自然是乐见此事,但是,也正如韩珣所说,太平公主毕竟身份不一般,还需从长计议才是。
按照韩珣的性格,国公夫人原本以为想要看到他娶亲可能还要再等几年,没想到今天意外听到这件事情,瞬间就有了盼头,她静思片刻后,认真的说道:“这件事情,母亲会帮你的。”
“那我就先谢谢母亲了,有劳母亲费心了,哈哈。”
韩珣现在倒是并不着急,他还想再等等,实在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现在的年龄还是太小了,殊不知就是因为他想要再等等,才导致他的婚事生了不小的波澜。
当说到韩珣亲事的时候,生性好动的韩幼娘突然安静了下来,在她的理解中韩珣成亲对她的意义就是有另外一个女人来和她抢哥哥,这让她非常的不乐意。
等到韩珣讲到那个女人是太平公主的时候,韩幼娘的眼睛恢复了一些光彩,她记得太平公主就是那个说话温温柔柔,笑起来特别好看的姐姐,如果是她的话,她还算是能够接受。
“喂,口水都流出来了,快擦擦。”
韩珣并没有和母亲继续刚才的话题,毕竟,八字还没有一撇呢,转头看过去的时候,发现韩幼娘今天一反常态,特别的安静,甚至可以说是在发呆。见此,她忍不住逗了她一句。
闻言,韩幼娘下意识的伸手擦了一下自己的嘴边,哪里有什么口水。
听到韩珣“哈哈”大笑的时候,她知道自己被骗了,恼羞成怒的她轻轻踢了一下韩珣的脚面。然后,将脑袋埋进母亲的胳膊中,闷声说道:“哼,我不想理二哥了。”
其实也不怪韩幼娘说韩珣臭,毕竟,韩珣在贡院的六天里,没有洗过一次澡,所以,他在到家后,最先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好好的泡了一个热水澡,洗去身上的污秽和疲累。
然后,简单的吃了一点东西后,便躺倒床上休息了,虽然说韩珣在贡院的时候也有睡觉,但是,那种蜷缩着身体的睡法实在是不怎么舒服,韩珣认为此刻在自己的大床上饱饱的睡上一觉是很有必要的。
韩珣终于舒舒服服的睡了一觉,直到正午时分才醒来,抱着被子又在床上腻味了一会才起来。
至于今天剩下的时间,韩珣也没有特殊的安排,而是打算在家中好好的休息,而不是如同其它已经考完的学子一般到酒楼欢饮达旦,毕竟,他明天还有武举要考。
朝廷规定:“天下诸州,宜教武艺,每年准明经、进士贡举例送,试长垛、马枪、翘关、擎重,以为等第之上下,为之升黜”
意思是说,朝廷的武科考试项目是长垛、马枪、翘关、擎重。然后,考弓马,弓马分为两场,先“步射”,后“骑射”。
弓马合格,则参加文章考试,先考策论,后考《武经六书》。
武经六书包含《司马法》、《孙子》、《吴子》、《尉缭子》、《黄石公三略》和《姜太公六韬》。
除此之外,武举还有一个令人颇感无奈的一个考点,就是材貌和言语,以身长六尺以上者为次上,以下为次;有神采堪统领者为次上,无者为次。
大晋朝武进士科目有一个非常人性化的特点,就是特设了一个“武艺绝伦科”,“武艺绝伦科”应试者的考试内容降低了文章的标准,但是,加设步射和弩踏科目。
如此做法自然是给那些功夫好的人一个机会,以免他们在策论的时候被直接淘汰。
相对于文试,武举考试所需要的时间显然要少了许多,第一天考验的是马枪和弓马等实战科目,而后两日则是策论。
如此三天的时间过去后,韩珣终于是无事一身轻的状态了。
而就在他考武举策论的时候,另一边文试的同考官已经将本次会试试卷全部审完,并送交了主考官,除开前五名的卷子悬而未决之外,其它卷子的排名具已有了定论。
三位主考官经过又一次认真的审查后,前五名的具体名词也基本定下,只是却在评判第一名的时候产生了分歧。
眼下有两份试卷被放在案上,曹贤亮认为他自己手中的这份试卷才是本次会试的第一名,而顾宗明则是对曹贤亮的看法不敢苟同。
朝廷之所以设立三位主考官,为的就是只有两位主考官时因为意见不统一而致使犹豫不决,曹贤亮见自己说服不了顾宗明,他转头直言问道:“楚大人怎么看?”
“而廪庾之积,未至陈陈相因;流亡之人,犹复稍稍而出,郡国振业之不瑕,豪强倍称而益滋,未能小康,乃至重困……”
楚匡明知道他的意见会是决定本次会元的重要因素,对此,他也不敢马虎,拿起曹贤亮推荐的那份试卷再次在心中暗暗的通读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