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后山宝地
韩大弟站在桌子上,狠狠一锤子对着木桩子锤下去,然后转头问他姐,“这样,行吗?”
韩采薇点点头,觉得深度可以了,反正桩子上面也不需要承重多少,四面和顶上到时候都用茅草围起来,能挡风就行,要是温度还不够,就在里面加几个炭盆。
今天趁着韩大弟下衙回家得早,连忙拉了他来做壮丁,帮她们把搭草棚子的木桩子扎进去,他哐哐哐几大锤就解决了,不然她们三个慢慢挖坑埋进去得搞好半天。
看着扎好的四根大桩子,韩采薇不由得满意地点点头,大力弟弟果然好用。
只见四根桩子中间,是一个刚挖出来的三平方米左右的长方形坑,到小腿高度,坑壁和坑底都贴着密密麻麻的石块和碎陶片,用来防止蚯蚓外逃。
只等把上面的草棚子盖好,这个养蚯蚓的场地——沤肥池子就基本布置好了,只是里面如今还没放土和蚯蚓,仅仅洒了水和农家肥慢慢润养一下。
“那它们吃什么?难道吃土就行吗?”韩大弟好奇地看着在一边陶罐里扭来扭去的蚯蚓问道。
“最好吃鸡鸭屎、牛粪这些,吃了这些拉出来的蚯蚓粪就是更好的肥料,肥地的效果是单纯牛粪的好几倍,此外还可以放点枯树叶、烂菜叶、谷糠、油枯饼之类的,给蚯蚓们加加餐。”韩采薇一脸平淡地说道。
“啧啧,不错呀,这些小东西,吃银子拉金子,好好养,给我们家多拉一些金子出来,我家的几亩地就靠你们了。”韩大弟用手摇了下陶罐里的蚯蚓们,笑着说道。
一边看热闹的王青花只觉得一阵反胃,她孕三个月后就没咋反胃了,如今竟然又被两个孩子的一番话激得有点想吐,不管了不管了,让他们折腾吧,爱吃鸡屎还是牛粪都随意。
她还是好好的去做自己的针线活吧,多绣几条帕子,下次让女儿带去府城卖卖试试,看看这样式是不是庆国如今所流行的。
而另一边的合伙人张小妹和彭小妹,也是一脸稀疏平常,因为之前就知道要给蚯蚓们喂这些了,已经恶心过了。
其实吃屎不算啥,要知道在古代好多养猪的都给猪吃猪屎,可不像现代拿好粮好糠养。
另外其实很早就有了对家养猪的阉割之法,但大部分人家养猪是不会阉割的,因为没有抗生素,直接阉割的死亡率太高,所以古代大多数家养猪的味道其实也就那样,远不如现代的细腻好吃,一股骚味,这也是为啥野猪肉市场还不错的重要原因。
两个小妹接下来的任务便是给蚯蚓们找吃的,如今屎可真的是银子,各家仅有的一点点都收捡起来肥地去了,珍贵着呢,还得想想办法怎么搞点过来。
“中午吃完饭我去县城里捉几只鸡仔回来。”韩采薇想了想说道,“这样的话,蚯蚓吃鸡屎,拉出的蚯蚓粪去肥地,而新生长出来的蚯蚓喂鸡,一举多得。”
“多抓几只母鸡!”王青花的声音从屋内传来,虽然想想这蚯蚓吃鸡屎的画面有点恶心,但是鸡蛋还是挺好吃的,多吃蚯蚓的母鸡下蛋多,得多买几只母鸡回来。
呵呵,女人,韩采薇暗笑一声。
按照她记忆里的数据,蚯蚓应该是三个月产卵一次,一次产四五枚卵的样子,到时候一变五,五变二十五,二十五变一百二十五,一百二十五变五百,坑里的蚯蚓数量呈几何倍的不断上升,一年便可以翻五百倍,繁殖速度不可谓不惊人,产生的肥料数量也将是喜人的。
只是一个坑里面不能养太多,多了后,蚯蚓们会为了生存空间自动分居出逃,也会对后续取用蚯蚓土造成分拣麻烦,所以到时候发多了还得分坑。
只是第一茬蚯蚓大量收获得等到三个月后了,小**们暂时是吃不到了,不过蚯蚓土拉多了便可以随时取用,十来天便能取用一回。
韩采薇打量着搭建好的棚子下面的沤肥坑,颇为满意,这三平方米的坑如果循环起来,里面产生的肥料足够供应她家的五亩地了,毕竟又不是天天施肥。
“等我家这波搞好了,你们便去你家院子里也搞一个,自己用也好,用不完还可以拿出去换点东西”,她对着打下手的张小妹和彭小妹说道,两个小妹连连点头。
如今村里各家已经开出来的荒地基本上都种下了,能施的肥料也已经都施好了,接下来便是耐心等种子在土壤里萌动发芽就好,因此除了马不停蹄继续开荒的人家,其它大部分人家都迎来了短暂的歇息时刻。
可是农人哪里有真的闲得住的,这不,村里不少人就决定去县衙做日结工。
如今县衙那边长期在招修路的苦力,管一顿午饭还一日现结三十文,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待遇了,因此不少人一有空就去做一两日,慢慢给家里积攒一点银钱,以备不时之需。
这天,挨着的几家女人们则抽了时间,决定结伴去山上挖野菜,随着天气逐渐暖和,去年种下的越冬作物冬小麦飞速生长,山里的野菜也是纷纷冒出了头,可不得赶紧摘一些回来,不然就要很快变老了。
王青花爱热闹,不想一个人留在家里,加上确实也想吃野菜了,哪怕她如今肚子大得已经不便蹲下了,还是跟着张大娘、田大娘、彭大娘和瑛娘一起去了山上挖野菜。
几家人如今的宅基地紧挨着的,在村里也走得最近,关系好得很,挖野菜这种事情自然是同进同出。
看着她那一日大过一日的大肚子,韩采薇不放心,暂时放下去蚯蚓们的关注,便也同跟了去。
几人自然不敢去那深山里,上次野猪的教训可是明显显的,只来到山林的最外围,就这也都是收获颇丰。
荠菜、马齿苋、婆婆丁这些常见的野菜自不必多说,众人竟然还找到一小片野花椒树。
如今花椒树上的刺一点都不扎人,上面长出来的细嫩的花椒芽也是一味好野菜,微微有点麻,淡淡的香气沁人心脾,回到家裹上点面糊,进油锅一炸,外表酥脆,焦香浓郁,想想就一个劲地咽口水,王青花都站在那里一个劲儿地摘了不少。
“到时候秋天,还可以来这里摘花椒!”张大娘边摘着花椒芽边兴奋地说道。
如今外面卖的花椒可是贵得很,快和粮食一个价了,哪里舍得吃,但花椒算是常见的香料了,撒上一把,哪怕不那么好的菜都能更好吃一些,因此能有野花椒摘自然不错,众人不由得期待。
“这后山可真好啊,看这野菜多的很,想当年我们在阳江县,这个时候哪里能随随便便找到这么多野菜,早被大家都薅完了,要吃个荠菜都得去老远。”彭大娘不由得感叹道。
“那是,这里山大、人又少,可不就便宜了我们,多摘点,还能做点菜干,后面慢慢吃,这几个月可是嘴巴都淡出鸟来了,天天就是杂粮窝窝头,咸菜都没得吃,等这波萝卜白菜长起来,可得多做点咸菜。”田大娘说道。
最近干活辛苦,各家都是尽量吃得好一点的,但是这种时候,哪里有什么好吃的,除了意外得来的那些野猪肉,就只吃上次在县城买的平价粗粮了,又舍不得花钱买了其它菜吃,就只能餐餐吃杂粮窝窝头了。
尤其他们这些刚迁来的,更是萝卜白菜都没得吃,想吃个咸菜还得等这茬蔬菜长起来后新做,所以一得闲了便想着多摘点野菜回去。
“可惜这些都卖不了钱,如今正是野菜多的时节,谁家想吃了随便上山薅一把就可以下锅了,哪里用得着买呀!”张大娘感叹道。
她家如今日子按说不是特别难过了,因为阎二和张大嫂子成亲后又去做了衙役,大部分俸禄都是交给家里花用的,但毕竟是花用别人的钱,张大娘和张大爷,哪怕是张小妹都还是想着自己能多挣点就多挣点的,给小钉子攒着以防万一。
可是她们老的老,小的小,实在没什么来钱渠道,就这野菜,如今可不是都卖不出去嘛。
听到张大娘感叹这话,韩采薇不由得想到自己空间的保鲜功能,是不是可以把野菜装起来,卖反季节野菜啊?这样不就是能卖出去了嘛,今后还可以做做反季节蔬菜的生意。
这空间可真好用啊,自己能挣个差价,也能给乡邻们带来一些来钱的渠道,至于发大财,她目前生活安定,暂时还没生出那个野心。
小人物做小事,她一直觉得自己就是个小人物,没有多大野心,很容易安逸,想当年哪怕做到健将级别的运动员,所求的无非也就是退役后去念个大学然后去找个高校执教之类的稳定工作。
更别说来了这古代,有了家人牵挂之后,所想的都是利用自己的特殊能力做一点小事罢了,说她无能也好,说她不思进取也好,她不是特别在乎。
她如今所想的,全是如何在野菜收购和销售过程中遮人耳目,还得好好想想,她暗暗想到。
“啊!这里竟然还有一片竹林!”几人往边上走着,绕过一个树丛,眼前竟然出现一片丛林,彭大娘不由得叫出声。
“快,去看看有没有长笋!”田大娘激动地往前走两步,如今正是长笋季节,很可能是有笋的。
众人也不由得一阵高兴,这竹子可是好东西,既能长笋,竹子也能做大用,之前还遗憾村里没有竹林可以用呢,没想到竟然藏在这后山里,好好养养,能养出一大片呢,今后编织个竹篮竹筐簸箕之类的就能直接来取用了。
“有!刚发出来的小笋,嫩得很,我们一家拔一点,养一养下次再来!”张大娘提议道,众人自然无不同意,纷纷有所节制地去拔笋,韩采薇也顺着小路钻进竹林里拔了一把出来。
她想到鲜嫩爽脆可口的酸笋,不由得咽了咽口水,只是她不知道酸笋具体是怎么做的,好像就是水泡着等发酵就行,可以回去尝试一下。
拔完笋,众人提着的竹篮子就都差不多装满了,只得依依不舍地往回走,王青花不由得感叹道,“没想到这后山可真是个宝地啊,可惜里面有狼有野猪,不然进去好好逛逛,不知道能有多少好东西呢!保准春夏秋冬进去各有收获。”
众人无不点头,仅仅在最外围就发现了这么多好东西,要进去后铁定收获更丰富,韩采薇则想着自己哪天趁大弟有空,一起进去转转。
——————
(二)青花识字
而她念叨的韩大弟,最近和阎二可谓是意气风发,两人都通过了县衙的培训和考核,如今已经是正式的永安县在编衙役了。
永安县衙的衙役分为两班,一班是捕快,负责缉拿罪犯维持治安,另一班如今叫做皂班,负责联络各村,将各类通知信息进行上传下达,同时代表县衙辅助监督各村村长行事。
这一招也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很好的打破了之前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自治靠伦理、伦理靠乡绅的宗族自治制度,既强化了县衙对地方具体事务的主导,也减少了对乡绅们的依赖,有效加强了皇权。
如今永安县上下各村可不就是对千里之外的皇帝感激得很,知道不管是免税免役还是高产种子,都是皇帝和朝廷带来的,自然是大大拥护朝廷的通知的。
韩大弟和阎二两人因为刚入职,对缉拿罪犯那套都还不熟,目前都被分在了皂班,正跟着前辈学着对接下面的乡村。
虽然还是实习阶段,县衙却已经给他们缝制了专门的皂衣,并配了大刀,因此最近两人便日日穿着一身合身的衙役皂服打村里进出,腰间还配着大刀,听说一个月还有2两的俸禄,既威风又体面,村里不少少壮都看得眼热不已。
因此不少人就凑上来打听县衙还招不招人,就连彭大和彭二都颇为心动,家里的地可以交给其余家里人耕种,而两人如果都当上衙役,那家里每个月固定四两收入,一年可是将近五十两,可不比单纯种地划算得多啊。
他们可是看到了,这些衙役做的事可都是没有甚危险性的,如今这庆国上下,又没有战乱,安稳得很,做衙役,尤其在那皂班,只要勤于跑腿和认真办事即可,配大刀可不是需要他们去冲锋陷阵,仅仅是作为威慑罢了。
“招!我们头儿说了,长期招人呢!”韩大弟说道。
来打听的人不由得一喜。
可韩大弟随后又补充道,“基本要求就是身强体壮以及会识五百个字,符合这两个条件的都可以去报名。”
听了这话,来打听的人又不由得一阵嘴里发苦。
身强体壮这一点没什么问题,想去当衙役的,基本上都是身体达标的,可是要会认五百个字这一点,就难倒了绝大多数人,因为大家基本都不识字啊。
一时间,顾夫子的学堂里就出现了不少大龄学生,大都是十七八的想去做衙役或者有别的长远打算的少年郎,就都想着趁农闲,去学堂多认一些字,今后总能有用得上的时候。
对此,顾青彦自然没什么意见,反正这些人都这么大了,又不会扰乱他的课堂秩序,教五十个是教,教六十个也是教,能多教会一些人识字,也算是造福村里了。
如今的人哪怕是小孩子,都尊师重教得很,哪里会随便扰乱他的课堂秩序,来了便乖乖搬了长椅子坐在后面跟着念。
只是在刘村长的要求下,这些新去学的人需要一个月付50文,比孩子们的30文稍微贵一点,也是按月付,学完后不来了便可以不再交,总不能让人家顾夫子多教人却没有多的收入吧,刘村长还是颇为公正的。
50文一个月,这点钱自然是没问题,来学认字的人基本上都是拿得出来的,实在没有的去打两天日结工便也够了。
这下子,村里学堂里,一堆小娃娃中间,又多了十来个摇头晃脑跟着念三字经的大人,不过也都不是年纪太大,十七八岁的少年郎居多。
可是就连王青花也去凑热闹进学堂了,她自从有了去县城开个针线铺子的想法后,一直在积极做着各种准备,多绣一些好卖的单品是一方面,这识字就是另一方面了。
不识字的话,契书条款都看不明白,还怎么做生意。
她之前一直拿着韩采薇拿出来的书自己学,一天就学三五个字,进度慢得很,可惜两个孩子又都有事情忙,自然无法天天带她识字了,只得慢点就慢点吧。
可是如今学堂有了条件,她便乐颠颠地自带了椅子去学了,反正刘村长又没说女的不允许去学堂,只要自己交钱了便行。
其中自然少不了韩采薇的鼓励,“你要会识字,还能教肚子里的弟弟或妹妹,一学两用,再说天天在学堂待着,多少也能沾染一点学识气,提早进行胎教,说不定就能生一个文曲星呢!”
听到这话,本来就有想法的王青花更是心动了,“真的有用吗?怀你大弟当初我就是经常跟着往庄子上跑,可是一天书课都没听过,是不是就是这什么胎教没做好,所以你大弟读了这么多年仅仅是识字罢了?”
韩大弟:……你自己要去就去,扯我做什么。
“可是村里没有妇人再去读书的呀,会不会惹人闲话啊?”王青花又犹豫道,之前十几年她都是安于内宅的王姨娘,没想到这到了这个年纪,竟然又想着去学堂跟着夫子识字,哪怕这庆国如今风气还算开放,会不会太出格了啊。
“哎呀,怕什么,没有的话那你做第一个好了,再说闲言碎语,管她们呢,说了你又不会少块肉。”韩采薇安慰道。
王青花又是一阵纠结犹豫,最终想到自己之前可是没少做出格的事情,带着一双儿女从韩府一路逃离到这里已经够出格了,不怕再多做一件。
就这样她才下定了决心去学堂里正经学习识字,果然村里不少妇人在背后嘀嘀咕咕,“看着年轻,其实都三十多了,大着个肚子还不消停,竟然也还跑一堆娃娃中间去识字,啧啧,真是个爱搞事的。”
“你搭理她们干什么!等我忙过这段时间,我也去学堂!”这些话传了出来,瑛娘义愤填膺地说道。
她当年在顾府内,跟着夫人识了一些字的,所以这次就没跟着一起去,还有就是如今她们家里的地,没有村人帮忙了,顾青彦日日上课又没时间去管,她舍不得丢开,毕竟自己家少爷辛辛苦苦开的荒,只得自己顾起来,一时就不得空。
另一边刘村长看到村民们学习热情日涨,也是开心不已,向来会向上管理的他,特意去把这一情况汇报给了对接他们村的章衙役,章衙役又汇报给了自己的领头,然后就被汤县令知道了。
“如今圣上正在鼓励各府县重教化,修文德以怀人,我们县自然也要把教化这一块重视起来,没想到这个村已经做在前面了,我们去这个村走走,看看情况去!”说着就要带着下属去这个村里视察。
如今可不流行搞迎接检查那一套,等汤县令带着手下县丞、师爷和几个衙役来到前坡村的时候,刘村长可是好一大吃惊。
他就是习惯性把村里的情况向上汇报,没想到这么快竟然能引起汤的关注,汤县令可是在他心里的第一大官了,不由得瞪了瞪后面跟着的阎二和韩大弟,这两个憨子,竟然不知道提前来通知一声,他也好准备准备。
至于准备什么,那可多了,就这被上次大雨冲得坑坑洼洼的土路,怎么也都得好好填补一下,不能颠簸到大人了不是。
汤县令却完全没有察觉地下路有什么问题,粗略看过前坡村整体的开荒情况以及大家的房屋建设情况后,便让刘村长带路去看看村里的学堂。
一行人沿着土路走到村子中间的学堂处,只见沿河的一栋高大的建筑,两大开间宽阔明亮,窗户门栏都被修得好好的,外面还密密围了一大圈栅栏,一眼看上去就颇为像样,不由得点点头。
走近一看,只见两间教室内,大大小小坐着五六十号人,正认认真真地跟着台上的夫子念着三字经,朗朗的读书声传出来,其中竟然还有一个怀孕的女的,也是很认真的样子。
所谓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汤县令看到这一幕,不由得深受震动,没想到自己治下的百姓竟然如此上进,不由得红了眼眶,只觉得自己身上担子更重了。
他也是从大金过来的,只不过来得早,来了好几年了,本只是一个四处找人谋官的举人,因为崇尚实干不喜空谈,迟迟没有谋得一官半职,郁郁不得志之下便来到了据说崇尚求真务实的庆国。
没想到真的受到了当朝的重用,考察合格后便被派到了这永安县做县令,为了报答知遇之恩,他自然是尽力想把这县令一职做好的。
永安县因为前些年的接连灾荒和战乱,人口凋敝得厉害,所以上任后他一直致力于引入人口,日日奔波劝农桑、务积谷,目前已经初见成效,县里的大部分荒地都已经分下去正在加快开发了起来。
就在他为自己这两年的成绩暗自窃喜的时候,来了这前坡村,这才发现,自己这一县之令,做得还远远不够,治下的百姓要吃饱要穿暖还要有书读有奔头,自己要做的还很多,他心里暗暗想着。
跟着的人见汤县令盯着教室出神,一时不知他在想什么,也不敢打扰,只静静地等着吩咐。
而室内的顾夫子,抬头见到刘村长领着一行人来,他还以为有什么事,让大家坐好自学,自己则走了出来问道,“刘村长,有什么事吗?”
“来来来,顾夫子,这是我们的汤县令,来看看我们村里学堂开办的情况。”刘村长热情地招呼着。
转头对汤县令一行介绍道,“县令大人,这是我们学堂的顾夫子,别看他年纪小,写得一手好字,上次我们村的信,可都是他写的,好看得紧,学问也很好,把村里的娃娃们教得好得很。”
听到这话,汤县令身后的县丞不由得站出来说道,“你们村上次的信我看过,信封外面写的地址,那手字的确很好,行笔迅捷,用笔有力,发力沉重,没想到竟然是出自这小小年纪的少年郎手中,了不得!”
汤县令回过神来,不由得认真打量眼前的少年郎,总觉得有几丝眼熟,却一时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
而顾青彦,一听对方是县令大人,顿时有些不喜,只是没有表露出来。:,,.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