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太行之行

四个多小时,才到侯姐所在的城市。

也不近,从市场到那四百多公里。

路面一薄层雪,天明没敢开快,安全第一。事情不急,时间也有,不需要那么赶。

他们到的时候,天还没有黑,能够看到当地的风貌。一路过去,看到了很多的钢铁厂,还有煤矿,能明显感受到这是一座工业化气息很浓的城市。

“这地方看来挺富啊?”二叔看着车外的工厂。

“是啊,这可是全国百强。你看这些钢厂,大部分都是民营的,所有产能加起来,不比国内大型国营钢铁企业小。”天明曾经在这个城市的一家从事包装机械生产的企业干过两年,他熟悉这里的情况,而且他媳妇就是在这个地方找的。

“你不去老丈人家看看吗?”

“以后吧。现在我太穷了,不好意思踏入那个家门。”天明笑着说。

每次回去,媳妇爸妈待他也还是不错的。可天明一想到自己的境遇,还是有些落威,就像父亲说得天明这几年东挪西借整得全家都抬不起头来一样。

“这地方药材有咱们那边多吗?”

“听侯姐说挺多的。只是以前重点发展工业,这几年国家环保治理日趋严格,有的钢厂因为不达标,干不下去了。当地开始往农业方面转型。”天明在这座城市工作的时候,天空常常是灰蒙蒙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硫磺味,现在情况要好很多,能看到蓝天了。

天黑了,天明找了一处住宿的地方,比昨天的环境好。这是县级市,价格相比来说多少会便宜点儿。

安顿好了以后,天明跟二叔来到了宾馆旁边的一家羊汤馆。半路,他给侯姐打了个电话,约好了第二天见面的时间和地点。

羊汤馆不大,从座位上就能看到后厨一口大锅在呼呼冒着热气。

“二叔,今天咱们俩喝点儿羊汤,暖和暖和。这倒不是什么当地特色,但我还是好咱们那边的这一口。”东北人有不少喜欢喝羊汤,喜欢那种热乎劲儿。

“我尝尝跟咱们那边有什么不同。”二叔这辈子还没有离开过东北,没有尝到过外地的口味。

一人要了一大碗,两个烧饼。

天明本想要些肉什么的,看看手里剩下的钱,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二叔也不是外人,不需要讲究什么排场,也就把那几十块钱省了。

这时候的几十块钱,对于天明来说是排场,甚至有些奢侈。

汤上来了,冒着热气,看着就有食欲。

两个人根据各自的喜好加了佐料,一手拿着烧饼,一手拿着勺子大口喝起来。

东北人吃饭的时候不怎么喜欢用勺子,筷子就足够了,喝汤的时候也是,直接对着碗喝,虽然显得粗犷,但已经成了习惯。具体是不是普遍都这样不知道,天明和二叔反正喝了两口就都不用勺子了。

“这羊汤照比咱们那边不行,还是咱们那边的羊汤喝起来过瘾。”二叔太熟悉老家羊汤的味道了,他也好这一口儿。

“这已经不错了,你没到我哥那边去,那还不如这呢。那就都是羊肉,叫羊肉汤,里面还可以下粉丝什么的,当地人都挺喜欢,我喝了一次没喝惯。”

两个人说说笑笑,各添了两次汤,又加了两个烧饼,吃得饱饱的。

华北和东北的饮食还是有差异的,不管口味好坏,出门在外,总还是要先把自己吃饱了再说。

第二天,二叔起得早,到住的周围转了一圈儿。

天明醒了的时候,快八点了。

两个人到街边的一家小店里各自吃了一碗水饺。

门牌挂的是“东北水饺”,但口味并不正宗,也不算是挂羊头卖狗肉,饺子总还是的。

八点半的时候,吃完饭,天明开车往跟侯姐约定的地方赶。

“二叔,你不知道吧,这个地方是千年古县,自古出药商。咱们东北那边以前百分之九十的药商都是这边过去的。”说是千年古县,县城里除了一座白塔,看不到任何遗存下来的历史建筑。

“还有这事儿?”

“是啊,现在不行了。好像是它们工业发达了以后,都干相关的业务赚钱,就把药材这一行撂那了,也有继续干的,但要比之前少很多,挺可惜的。”这对于天明来说是潜在的商机,但天明其实也不想看到这样的衰落。

天明这几年对这一点体会深刻。

不是一条街只有一家店面卖这种东西,这家店面生意就一定好,是需要有竞争存在的。

只有在竞争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才能够实现长远发展。一直有危机在,老板不敢怠慢,稍微不注意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生意就可能被别人抢走了,所以有危机感,这不是坏事。

天明知道,吃独食的企业长不大,共存才能共生,互利才能互盈。

侯姐的公司就在县城里一座千年古塔下,街道上有一溜的商铺,卖什么的都有。

天明到了约定地点,侯姐和一个跟她年纪相仿的大姐在等着了。

简单聊了两句,天明的车里只能坐下他和二叔两个人,侯姐又临时跟别人借了辆车,在前面带路,奔着太行山里开去。

冬天,太行山区跟东北山区一样,也是一片苍凉。

一行人开了一个多小时,到了一处养老院,院子不小,很僻静。

前几年,一个外地老板过来投资。

建好了,没有多少人过来,维持不下去就荒废了,欠了不少外债,老板跑路了,这就成了村集体代管的资产。

侯姐想着来年租下来搞中药材产地初加工。

“侯姐,我看这个地方挺好的,跟我们那个场地差不多大,设施也齐全,交通也便利,可以干。”天明在院子内转了转,趴窗户挨个屋子看了看,觉得不错。

“那我需要上什么设备?”侯姐没有干过这个行当,对所有的环节还都不熟悉。

天明望了一眼远处的大山,转身对侯姐说:“那得先看你能收到多少鲜货。我也不知道这附近有多少上山采药的人,我们老家那边有不少,所以才在当地立的点儿。”

“这个我也不知道。我们这边山上的药材有很多种,资源特别丰富。”前不久,侯姐还整理了当地中药材种类的材料发给天光,天光跟天明说过这件事情。

“药材多没用,得有人上山采才行。咱们肯定不能上山,还得依靠当地的农户采挖,这样才能保证鲜货的供应,咱们只有有货加工才能挣钱。”在老家收货,天明挺过瘾的,全县二百多个自然村,每天收到万八千斤不费事。

“那我到时候问问这个村的村长。我也认识这个镇的领导,找这块场地的时候,我跟他们见过面,他们对我要做的很支持,想着通过这个产业也能让周围的农民多一份收入。”侯姐婆家是这边的,她对这边熟悉,在当地也有一定的名望,是一个说话算话讲究诚信的人,这些农户愿意跟她打交道。

“这个地方还有没有其他做药材买卖的?”

“听说有一家,好像做得还挺大,具体情况我得了解一下。”

天明怕当地有大的竞争,尤其是不正当竞争,毕竟是挣钱的买卖,不少人看着眼红。

自己在老家干了两年,把情况都摸清楚了,自然也就有了应对之法,侯姐这边不行。她本身对这个行当还不熟悉,遇到搅局的不一定知道怎么处理,天明到时候也远水解不了近渴。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