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自幼放荡不羁,豪气万丈,他总觉得这世上没有自己写不出来的诗,直到他见到了那首国师的《将进酒》。
当时那种巨大的冲击感,恍惚间,他甚至觉得这是自己写的。
再加上他喜欢寻仙访道,渐渐的便对国师越发崇拜,多次扼腕叹息,恨自己没有和国师生在同一个时代,不能拜其为师。
从青阳镇到龙游县,再到醴陵、龙虎山,以及现在的长安,他沿着当年国师走过的路重新走了一遍,宛如朝圣。
虽然已经靠着诗文名满长安,被称为谪仙人,但每当想起那个男人时,他总是会自愧不如。
想了想,李白又写了一首诗。
“吾爱李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题目也很直接,赠李天师。
老实说,写这首诗,除了表达自己对国师的敬佩之情外,李白也有自己的小心思。
他走了这么多地方,却都没有找到国师在何处隐居,既然如此,或许可以为国师写一首诗,若此诗能天下闻名,可能国师会主动现身相见?
但当写到最后一笔时,他心爱的那只毛笔不知为何突然断了。
李白顿时心中肉疼。
这毛笔的来历可不简单,他曾去龙虎山求见国师,国师没见到,却见到了已经一百五十二岁的张天师,也就是国师的师父。
他见张天师苍颜白发,却精神矍铄,气度超然,不禁感叹当真是神仙中人,当即为龙虎山作诗一首。
张天师看后哈哈大笑,还赠一礼,便是这只翠色毛笔。
据张天师说,这只毛笔是国师早年练习符箓时所用,虽不是什么名贵法器,却也有趋吉避凶之效,最主要的是其中的纪念意义。
毫不夸张的说,就凭国师早年所用这个噱头,此笔便能卖出一个天价,不说国师在民间巨大的影响力,就连当今天子,都喜欢收藏和国师有关的宝物。
李白得到此笔后,可谓是如获至宝,没想到今天不知为何突然断裂。
就连周围人的叫好和赞叹声都听不进去了。
但是下一刻,他就察觉到了不对劲,因为周围突然开始骚动起来,有人高呼救命。
一只牛犊般大小的野猪在城中横冲直撞,獠牙闪烁着寒光,奔走如电,撞飞无数行人。
李白整个人都惊了,这里可是长安!
自布下周天星斗大阵以来,大唐便成为了妖魔禁区,已经多少年没有出现过这种事了。
不过好在朝廷的反应也很快。
一道身影自云中而落,竟是个妙龄女子,穿着一袭白色道袍,手持一根玉色拂尘,带着西王母面具,目光清澈灵动,气质飘逸出尘。
女子手捏雷印,晴空之中顿时降下一道霹雳,轰在那猪妖身上。
刚刚还不可一世的猪妖顿时倒了下去,浑身冒起黑烟,已经死得不能再死。
女子微微蹙眉,心中疑惑。
为何最近周天星斗大阵频频失灵,各地妖物都有增多之势,难道是……他所言的大劫将要来了?
想起那个男人,她眸光一黯,最后轻拂云袖,收走了猪妖的尸体,飘然离去。
李白傻傻地看着,良久才回过神来,感慨道:“真神仙中人也!”
他打听此女是谁,实在找不到国师,拜她为师也可以。
有人摇头道:“大诗人,你就别想了,她是蛰龙的新人,西王母,据说她的法术,是国师亲手教出来的,不是弟子,却胜似弟子。”
李白顿时羡慕不已。
半个时辰后,他来到繁华的东市,准备找匠人修补一下自己的毛笔,然而看了几家都不满意。
直到他在一个角落中,见到了一个白发老人。
老人是个修补匠,摆着摊,上面写着一行大字。
覆水皆能收,破镜亦重圆。
好大的口气!
李白走过去,将自己断裂的毛笔递给他,先不说来历,故作考验道:“老汉可能修?”
老人只是瞥了一眼,就笑道:“可。”
李白冷笑一声道:“你可知这是谁用过的笔?”
老人哈哈一笑,道:“不就是李道玄用过的吗?”
李白下意识道:“你知道就——”
他的声音戛然而止,瞪大眼睛望着这个老人。
老人摇头笑笑,也不说话,但那根断裂的毛笔上却突然绽放出一道道辉光,不仅自动修复,还变得更加晶莹剔透,好似有星云在其中流转。
“李白,你看看,老夫所修之笔,你可还满意?”
老人轻轻一抛,那只毛笔便自动飞到李白手上,在他握住的那一瞬间,似乎有种难以言喻的热流涌入他的体内。
“您……您到底是谁?”
此刻李白哪里还不知道,自己这是遇到高人了。
老人轻轻起身,摇头笑道:“你找了我这么久,怎么真见到了我,却反而视而不见?”
李白心中一震。
就在这时,他看到老人飘然起身,浑身好似流转着无暇仙光,面容开始变得年轻,白发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了青丝,皮肤上的褶皱也隐而不见,变得光洁如玉。
尤其是那双星辰般深邃的眸子,如天之广,如海之渊。
真的是国师!!!
李白心中无比兴奋,他没想到自己苦苦追寻的国师竟然真的出现了,刚要开口请求拜其为师,却发现身子完全无法动弹。
白衣金带的俊美道人望着他,微微一笑。
“李白,我早年曾欠过你人情,如今便让你当一回名副其实的诗仙吧。”
说罢那只修长白皙的手掌落下,按在李白的头上。
一种难以言说的玄妙之感浮现在李白心中,他感觉自己身上似乎发生了某种重大变化,却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变。
“切记,浩劫将至,替我护住大唐,以待贫道出关。”
声音落下,李白突然感到自己又能动了。
再次看向李道玄,却发现对方又变成了一个老头子,两人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觑。
“喂,看什么看,你要不修东西,就别在这里一直站着,都挡住我生意了!”
老头喝骂道,完全没有了刚才云淡风轻的高人姿态。
而那幅“覆水皆能收,破镜亦重圆”的招子,也变成了“修补旧物,只需三文”。
李白立刻便意识到,国师刚刚是借用此人的身体来点化自己,赐予了自己一份大机缘。
他顿时仰天大笑,状若疯魔,引得街上行人纷纷侧目观望。
老头露出嫌弃的神色。
“看着是个读书人,没想到是个疯子。”
“真晦气。”
……
大明宫,紫宸殿。
李隆基坐在龙椅上,身上没有穿龙袍,而是身披盔甲,手提青冥剑,如虎踞龙盘,威严霸气。
身为一手开创出开元盛世的帝王,他虽然已经四十四岁了,却依旧年富力强,精力充沛,身上气势逼人。
平定韦后之乱,挫败太平公主,他的帝王之路并不顺利,但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磨砺,纵然面对大变,依然能保持镇静。
此刻身居要职的文武大臣们皆站在殿中,面色凝重。
宸王李丽质则是坐于殿中,蛰龙成员以及不良人中的四大校尉都默默站在她身后。
殿中谁也没有说话,似是在等待一人。
不多时,一人飞至,正是戴着西王母面具的杨玉环,她亭亭而立,仙姿出尘,无形之中吸引着众人的目光。
这其中以李隆基的目光尤为炙热。
不知道为什么,已经四十四岁的他,对刚刚十七岁的杨玉环颇有种一见钟情的心动。
但遗憾的是,杨玉环却对他爱搭不理。
啪!
一头猪妖的尸体摔在殿中,众人的面色微微一变。
“陛下,周天星斗大阵到底怎么了,为什么连长安都出现了妖魔?”
李隆基凝望着她,叹道:“安禄山反了。”
杨玉环有些不解,谁反了?
安禄山又是谁?
这倒也不怪他,如今才是开元十七年,后世著名的安史之乱发生在天宝十四年,此刻的安禄山,还只是营州柳城中的一个小混混。
当有人向她解释了安禄山的出身后,杨玉环更加不解了。
一个没有兵马,无权无势的异邦之人,所谓的造反,不就是一个笑话吗?和长安出现妖魔又有什么关系?
就在这时,长乐开口了。
“玉环,师父将我们逐出道场后,我便一直心忧浩劫之事,多次推演,总算探出了一点眉目。”
“那安禄山,将会成为祸乱李唐的根源,因此早在三年前,我便派不良人将其斩杀,尸体就地掩埋,绝不会有错。”
顿了顿,长乐声音凝重。
“但现在,他又复活了,而且在营州竖起一杆大旗,名为万妖幡。”
万妖幡!
杨玉环心中一震,这不是传说中女娲娘娘的至宝吗?
传言此幡一出,三界十方的妖魔皆要俯首听命,听从派遣,乃是妖族之至宝,怎么会出现在安禄山的手中?
李隆基的声音响起。
“此幡极为厉害,整个营州都已变成了妖魔的国度,百姓沦为血食,冲天的妖气甚至让周天星斗大阵都受到了影响,屡屡失灵。”
周天星斗大阵再厉害,也不过是楼观道的一门阵法,和女娲娘娘的万妖幡比起来,确实不够看。
“拒报,此贼麾下已聚集了数十万妖兵,正在杀向长安,先后攻下了晋阳、涿州、幽州等地,所到之处皆沦为人间地狱,距离长安已不到八百里!”
李隆基的声音中透着一丝疲惫。
这段时间,他已经派出了许多精锐大军前去支援,其中不乏佛、道两家的修士,但无一例外,只能勉强抵挡一段时间敌人的脚步。
连阳神修士都战死了。
因为妖兵所过之处寸草不生,男女老幼无一能逃出,再加上朝廷有意封锁消息,所以长安的百姓还不知道,自己马上就要大难临头了。
“观此贼行军路线,是想以最短时间直取长安,宸王已算出,他们将于今晚子时抵达。”
听到这话,殿中大臣顿时议论纷纷,有人焦急,有人恐惧,还有人愤怒不已。
“陛下,难道宸王和蛰龙也挡不住他们吗?”
“陛下可有通知天下的道门和佛门?”
“陛下,您是天子之躯,要保重龙体呀,不如您先行离开长安?”
……
众人你一言无一语,让本就烦躁的李隆基更加火冒三丈,他猛地一拍,怒道:“肃静!”
全场立刻鸦雀无声。
“今日召大家前来,是为了决定一件事,究竟是死守长安,和那恶贼血战到底,还是保存实力,迁往蜀州?”
一时间,众人讨论起来。
不过其中大多数人还是懵的,沉浸在开元盛世的美梦中,未曾想一朝梦碎,敌人竟然即将打到了长安。
最终还是名相宋璟一锤定音。
他问了大臣们两个问题。
“敢问诸位,是我等马力更快,还是妖兵更快?”
众人为之一怔。
“再问诸位,是蜀州的天险更厉害,还是我长安的四圣大阵更厉害?”
众人再次沉默。
逃,逃不过对方,反观长安的四圣大阵,号称护国重阵,他们眼前看似有两个选择,实际上只有一个。
这时李隆基站了起来,目光中杀气腾腾。
“宋公所言甚是,逃,是懦夫之为,亡国之举,此时此刻,我们唯有死守长安,方才有一线生机!”
他又给众人抛出了一个定心丸。
“国师不会看着大唐灭亡的,宸王说,他老人家正在突破,即将功成,只要我们能坚持到国师到来,那些所谓的妖兵,必将灰飞烟灭!”
听到这话,大臣们才纷纷安下心来。
李隆基锵的一声拔出青冥剑,道:“诸位,今日之后,若有人妄图出逃,或是言怯战之语,朕必以此剑,将其斩首祭旗!”
声音铿锵有力,将一位盛世帝王的气魄展露无遗。
“吾等愿誓死追随陛下!”
“死守长安!”
……
夜晚,长安的百姓还在睡梦中,城墙之上已经站满了大唐最精锐的士兵,李隆基身穿金甲,亲自立于城头,鼓舞士气。
旌旗飘扬,杀气弥漫。
当一缕妖风吹过时,李隆基猛地睁开双目,死死盯着前方的那一片黑夜。
月亮不知何时被黑云遮住,天地间一片漆黑。
“点火!”
随着他一声令下,城墙上的火炬被点燃,火焰升腾,照亮了黑暗,然而这些身经百战的士兵们却纷纷倒吸一口冷气,头皮发麻。
妖怪,密密麻麻如浪潮般的妖怪从远方呼啸而来,如山峦起伏,似滔天巨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