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顾云桑和沈珩知是一同出的门。不过一个人去镇上,一个人去孔家上学。
顾云桑除了准备卤蛋给沈珩知带着,让他分给同窗外,还准备了一份卤好的牛杂鸡蛋等,让沈珩知给孔童生带去。
当日顾云桑准备的束脩孔童生死活也不肯收。
顾云桑无奈,只能将钱收了起来。
不过沈珩知过去上学,交束脩是应该的。他不愿意收,她就以别的方式给吧!
是以,今日给孔家准备的这一份卤牛杂足有三斤多重。除此之外还放了十来个卤蛋,另外配了不少的素菜。
全部用瓦钵装着,放了满满一钵。
沈珩知到孔家的时候孔家人才起来,见到院子里的沈珩知愣了一下。
卢氏忙拉着他到屋里坐道:“珩知,你今儿个怎么来得这般早?”
“云桑去镇上摆摊,我和她一起出门,就稍早一些。”沈珩知将紧紧抱在怀里的卤牛杂递过去,“师娘,这是云桑摆摊卖的吃食,让我送过来给你们尝尝味。”
卢氏推拒道:“你这孩子,你们都不容易,你往我们这送什么东西?一会你带回去,让云桑拿去街上卖。”
“先生为了教我读书费尽心力,还不肯收束脩,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沈珩知道:“师母,你就收下吧!再说了,等明日这些菜也不新鲜了。云桑说做生意得讲诚信,不能卖不新鲜的东西。”
卢氏推辞不过,这才将东西收了下来。
只是打开盖在瓦钵上的芭蕉叶后,卢氏愣住了,这是什么东西?这么香,还这么好看。
“珩知,你们做的这是啥?师母咋没有见过?”
沈珩知道:“这是云桑想出来的,她说叫卤味。这都是用牛下水卤的。都是我们亲自洗的,洗得很干净,除了香味,别的味道一点都没有。”
卢氏刚才接瓦钵的时候就见到沈珩知手又红又肿,她还以为是以前没分家的时候,廖氏折磨出来的老毛病。没想是洗牛下水洗的。
她将瓦钵放下,快步进了房间,拿了一个小瓷瓶出来,给沈珩知道:“这是我自己做的油膏,可以涂冻疮。你一会抹一抹手,余下的带回去,给云桑那孩子也用用。”
沈珩知想到顾云桑满是伤口的手,他没舍得拒绝。他拱手作揖道:“谢谢师母。”
卢氏道:“谢什么谢,你这孩子,也太懂事了,太让人心疼了。”
她说着,从灶里铲了一些火炭出来,用瓦盆装着端去了学生们上课用的房间。
又对沈珩知道:“你在这坐着看书暖和。”
“谢谢师母。”沈珩知每日回到家里,就争分夺秒地抢着干活。希望自己多干一些,顾云桑就可以少干一些。
他在家的时候,基本没有时间看书。
所以每次来了孔童生这儿的时候,他也快速地摒弃杂念,进入了知识的海洋。
他跟卢氏道过谢后,就如痴如狂地看起了书。
孔童生早上起来就挑着担去打水了。
挑了一担水回来,才得知沈珩知今天早早就来了。他放下担子就要去看沈珩知,“他来得正好,我正好给他单独授一些新课。”
沈珩知虽然入学最晚,但他记忆力超强,而且领悟得快。现在他不但追上了同学们的课程,还远远超过了他们。
卢氏拉了他一把道:“你等一下,我给你看个东西。”
说着,她将沈珩知送来的一钵卤味给他看,“这是珩知刚才送来的。说是牛杂,这么大一碗,就算是牛杂,也要不少钱吧!还做得这么好。”
孔童生看好着满满一钵的卤味,道:“我没有看错,这两个孩子都是知恩图报的好孩子。也不枉费我花那么多心思。”
好友的信,他已经让人送出去了。
希望好友到时候能帮一帮珩知那孩子。
“他送来的,你就安心弄来吃吧!珩知那你放心,我不会亏待他。”
卢氏点头,“那我今早就煮个粥,就着珩知送来的吃食一起吃。”
孔童生点头,“煮粥的时候往里多加两碗粟米,一会叫上珩知一起吃。”
卢氏点头应下,又去割了一刀腊肉下来,打算等沈珩知回去的时候拿给他带回去。
孔童生去院子另一头的房间,教沈珩知读书。不过这是他第一回在教人读书的时候,没法集中注意力。
香,实在是太香了。
隔着半个院子,香味还是不断往他鼻子里钻,让他忍不住想咽口水。
同孔童生一样,孔家别的人这一早上都不停地咽口水。
孔家隔壁的几户邻居也来孔家打探,问孔家今天做了什么好吃的,怎么那么香。
卢氏傲气地对几个前来打探的邻居道:“我可做不出来这么好的味道。
这呀,是我那个徒弟媳妇做了吃食在街上摆摊,今早给我们送了一份过来,说让我们也尝尝味。”
众人不禁问,“是那个过目不忘的神童徒弟不?你说那个徒弟媳妇,是他家那个童养媳。”
卢氏道:“除了珩知,还能有谁?还有,你们可别一口一个童养媳,他们如今的分家了,云桑就是珩知正经的媳妇。”
众人看出卢氏对两人的媳妇,也不非与她掰扯顾云桑算不算童养媳的事,而是打听起了是什么吃食。
前些天因为学费的事,不少人说孔家人傻,卢氏生了好大一口气。这会儿她有心打这些人的脸,故意将热好了的卤牛杂拿出来,给一人分了一小块。
分完后,就以孔童生还没吃饭,要赶紧吃饭了给孩子们上课为由送客了。
这些从卢氏那分了一小块吃食的人都吃得意犹未尽。
好几个妇人将手指吸吮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还不停地将手指拿到鼻子跟前闻。
几个妇人意犹未尽地闻着手上残留的香味,心中不免羡慕起了卢氏。
这嫁给一个童生就是好,收了学生,学生家里做了好吃的,还给他们送一份来。
羡慕之余,大家最为好奇的还是顾云桑做的吃食到底是什么。
妇人们纷纷围在一起,讨论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