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5 章 以前也有大臣给三皇……

以前也有大臣给三皇子拿银子, 但是因为皇子的身份特殊,这些大臣们就算是想要巴结贿赂,多也是送给他一些珍奇玩意儿, 摆明了送银子他们也是不敢的。

他现在是皇子,但是在大臣们眼里他总是有登临族五至尊之位的那一天, 大臣们明白的很, 现在给他送银子的他会感激,但是等到他登临地位的那一天, 这些银子就是他忌惮他们的理由。

原先大臣们送的银子也少,这些时日大臣们连那些珍奇玩意儿也不送了。

三皇子知道他需要需要去和这些大臣交好关系,得到这些大臣的支持,如此才能让二皇子独木难支。

可是现在该怎么办呢?这四五万两银子根本不够用, 皇子之前替永安侯府还银子的时候, 已经和大臣们在借了钱, 现在他也实在实在没有脸向大臣们借银子了。

可是现在正是用银子的时候,没有办法,皇子去找了民间的钱庄去借银子。

终于是借来了五十万两, 也能够支持这些日子。

借来了银子,皇子每日下朝之后便要偷悄悄的举办一些宴会,宴请一些朝中权贵。

皇子请客, 大臣女们自然也是去的,在宴会上,大臣们也依然对皇子很是敬重,皇子有了几份放心。

皇子觉得现在虽然二皇子崛起, 但是大臣们还是认为他的胜算更大一些,所以对待他的态度并没有太大的差别,皇子便更加的卖力结交起了那几个对他颇为忠心的臣子。

二品大员曹远山今日去参加了皇子的宴会。

曹远山回家之后, 曹夫人对曹远山道:“老爷,我怎么觉得你这样去参加皇子的宴会有所不妥,现在朝中的形势不明朗,你这样多和皇子有结交,万一到时候登基的是二皇子,那我们…”

曹远山叹息道:“我又何尝不是不知道这个道理,但是皇子宴请,我若是明晃晃的不去,那便得罪了皇子,现在二皇子的胜算的确是更大一些,但是不到最后一刻谁能知道是个什么局势呢,这样不明的局势有可能要持续几个月,有可能要持续十几年二十年,我们若是把哪一个皇子得罪狠了,那于未来就是抄家灭门之祸,我现在想的是皇子的宴请我也不能一次都不去,但也不能每次都去,我还是称个病,偶尔去,偶尔不去,同时也要暗里帮助二皇子,也好结交个人情。”

曹远山看向夫人:“其实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并无攀龙附凤之心,只是希望能得明主侍奉,若是真让我选择站一边,我还是希望将来登基的是二皇子。”

曹夫人道:“我之前就隐约觉出老爷是想站二皇子的,到现在二皇子能够平静北境之乱,可见他也并非像是之前表现出来的那般不学无术,甚至我怀疑二皇子之前腿瘸也是装出来的,若真是如此,二皇子是有些帝王之术的,如此天下才能在他手中安宁,可是现在局势也尚不明朗,我们只好是夹在中间做人,不能轻易表露态度。”

曹远山点了点头。

不只是曹远山,朝中有很多的大臣虽然去参加了皇子的宴会,但是却也全都是两手准备,私下里却也送一些珍奇玩意儿去给二皇子以示结交。

这些时日,关于皇子连二皇子妃都不如的传言从江南城传到了皇子的耳朵之中。

皇子原本还是在为大臣们依然是支持他的而感到安心,得知这个比对这,皇子觉得天下人现在不把他和二皇子进行对比,却把他和二皇子妃典型对比,这真是奇耻大辱。

皇子府中。

皇子对苏青云和汾阳郡主道:“二皇子妃不过就是一个内宅妇人,这次之所以能够赈灾成功,就是因为杜首辅过去帮了她,如果没有杜首辅,苏然哪有那么大的能耐,若是赈灾时候杜首辅能够得我所用,这功劳就是我的。”

苏青云和汾阳郡主附和皇子,说苏然是捡了便宜。

皇子又道:“苏然不过就是一个连管家都没有学过的后宅妇人,这赈灾,她得了首辅的帮助是他走运,可是这以后日子还长着呢,我就不信她能把二皇子辅佐的好。”

汾阳郡主开口:“可不是嘛,通过二皇子府的装饰就能看得出来,苏然心里是个没有成算的,她也不像我们府中,舍得花银子去装饰去结交大臣,这二皇子就算有什么荣光,也都要被苏然败光了不可。”

皇子的脸一下子就沉了下来:“你说什么荣光,二皇子打仗打胜了,那是他的本事吗?这不过就是瞎猫碰着了个死耗子罢了,这朝中几十年来都在为北境的大战做准备,准备了几十年,也该到了处理好北境的事情的时候了,这算是我去了也是一定能够平息北境之乱的。”

就像皇子并不愿意承认苏然的本事,他更不愿意承认二皇子去平定了北境之乱。

汾阳郡主好忙道:“可不就是嘛,二皇子他就是瞎猫碰着了死耗子,皇子你文韬武略,若是此次是你去了北境,一定能够花更少的银子把这件事情做好。”

听到这样的话,皇子才稍稍的平静下来。

苏青云看向皇子:“现在百姓们都对苏然很是夸赞,臣妾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臣妾一定要让天下人知道,苏然只不过是一个连后宅都料理不好的妇人,这里赈灾就是因为有了皇子和首辅的辅佐,才能让她担了虚名。”

皇子看向了苏青云,眼中带了赞赏。

苏青云又道:“百姓们现在已经把苏然供上了神坛,从神坛跌下来总是要更惨重的多。”

皇子开口:“对对对,就是从神坛上掉下来才会粉身碎骨,百姓们不是夸苏然和二皇子吗?就先毁了苏然在百姓们心中的印象,再毁了二皇子在百姓心中的印象着,天下稳稳的就是我的了。”

苏青云道:“是的,现在我们除了结交大臣,还要想办法败坏二皇子和苏然在百姓心中的印象。”

汾阳郡主开口:“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不如我们就动手杀了他们。”

苏青云摇头道:“我们只要让百姓和百官对他们二人彻底厌弃才可以,现在我们若是在他们声名最盛的时候动手,天下人和百官都会怀疑到我们身上,我们必须要先把他们弄得声名狼藉。如此无论是我们动手还是不动手,战火都不会烧到我们身上。”

皇子过去拉起了苏青云的手:“还是你思虑周到。”

汾阳郡主的眉头紧紧的皱了起来。

于是乎这些时日苏青云和汾阳郡主去和贵妇们聊天的时候,每每都要说起苏然不善理家,贵妇们觉得奇怪,苏然去料理江南水患不是料理的挺好的吗?

汾阳郡主和苏青云就给那些人解释:“苏然之所以能料理江南水患料理的好,完全是因为皇子的辅佐,皇子认为苏然是一介女流之辈,怕苏然把事情做不好才去多加辅佐,到头来这个功劳却成了苏然一个人的,说起来皇子也是冤枉。”

汾阳郡主和苏青云这段日子倒是颇为同心协力。

现在二人最大的对头就是苏然和二皇子。

二皇子的形象一时还难以动摇,在百姓们心中,二皇子已经是拯救大周的战神,所以就要先从苏然入手,先毁了百姓文对苏然的好感,然后再毁了百姓们对二皇子的好感。

苏青云和汾阳郡主二人说的多了,也有一些朝臣的夫人还真的以为是皇子帮助了苏然,是皇子把功劳让给了苏然。

些夫人回去从他家的家主说的时候,家主告诉她们也就是妇人才会听信这些,皇子和他们也说,这次去赈灾,是他把功劳给了苏然,是他帮了苏然,但是这不过就是这样的说辞罢了。

朝臣们都知道大周赏罚分明最是明显。

首辅杜长松是刚正不阿的人,如果真的是皇子赈灾赈的好,就算是皇子想要把功劳让给苏然,那么首辅也一定会向皇上表明。

朝堂之上,首辅只是夸赞了二皇子妃,可见这事情和皇子没有什么关系。

这些妇人才确定原来这苏然也的确是厉害。

苏青云和汾阳郡主这些时日去结交大臣们的夫人的还是会在她们耳边说起这事,苏青云和汾阳郡主说起了夫人们也是要附和几句,毕竟二皇子妃是从来不出来和她们结交的。她们也不能明晃晃的得罪了皇子的那两位侧妃。

二皇子现在在皇上心中有了分量,但是成为皇储却也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若是皇子日后成了皇上,那这两位再不济也是两个皇妃,他可得罪不起。

苏青云和汾阳郡主见命妇们都附和她们,二人也颇为得意,认为起码是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是皇子将功劳给了苏然。

除了苏青云和汾阳郡主,还有一个人也在被皇子奔走,那就是永安侯世子。

虽然因为那二十万两的嫁妆,永安侯世子和皇子闹翻了,但是永安侯世子也清楚的很,他最大的倚仗就是皇子。

苏然到底和他不是亲生的兄妹,以前对他好那是以前,现在他靠得上的只有苏青云,所以一定要让皇子登临帝位。

永安侯世子在听了苏青云对永安侯说的这北境的战事是谁去都能取得功劳的后,永安侯世子就和他的那些同伴大肆宣扬。

不仅如此,永安侯世子还去茶楼如此宣扬,永安侯世子虽不能把这些都告诉全京城的百姓,不过也是有一些百姓听到了这样的。传言。

一些也有些疑惑:北境的战事是无论哪一个皇子去都能平息的吗?如果真是这样,那皇子也没有那么差嘛,大家会不会是误会了皇子。”

这些日子皇子和苏青云汾阳郡主在外面搞小动作,二皇子和苏然却是全然顾不上理他们。

二皇子子在处理北境战事之后的一些问题,如犒劳北境将士、优待北境烈士的遗孤,苏然则是召集起了天下的能工巧匠,打算制造一些更先进的东西,好让大周朝更加的繁荣。

恰今日礼亲王妃生城设宴,遍请大周命妇。

礼亲王妃的生城宴苏然是一定要去参加的,好些重臣的家眷也都是要去参加这次宴会的,苏青云和汾阳郡主这次也同心携力起来,现在二人同的针对的目标就是苏然。

宴席之上,苏青云故意坐在了苏然的旁边。

苏青云开口道:“这以前的那些宴会,你都不来参加,我知道你是有些紧张,你其实也不用紧张,你放心妹妹会陪着你,你不用紧张。”

苏青云这话看着是在关心苏然,实际上则是在贬低苏然。

不过自苏然当上二皇子妃之后便很少参加这样的宴会。

苏然笑笑:“怕是你陪在我身边我才要紧张你又要想什么损招害我。”

苏然的话说的直接,说完,苏然便坐到了别的地方。

汾阳郡主却走过来开口对苏然道:“我听闻你再搜罗一些能工巧匠,你别在这些事情上费心思了,你总不能因为你赈灾赈的好的好,就真以为你有天大的本事了吧,这些什么赈灾的事情终究是男人的,当初不就是皇子把这个功劳让给你的吗?”

苏然笑笑:“这些时日我倒是也听说了一些可笑的传言,一个传言是无论谁去北境都是能够把战事平息下来,第二个是有人说是皇子把赈灾的功劳让给了我,我这些时日忙,也没有管这些笑话,既然是皇子把功劳让给了我,那这皇上的赏赐下来怎么能都给我呢?不如这样我这就禀了皇上和皇后娘娘,让他们去了解了解该如何赏赐,免得我占了你们皇子的便宜,你们皇子府近来也不宽裕吧,有了这赏赐你们也能好过一点。”

苏然说完就对她身旁的丫鬟说道:“去禀告皇上和皇后娘娘,说现在有传言说是皇子把功劳让给了我,还说那至于北境的战事是无论是谁去都是能够平息下来的,好让皇上重新调查重新赏赐,免得让我抢了皇子的功劳和赏赐。”

贵妇人们都朝这里看了过来,大家其实都也对各自的夫君说过这个话,自家的老爷是对她们说,北境的战事能够平定的确是二皇子厉害,江南的赈灾能够顺利也的确是苏然足智多谋。

所以各家的妇人也只是表面上应付应付苏青云和汾阳郡主了。

现在苏然也让丫鬟去禀告皇上皇后,看来苏然是有足够的底气了。

这事情就更加的明朗,这明显就是苏青云和汾阳郡主在为皇子造势。

苏然的丫鬟转身要走,苏青云起了身:“这么点小事不用搬在皇上跟前吧。”

苏然笑笑:“这哪里会是小事呢?这赏罚不明是要出大乱子的,因为平定了北境的战事,皇上赏给了二皇子十万两银子子,因为赈了江南城的灾,皇上也赏了我十万两银子,若是这功劳真是皇子的,那这四十万两银子里应给皇子,若是谁去北境都能平定着战乱,那皇上也不能赏二皇子这么多银子,否则也让大家心里都不平不是。”

说完,苏然又吩咐她的丫鬟:“快去吧。”

那丫鬟一溜烟的就跑了,苏青云和汾阳郡主想去拉住那个丫鬟,但是却也只能是望尘莫及。

丫鬟走后宴会还是要继续的,苏青云和汾阳郡主的心里都有些忐忑。

她们也就是和这些贵妇人和百姓们说一说制造一下舆论罢了,但是真和在皇上和皇后跟前说,她们也是不敢的。

此刻这小丫鬟去禀告了皇上,苏青云和汾阳郡主真不知道事情接下来会发展成个什么样子。

半个多时城后,众人就听见有太监通传皇上皇后驾到。

皇上和皇后一起走了进来。

礼亲王妃赶忙把主座让出来

皇上怒气冲冲地坐上了主座,然后环视了一圈:“朕竟然不知道还有如此荒唐的传言,要不是二皇子妃派人来说,朕还不知道原来你们私底下传言是皇子把赈灾的功劳让给了二皇子妃,还传言无论谁去北境都可以打这场胜仗,你们如此揣测是当真以为朕老眼昏花了还是神志不清了。”

“朕现在就告诉你们,这江南城顺利赈灾与北境的情定和皇子一点关系都没有,皇子把江南治理的那叫一塌糊涂民怨沸腾,要不是二皇子妃把这个事情压了下来,江南城要因为一个水患乱了大套了。现在你们居然私底下传言说是这功劳是皇子的,怎么,你们都是要为了支持皇子二连瞎话都敢说了吗?”

有一个一直支持二皇子的英国公夫人站出来道:“回皇上,但凡是在朝堂之上的,没有谁认为这真是皇子把功劳给了二皇子妃,也没有谁真正认为是无论谁去都能把北境的战乱平定了。”

一重命妇连忙跪下磕头:“皇上,臣妇们都和英国公夫人看法一致。”

皇上看向一众命妇“皇子的两个侧妃对你们说这些的时候,你们为什么听之任之却没有加以反驳,说到底都是在活稀泥。”

说罢,皇上又看向苏青云和汾阳郡主:“你们两个,身为皇子侧妃却造谣生事,皇子没有功勋便给他编个功勋。朕也是没有想到你们二人是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苏青云和汾阳郡主也跪在地上,很是战战兢兢。

她们当初想的便是从这些命妇和百姓入手,给皇子营造个好名声,现在皇上却亲口在这些命妇跟前前下了他们的面子,皇上还亲自出面斥责了她们两个人。

皇上说完又看向皇后:“皇后,朕看你也有问题。”

苏青云心里生出一丝希望。这些日子皇上皇后恩爱,她还以她的姨母杨才人是没有机会了,现在皇上居然斥责了皇后。

皇上又开口对皇后道:“你也就任凭听着这些谣言流传,听之任之,也不加以压制,也不对朕说,你就是这样当这个皇后的吗。”

皇上后也急忙跪倒在地:“皇上,这是臣妾的过失,二皇子是臣妾的儿子,臣妾若是对于皇上说了,这些便是替二皇子和二皇子妃诉了苦,臣妾担心皇上认为臣妾是有着私心。”

皇上开口:“朕会怎么会以为你会有私心,你照实了说就好了,以后再有这样的事情,你出来告诉朕便是了,好了,起来吧,以后你要做好皇后该做的事情,你都不对朕说要紧事情,谁还会对朕说这些。”

皇后起身朝皇上福了一福:“臣妾以后定然管理好命妇们,莫让她们七嘴八舌,妄议朝政。”

众位命妇跪在地上,心里也很是紧张。

她们当初也的确是听了皇子的两个侧妃这样说道的,也的确是也没有出面加以反驳。

可是她们也觉得委屈,但是皇子的两个侧妃非要要说,总不能把她的嘴捂上吧。

现在的情况虽说是法不责众,但是皇上也是少有的对命妇们东动了怒。

还有几位附和过苏青云和汾阳郡主的更是觉得紧张,可千万别被查出来了,千万别连累了自家的老爷。

这些命妇在家都是很有威严的,若是真是当被皇上拎出来指责以后,在府中还要有何颜面,这可是关系到她们在府中立足的事情。

皇上斥责完老皇后,又斥责了皇子的两个侧妃苏青云和汾阳郡主,然后才转身离去。

到了第二日,城中各城门各街坊的墙上就贴了告示。

告示上的内容是近日里有传言说是北境战事人谁去都能平定,还说是皇子把治理水患的功劳让给了二皇子”经过查实这些都是无稽之谈。”

之前募捐的告示贴的范围不大,这个辟谣的告示却贴的广泛。

随着告示的广泛贴出,各个茶楼马上就有说书人开始对北境的战事和江南的水患进行了分析,分析的结果就是北境的复杂情况这么多年来用了多少将军都没能处理,并非是谁去都能打,而是因为二皇子的确有打仗的本事。

还有那江南赈灾的情况大家并不十分清楚,不过通过说书人的讲述大家也是明白了。

皇子把南城治理的很差,二皇子妃把南城治理的很好,就是因为皇子治理的不行,才让二皇子妃和首辅把整个江南都全都治理上了。

民间朝堂,都对皇子和苏然没有误会了。

七日之后,皇上颁发了圣旨,立二皇子为太子。

朝堂上下一片哗然,这个消息也来的太过于突然。

大臣们知道二皇子现在已经有了角逐太子的实力,但是却没有想到皇上已经如此坚定的要立二皇子为太子。

皇上是在上朝的时候直接公布的二皇子成为太子的消息。

当时二皇子和皇子都在朝堂之上,听到这个消息,皇如遭了晴天霹雳”,皇子一度都怀疑他是不是听错了。

公布了二皇子将会是太子之后,皇上继续开口:“关于朕立二皇子为太子的事情,众爱卿可有异议。

首辅杜长松率先开口:“皇上,二皇子平定北境之乱,功勋卓越,臣赞同二皇子做太子,皇上此策,必保我大周繁荣昌盛!

接着又有大臣站出来:“皇上,臣愿扶持陛下扶持太子助我大周繁荣昌盛。”

众臣众口同声:“臣愿辅佐陛下辅佐太子保,我大周繁荣昌盛。”

没有一个朝臣是有异议的,皇子只觉得天旋地转。

这些时日他到处奔走,到处结交大臣,本等着这些大臣向皇上进言立他为太子,没有想到皇上居然直接宣布了二皇子为太子。

皇上都没有给这些大臣去游说他的机会。

还有皇上公布了是二皇子为太子之后,这些大臣居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居然没有一个人替他说话。

皇上又开看向二皇子:“从今日起,你便搬入东宫吧。”

东宫就在皇宫的旁边,一直空了许多年。

二皇子福身开口道:“谢父皇,儿臣定不负父皇之嘱托,用心打理国事。”

皇上又道:“当初赐你的府邸,你装饰的简单是因为你知道北境要用银子,所以才那般的节俭,二皇子的府的旁的物品你也不必搬运,就让命妇们去看看太子妃是如何管家的,看看太子妃是如何把府邸打理的素净又高雅的。“

这也是皇上在给苏然添光了。

二皇子和苏然仅用天就已经收拾细软搬入了东宫。

今日曾经的二皇子府也腾了出来,皇上让众臣去参观二皇子府。

好多大臣们便也在下朝之后去曾经的二皇子府了。

之前去过二皇子府的人不多,只有个别一些大臣去过。

原先大家都以为二皇子装饰的是何等的简陋。

但进去以后发现二皇子府虽然简单,但是却有莫名的高雅清静之感。

这些大臣们的家里装饰都是一个比一个更加的考究。

大家也是看够了高雅和考究的装饰,如今再看这样简简单单的宅子,只觉得这样的宅子才更加的简单高雅。

进来参观的一个大臣道:“我这刚好新购置了宅子,我也要照着二皇子府这样收拾。”

又有大臣道:“看了皇子的府邸装饰再想想以前的那样富丽堂皇的陈设,竟然觉得看着有些累。”

“对,这看过了二皇子的府里面的装饰,我倒是觉得我们府中的那些装饰有点太过冗杂了。”

“二皇子的府邸确收拾的很是清静,但是清静又别有一番韵味。”

“二皇子妃的这个装饰的确是又省银子,且住着又让人心旷神怡,我等也把宅子改一改。”

又有朝臣说:“二皇子妃这样简单装饰这宅子的本意是为了省银子,但是我等若是再把宅子一改,不是要花更多的银子吗?”

刚才提议的大臣道:“我却也不是这个意思,二皇子的宅子如此的简单,就在于物品并不冗杂,不如我们把府中那些无用的装饰之物拿出来进行竞拍,得来的银子便捐给北境捐给贫苦之地。”

众位大臣一一叫好。

大臣们从二皇子的府邸之中出来,就见有一伙人过来围在了皇子府的门口。

大臣们觉得奇怪,便停下了脚步。

这些人围在皇子府门口叫嚷,却是让皇子还银子的。

为首的那人说,皇子见了他们五十万两银子,现在利息已经有十万两银子,皇子说好的是一个月前就还,但是拖了一个月了他还没有还。

众位大臣也是知道皇子给永安侯府还银子的事情的,那个时候皇子就拆东墙补西墙,现在又有一大批债主过来向皇子要银子。

皇子府的管家赶忙出来了,那为首的债主开口道:“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就算是皇子也不能是强行把我们的银子拿去吧,这事情要解决就只在这个大门口解决。”

汾阳郡主和苏青云也是知道外面的嘈杂,因为二皇子当了太子的事情,皇子已经出去喝酒了,这府中只有苏青云和汾阳郡主两个侧妃。

之前皇子是把管家权交给了汾阳郡主的,现在债主过来了,苏青云便让汾阳郡主出去应付。

汾阳郡主,自然是觉得丢脸,且这些时日府里也没有了银子,她出去也是无济于事,只不过是丢人罢了。”

汾阳郡主先让苏青云出去应对。苏青云自然是不去。

汾阳郡主和苏青云二人谁都不愿意出去丢这个脸,管家也拿这些债主没办法。

那些债主就对着皇子府周围的大臣说这皇子欠了他们的银子还躲着他们。

皇子府外的人围着的人越来越多,大家也纷纷对皇子府指指点点起来。

“这皇子把宅子修饰的那么奢华,但是却欠了这么多的银子。”

还有人道:“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皇子连家都管不好,更不要说是当太子以后管国家呢。”

“当初我还觉得皇子会当太子呢,幸好皇子没有当太子。”

朝臣们也私下窃窃,之前见皇子出手那般的阔绰,还以为是皇上私下里补贴的皇子,没想到这银子竟然都是皇子借来的。

身为皇子被债主堵在门口要站也真是太丢脸了。

众臣门只看了一会儿便走了,百姓却是越围越多。

要头带债的债主也不去官府,只一群人坐在皇子府的门口。

苏青云和汾阳郡主都嫌丢人,并不出去主持大局。

皇子半夜喝了酒回来,就见他的府邸门口灯火通明,乌压压的围了一大帮人。

皇子赶忙上前问这是怎么回事。

为首的债主站了出来,让皇子还银子。

皇子一身冷汗,上一次债主过来催债他便让那人宽限几日,今日怕是不能再拖了。

同时皇子也心里暗恨苏青云和汾阳郡主怎么不出来安抚这些债主。

若是苏然是自己的妃子,定然能把这事情摆平。

皇子这些债主已经是在这里等了很久的样子。

皇子又羞又怒,那周围的达官显贵岂不是都看了自己的笑话吗。

自己的那两个侧妃可真的是吃闲饭的。

这些债主非让向皇子今日还钱,可是皇子实在是没有银子。

事到如今,皇子也清楚他出去问大臣们借是借不来银子的,

他现在已没当太子的希望,大臣们是不愿意借给他这么大一笔银子的。

但是这债主围在这里,时不时有人在这里围观的,现在的皇子府也实在是丢脸。

皇子没有办法,他心一横,便进了宫,求皇上帮他把银子换上。

反正自己已经当不了太子了,在父皇跟前丢脸便丢脸罢。

左不过这件事迟早都会传到父皇的耳朵里。

皇上却根本不愿意见皇子。

皇子无法只有回去把他名下的田地铺子抵给了那些债主。

皇子名下的所有田地庄子折算下来是值个几百万两的,但是因为债主要急且要扣利息,皇子也吃了不少亏。

如此下来皇子手里剩下的田地,庄子折算下来便只有一百万两银子了。

皇子去求皇上的时候皇后也开口劝皇上:“皇上,皇子毕竟是你的儿子,你如此不管他不合适。”

皇上冷笑:“他如此没出息,这叫朕如何管他,他借银子去花天酒地结交大臣,他还不上银子这难道是朕的错吗?现在正是朝廷用钱的时候,他丝毫不为天下百姓考虑,只为他自己考虑,就他这样已经不配称为朕的儿子。”

皇子因为欠债不还和卖房子卖地现在声名狼藉。

往日皇子结交的朝臣都也不和皇子多进行往来,不过是维持表面上的礼貌罢了。

皇子是现在的财力已经大不如前,幸好还有汾阳郡主进行补贴,汾阳郡主的父亲要求皇子将汾阳郡主扶正。

考虑到汾阳郡主母家出了不少银子,于是皇子请旨立了汾阳郡主为正妃。

而苏青云则是成了依然是皇子的侧妃。

苏青云欲哭无泪,汾阳郡主母家现在不过给皇子拿了十五万两,皇子就将汾阳郡主扶正了。

汾阳郡主被扶正后,总是为难苏青云,苏青云在汾阳郡主手底下活的也很是艰难。

一日在宫中,苏青云遇到了已经是太子妃的苏然。

所有人都围着苏然,苏然是那样的美丽高贵。

苏青云想起了苏然以前的模样,明明自己以前要比苏然强千倍万倍,现在怎么变成了这样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