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山间寺庙3

山门半掩着,没有人看守。这是一座被众多高大树木笼罩的小型寺庙。不知道是树木笼罩的缘故,还是它特殊的地理位置,这座寺庙,是眼前整个冰雪世界里,唯一没有被积雪覆盖和冰冻的地方。设计这座寺庙时,那人肯定花了不少心思,不然,怎么会想到将这里作为地址?

我将整座寺庙都走了一遍,不见一个人。这里当然不会有人。没有人会无缘无故跑到这里来。特别是在这冰天雪地里,交通受阻,这里不是适宜拜访的地方。人们再无聊,也只能上街一起吃个饭,在晚上九点钟前,回到自己的房间里。那里才是最安全和最舒适的地方。

我仔细打量着房间里巨大的塑像。我从来没有仔细打量过这一类雕像,尽管我去过不少寺庙。什么金刚、菩萨,什么尊者,我总也搞不清楚它们的区别。我从塑像的介绍中,大致了解到,这些人物形象,都是为某种美好的期待而出现的。

比如,风调雨顺四尊像,代表了人们对丰收年的期盼。在几千年的岁月里,人们都依赖土地长出庄稼,养活自己。每当干旱和洪涝灾害来临,除了祈祷,没有半点办法。在自然灾害和疾病面前,权力大到如皇帝,也要主持祭司,祈祷上天降雨。若是连年灾荒,民间便会有“皇帝昏庸无德,激怒了上天,所以要惩罚万民”的流言。坐在深宫里的皇帝,不得不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如果他想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美名,就要注意这样的事,想办法挽回形象。

作为权力顶峰象征的天子尚且如此,民众又能如何?如果不求助于神鬼,还能求助于谁呢?

有些事,可以求助于自己。只要自己做好了就行。儒家的经典反复在说这一点。但实际上,光是这么做,只能解决部分问题。而法家提倡的法规和政治秩序,协调和维护各种利益关系,于我们解决自然灾害和疾病并无根本性的作用。

但愿是我想多了。我不知道脑袋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奇怪的想法。我读过一些书,有自己的看法,也还有很多事一直想不明白。像我这样一类人,我不知道该怎么定位。我学的是编程,理论上是工科学,是某一专门学科的实操手。也就是说,我能根据学到的知识,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如果对比古代的职业,我应该相当于古代的工匠,跟那些治国经略四方的儒士,有很大的差距。

我虽然不过是一匠人,远远称不上是知识分子,但我一直在思考一些跟我职业不相干的事。我相信,如果历史倒回三五百年,那时候也肯定有我这样的工匠,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干。他们没有留下笔记或是自传,无法得知他们内心所想。

我所想的事,很简单,也很基本:

我为何而活?

为生存和繁衍而活,这是基础。为名利、财富和权力而活,这是比较高级的追求,是在满足生存和繁衍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追求。我必须用非正常的手段,才能获得巨额的财富和权力。而获得权力的目的,有一半原因是为了获得财富,所谓高官厚禄,然后,让天下万物,为我所享用和驱使。皇帝就是这么想的。唯独名声,虽然可以竭力追求,但最终要靠历史的洗刷、沉淀,个人说了不算。

除此之外呢?我为何而活?

这于我是大问题,是我的根本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将影响到我追求名利和财富的态度,将决定我在面对诱惑时,是否会不择手段,同流合污。这也会影响到我的所作所为被接受和不被接受时,我个人的态度。我认为这不是个人修养问题,而是认知和选择问题。

我是相信眼前这些金刚、菩萨和尊者所象征的期盼,还是相信个人的努力?

我站在这些被很多人拜过的塑像前,内心慢慢平静下来。这些塑像什么也没有说,接受人们的拜访。人们对它们有期待,虽然有失望,但还是不停地过来膜拜。最后满意或不满意的,还是人们自己。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