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他们带着一千斤的山楂、两罐子麦芽糖、泥炉、陶锅和若干竹签出发了。
一行人先是从村里租了骡车去镇上,然后又从镇上租了一辆骡车去县城,这一番折腾下来,直到未时末才进城。
今天指定是做不成生意了,他们将东西放在客栈后便开始在县城逛起来。
四人里只有宋宥谦来过县城,少不得要让他来做向导。
“咱们泰平县是个大县,光是城里的住户就已经过万。
县城的西边是县衙所在,县学就在县衙不远处,因着这个原因,西边基本都是当官的和读书人住的地方。
东边住的是富商有钱人,南边则是普通百姓,一些贫困人家基本都住在城北,县城的牲口贩卖、屠宰,还有大的集市都在城北。
整个县城被东西、南北两条大街贯穿,咱们要卖糖葫芦的话,只要沿着主街跑,生意应该都好做。”
宋宥谦选的客栈在县城的东南方向,距离主街不到一里地,而上了主街之后想去哪儿都能行,做生意倒是方便。
沈若星在县城溜达了一圈,很快决定明天先去北大街卖糖葫芦。
今天已经是腊月初六,距离过年没多长时间,城北每天都有集,有集就有人,有人就不愁做不了生意。
确定好在哪儿摆摊以后,他们在外边吃了些东西就回了客栈。
城里虽然好逛,奈何囊中羞涩,实在是消费不起。
包括这次住客栈他们也只开了一间房,沈若星跟何氏同住,宋宥谦跟送宋老三则是住大通铺。
客房五十文一间,通铺则只需要五文钱一个人,这里外差了四十文,差价都够做一套衣服了。
沈若星倒是不在意这差价,但是想着如果开两间房的话,她势必得跟宋宥谦一起住。
为了避免这种尴尬的情况发生,她只能选择让宋家叔侄住通铺。
好在这会儿临近过年,住店的客人少,通铺基本都是空的,再加上天气冷,房间里也没什么奇怪的味道,因此通铺倒也能住。
第二天一早,何氏跟沈若星早早起床,自己去后厨弄了些热水洗漱过后便开始做糖葫芦。
大约两刻钟过后就听宋宥谦在外面敲门:“三婶,若星,你们醒了吗?我来给你们送早饭。”
沈若星打开门让两人进来,然后又继续做糖葫芦。
糖已经熬好了,这会让可等不得。
宋宥谦将手里的油纸包放在桌上,自顾自的接过了沈若星手里的活儿:“你先去吃东西,我来帮你。”
宋老三也替了何氏下来,让她去吃些东西。
因为是第一天摆摊,不知道情况如何,便先做了一百串出去试试水。
糖葫芦的生意都是做熟了的,也没有什么适应期,试吃吆喝按部就班的推进就是。
不过这价格相较镇上却有所调整,毕竟他们成本上涨了,价格自然也要跟着上调。
于是县城糖葫芦的售价暂时定为四文钱一串,十文钱三串。
本来沈若星对于这个定价还有些忐忑,要知道县城一个大肉包子也就卖四文钱,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愿意用同样的价钱买糖葫芦吃。
没想到县城的居民比她想象中更富裕,只要是试了味道且觉得合适的人,基本都是三串三串的买。
眼看生意火爆,沈若星也没什么犹豫的,直接拉了宋宥谦回客栈去做糖葫芦,留三房两口子专心卖糖葫芦。
她做好一些就让宋宥谦送过去,尽量不耽误市集的买卖。
半下午时城北的集散了,沈若星便拉着几人直奔城西。
要论对糖葫芦的喜爱,半大孩子才是主力军,马上就到书院学堂放学的点了,她得蹲守一波。
事实证明沈若星的这个举动十分明智,他们在西街站了约一刻钟,竟卖出去了六十余串糖葫芦,而且这边的学生都是单买,单串糖葫芦的利润比北集更高一些。
忙碌一天之后回客栈算账,发现今天竟然卖了三百二十六串糖葫芦,进账一千一百七十四文,就算扣掉客栈和吃饭的费用也有一两银子,这是谁也没想到的。
而且如果不是半上午等糖葫芦浪费了一些时间,估计生意能更好。
饶是“木讷”如宋老三,脸上的欣喜也是显而易见。
如果接下来的生意都能这么好,那带来的一千斤山楂肯定可以卖完,整个的进账估计得有二十多两,扣除掉成本和大郎媳妇的那一份,家里估计能得五六两银子。
这生意确实能做!
在经历了第一天的情况之后,沈若星及时调整策略,第二天她不去集市帮忙了,就留在客栈做糖葫芦,先做好一百串糖葫芦由三房两人带着去赶早集市,她则留在客栈埋头苦干,直接做了三百串糖葫芦出来。
来县城的第二天,他们卖掉了四百串糖葫芦,收入一千四百八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