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章 雍州战事

东吴背刺荆州,消息传到成都,诸葛亮顿时脸色阴沉起来。

开春三月没消息传来,诸葛亮还以为东吴放弃了跟大汉翻脸的计划,准备继续维持盟约.那时候诸葛亮甚至都想着,是不是再派出一个使者,跟江东加强一下联系。

结果没想到,东吴四月份突然动手,果然还是选择了背刺。

诸葛亮在五月初的时候接到了荆州急报,但对此,诸葛亮并不担心。

这份急报,是荆州走永安的路线转入成都的,而诸葛亮早就跟永安都督陈到交代过了,一旦收到东吴进攻荆州的急报,陈到无需请示朝廷,可以直接带领永安的一万北军立刻顺江而下,支援武陵的习宏和李球,统一指挥荆南作战。

因此,诸葛亮不担心这次江东的背刺能不能成功,他比较关心的,是在如今的局势下,如何跟东吴在发展外交关系。

当今天下,三足鼎立。

大汉和曹魏是世仇,双方的立国根基就注定了双方不可能和解,必然要分出一个你死我活来。

因此,如果要寻找外力支援,就只有东吴一个选择。

诸葛亮自己也在《隆中对》中说过,对东吴“可为援”.但如今,显而易见的,对东吴的外交政策,要做出调整了。

如果有可能,诸葛亮也不想跟东吴彻底翻脸,能结盟自然是最好的。

但很显然,如今的东吴,已经不想再跟大汉结盟了,他们有他们自己的利益诉求。

但不管怎么说,这次打归打,打完之后该用什么态度来收场,如何才能避免把东吴逼得倒向曹魏,这才是诸葛亮如今要考虑的头等大事。

大汉可没有这个底气,可以同时应对曹魏和东吴的双重压力。

而且吧.诸葛亮担心,东面这一开打,北面的关中地区,曹魏也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关中之战,恐怕才是最大的一场战争。

诸葛亮对此,一直忧心忡忡,时刻等着来自关中的急报,甚至,诸葛亮都做好了关中告急的准备,暗中嘱咐张飞,随时做好北上关中作战的准备。

但,等啊,等啊,一直等到六月份,诸葛亮都没有接到任何关中的战报。

诸葛亮那个纳闷的曹魏是啥意思?!

你要是再不打关中,等凉州那边腾出手来,你可就没有机会了啊!

凉州战事,如今已经接近尾声了。

凉州胡王治元多去年十二月领兵犯境,在跟凉州军团僵持了两个月之后,始终无法攻入凉州,获得自己需要的粮草补给,从开春开始,就已经陆续有不少的异族部众离开,前往他处求生。

凉州方面的压力顿时减少了不少。

而随着马岱率领秦州郡兵支援到位,凉州方面在三月初的时候跟治元多正面硬刚了一次。

赵云坐镇中军指挥,一战击退了治元多所部四万余人,解了武威,姑臧两郡之围。

而治元多所部在败退过程中,遭到了庞德亲率的三千凉州骑兵的截杀,庞德阵斩两员胡将,一路追杀治元多,把治元多逼得狼狈不堪,侥幸逃脱。

勉强得生的治元多,在收拢所部残兵后,虽然依然还在凉州附近徘徊,但很显然,已经有了退兵之意。

而等到治元多退兵以后,凉州腾出手来了,雍州有了后援那曹魏再进攻雍州,可就没有多大实际意义了。

因此啊,诸葛亮是真的搞不懂,曹魏到底在搞什么,这三路大军围攻蜀汉的机会,怎么就两路动手了,最关键的关中一路,怎么到现在都没有动静?!

这个问题,其实张溪也非常的好奇。

关中备战,从一月初的时候就陆续展开了,五大战区都已经划定了,后面陆陆续续的在准备,甚至在春耕结束后,整个雍州的头等大事,就是备战防御。

可从四月份一直备战到六月份,武关和潼关的魏军,愣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张溪也搞不清楚,曹魏到底是在想什么。

能想什么.曹丕忙着在河东增加防御兵力,征召屯田民入伍,沿河修建警戒哨所呗。

张溪防着魏军出潼关和武关,曹丕也防着张溪绕道渡河偷袭河东呢。

这错进错出的,闹得曹丕暂时停止了进攻关中的计划。

但是吧,一时间的暂停,不代表这个计划就彻底终止了.到了七月份,曹丕一看自家的“防守漏洞”修补的差不多了,转头就把袭扰的事儿,又给想起来了。

这都七月份了,再不出兵袭扰,等到八九月份,关中一年的粮食可就该熟了。

一旦入冬,那还袭扰个屁啊。

因此,曹丕在征询了刘晔和蒋济的意见后,直接给武关的郭淮,函谷关的曹真下令,让他们择机出关中,袭扰三辅,烧毁关中庄稼。

而郭淮和曹真接到诏令后,也没有怠慢,立刻出兵,开始对关中袭扰。

但.其实并不顺利。

郭淮这边进行的不顺利,倒也情有可原。

要是三月初的时候出兵,武关道口就那么十几个邬堡,想要彻底封锁住武关道,阻止魏军出没,难度还是很大的。

即使柳隐,句扶擅守,诸葛虔能来回接应,要想阻挡住分成数股小股部队的魏军进入右扶风,多少还是有些难度的。

可问题是,曹魏拖了快半年才发动攻势.这半年时间里,柳隐可没闲着,没事儿就修筑邬堡,如今武关道口的邬堡,已经有三十余个,而纵深更是直接拓展到距离武关道四五十里的范围内。

郭淮领兵一出武关道,一头就撞上了一大群的邬堡,就算分兵渗透,周围四五十里地都是邬堡,根本无法继续深入右扶风,就是想以战养战,也没有这个基础条件。

不解决这些邬堡,孤军深入,也不过是死的快慢的问题而已。

郭淮也尝试进攻过这些邬堡,但这些邬堡,就跟郭淮当年在褒斜道口跟陈到对峙的时候见过的那些堡垒一样,坚固异常不说,一个邬堡内能安排下大量的军械和足足两三百军卒,想要攻克这样的邬堡,没有个千余人进攻,根本不可能。

更别说这些邬堡之间几乎只相隔个五里到十里路,一个地方遭遇进攻,其他地方的蜀贼来援,都花不了半天的时间。

郭淮手头也没有那么多的兵力来跟这些邬堡群死磕,在进攻了几次邬堡无果后,郭淮权衡利弊,最终选择了退兵,退回武关,然后直接上书请罪,承认自己作战不利。

郭淮这边进展不利,而王昶那边,进攻的虽然比郭淮要顺利一些,但也好不到哪儿去。

曹真领命后,自己继续据守函谷关以防万一,同时任命王昶为潼关的前线总指挥,按照之前协定的方略,以七千士卒,分兵七路,对左冯翊地区展开袭扰,王昶自领三千人为后队,驻守潼关,以作接应。

七路千人队领命出发,离开潼关,往左冯翊进发。

然后王昶发现,这七个千人队,想要在左冯翊内游击袭扰,其实也不容易。

各地郡兵一看到魏军出现,全都在第一时间缩回县城防守。

这倒不是什么新鲜事儿,郡兵数量少而战斗力不足,肯定不会选择正面硬碰一千魏军的,缩回县城防守,属于常规操作。

但这帮郡兵龟缩回去后,居然在第一时间点燃了狼烟,紧接着,在不到半个上午的时间内,一支千余人的蜀贼精锐就出现了。

这个速度,就跟这些蜀贼精锐就驻扎在附近一样,打了好几个千人队措手不及。

一帮魏军士卒正忙着在田里放火烧庄稼呢,结果没一会儿的功夫蜀贼就杀过来了.能反应过来及时撤退的,都是千人队校尉领军有方,应变得宜了。

而最要命的是,王昶派出的千人部队,几乎在跟这些蜀贼的交手中,全面溃败,无一能完成任务的。

虽然自身的伤亡也不算大,那些蜀贼并没有全力追赶,但自己也没有完成多少战略任务。

确实是烧毁了一些良田内的庄稼,但那点损失,对一个县来说都不算什么大损失,更别说是针对一整个郡来说了。

王昶领兵在左冯翊地区来回作战了近一个月,前后加起来,都不知道有没有烧毁几十顷田地,倒是自家士卒损失了近两千人.都快赶上一次大规模作战了。

闹得王昶也不得不暂停骚扰,然后亲自赶到函谷关去面见曹真,讲述详情。

而曹真也不是无脑之人,一听王昶的回报,顿时也意识到这其中的问题——蜀贼哪里来的这么多的战力强横的士卒?!

再一联想到之前细作传回的军报,说张溪把一万北军化整为零.现在曹真算是明白,这一万北军到底去哪儿了。

可这事儿吧,还真有点不好跟曹丕直接回报.毕竟当初朝堂上的一群人都以为,这一万蜀贼化整为零,是要偷渡过黄河,骚扰河东地区的。

可如今一看,人家就是留在左冯翊,加强左冯翊的防守而已,根本没想那么多。

这个判断失误的锅,到底该谁来背?!

曹真思来想去,最终决定,学习郭淮,上书请罪吧该不该背锅,那不是自己决定的,这是曹丕决定的。

自己作为臣子,至少得有一个背锅的觉悟。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