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海船
松江府。海边。
正是春天里风和日丽的好天气,灿烂的阳光落在海面上还快活地跳跃着。几只白色海鸟在海面上飞翔。一排接一排的海浪冲过来,在沙滩上散成白色的泡沫。
海岸边的一块大礁石上,伫立着一个身影。他面朝大海,眼睛望着不断翻涌的海浪,视线却逆潮越走越远。
带着腥味的海风将海面上一艘帆船的白帆吹得鼓鼓的,那船越来越近,船体越来越大,渐渐已经看得见甲板上走动着准备收帆进港的水手了。
他将目光上移到湛蓝的天空上,恍惚间,时光似回溯到了十五年前,他正站在一艘归航的远洋集装箱货轮上。那时的他,已经拿到了船长证书,听说公司也已经批复,正式任命就要下来了。听前辈说,当船长后又得从小船做起,一般要熬上好几年才能重上大型的集装箱船,就看船舶空缺和自己的运气了。他还查过公司的调度,好一点的船都出去了,最近这两个月要出海的话,就只剩下些又老又残的小散装轮。他有点拿不定主意,要不要先休个长假让别人把那些比废铁好不了多少的老家伙都开走了再上船。
可是他怎么也想不到,命运跟他开了个大玩笑,让他上岸休了个长假,直到十五年之后,他才能再次上船,而且交给他的还是一艘小小的木帆船,连废铁都不如。xuqi.org 海豹小说网
李长义信中说的那条大船,莫钟书去看过了,其实一点也不大,长不过六十米,宽只有十七八米,上下两层,四个桅杆,最多可挂十二张帆,船坊得意地说它的载重量可达四千多吨。这几个数字落在一个上惯了百万吨级的大型集装箱船舶的老海员耳中,实在是太让人失望了。
莫钟书的专业是航海而不是造船,他只能被动的接受别人提供的工具。这个时代的海船,还是以木材为主要制造材料。木材的强度有限,抗风浪能力远远不如钢铁,而且过大的船体无法保证水密性,不能经受长时间的航行。恐怕这个尺寸已经接近此时船舶制造业的极限水平了。
虽然史书上说,郑和下西洋时乘坐的宝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可容千人”,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折合公制长度为长一百五十一米宽六十一米,船有四层,船上九桅可挂十二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一艘船可容纳千人。但是后世的人却一直没能复制出能够实际航行的四十四丈“宝船”,所以不少业内人士都把那当成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莫钟书一向是个容易看得开的人,从不轻易让自己不高兴,只一转念就接受了现实,开始安慰自己,现在他不但是船长,还是船东,也算是个质的飞跃了。
“我就知道你跑来这里了。”李长义把一个装满了酒的小坛子塞到莫钟书手里。到底是多年的朋友,李长义在客栈里找不到莫钟书,直接就带了酒到海边来了。
莫钟书就地坐了下来,拔开酒坛塞子,一仰头就喝下一大口。李长义也在他身边席地而坐,一边喝酒一边打量着朋友。莫钟书平日里喝酒总是小口慢酌,极少豪饮,这般反常是不是遇到什么难以解决的难题了?
海风吹来,空气中带着一股淡淡的潮湿的咸味。
莫钟书又把目光投向了海天相接之处。海水的味道已经渗入到他的骨髓里,让他与船舶和海洋结下不解之缘,无论身处哪个时空都无法改变。大海仍然是那个大海,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没有钢铁大船又如何?不是一样有许多人驾着木帆船穿梭在风浪中?
李长义看不透朋友的心思,试探着开口道:“要是你担心之后没钱买货,我可以借你一些的。”他这两年在江南和南海诸国之间跑了几趟,如今也算小有家底,很有些财大气粗的样子,“或者咱们合伙买下那条船也行。”
李长义仔细查看过那船许多次,确实是条好船,用的是最好的木料,做工也很坚固,配套的帆篷绳索等也都极好。这船比他自己的大了两倍还多,让他心动不已,只是单凭他手里的钱也还买不下来。
那一艘木帆船,打了八折之后还不便宜,几乎要掏尽莫钟书所有的积蓄。莫钟书本来以为,他胼手胝足千辛万苦地奋斗了十几年,虽然还不能跟莫荣添比富,可怎么着也算得上个小财主了,没想到海贸的门槛这么高,几千亩改造好了的良田,欣欣向荣的大牧场,已经走上盈利正轨的杂货店,还有十几家面馆两年的盈利,加起来才只勉强抵得上一条海船。如果买了那条船,莫钟书就再没钱自己办货,只能替别的商贩带货赚点苦力钱了。
“谢了,不过我不喜欢欠债,也希望完全拥有自己的船。”莫钟书拒绝了朋友的好意。
虽然李长义的提议让莫钟书很感动,可是他并不打算向李长义借钱,做海贸的人,只要能安全到岸资本就起码能翻上一番,来回就是至少四倍利钱。虽然李长义大方不会与他计较,莫钟书却不愿意欠下这么大的人情。
两人合伙更是不可取的,表面上看来合伙使得资金和人力上的压力都大大缩减,可是经营上的问题却多了几倍,决策方向、人员安排和利益分配等等问题都不好解决,一旦产生亏损就矛盾更大。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好朋友亲兄弟之间因为合伙不成功反目成仇的事都屡见不鲜。李长义是莫钟书这辈子难得的几个朋友之一,他不愿意用这个来考验他们之间的义气。
何况他今天的郁闷,纯粹是因为找不到钢铁制造的坚固大船,与钱财无关,他甚至并不太关心这一趟出海到底能赚多少。前些年为了出海,他不得不挖空了心思去挣钱,可是现在已经能弄到船了,赚钱的欲-望就不再那么迫切。
不过莫钟书自己不急着发财,却不能妨碍别人的赚钱大计。买下那船之后,莫钟书就让身边的几个人自己去找些门路。
莫钟书每年发给身边几个助手的岁末奖励都不少,大富他们这些年也攒下不少钱了,这次出海也让他们跟着发点顺风财。洪长安在这一点上经验丰富,早就和大富二柱悄悄商议了,莫钟书一发话,他就带着几个人开始忙活,只两天工夫就准备就绪。
莫钟书这才让大富开始招揽出海的客商。在大富他们办自己的货物的两天里,莫钟书已经拟出了章程。
此次航行途经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暹罗等地,每站只靠港三几天,补足用水食物之后就一路往西,主要商业目的地是大食地区,直到东非麻林迪才掉头回程,预计航行时间三年。每个乘客预收食宿费一千两银子,货舱按需购买。
大富被这个天价吓了一跳,一天一两银子的食宿费,豪华客栈的收费标准!而一般船主的做法都是免费提供船上的食宿,回来之后再收取货物两至三成的红利。
莫钟书买下的这艘船,虽然很新很大,可舱房里的生活设施也就勉强过得去,除非脑子进水了的,有几个人会愿意多花一大笔钱乘坐他们的船?
莫钟书就象是听到了大富的腹诽似的,道:“船上的饭菜,每天至少有一顿新鲜的瓜果或者菜蔬。”
淡淡的一句话,却让大富心头一振。若能每天吃上一顿新鲜蔬果,那一千两银子就花得太值了。
出过海的人都知道,船上的饭食中,鲜鱼腊肉都不少见,最难得的却是陆上极是寻常又廉价的新鲜蔬菜。许多人因为长时间吃不到新鲜蔬菜而导致身体虚弱营养不-良(艮龙真觉得不可思议,“营养不*良”也是禁用词吗?),患上各种疾病。不少人出海一年半载,就已经面色苍白,虚弱乏力,牙龈肿胀出血,牙齿脱落,回来调养许久还恢复不了健康。
海贸的利润丰厚,但需要的本钱大,周转时间也长,能做这行的都不会太小家子气,为了将来能有个健康的身体享用千辛万苦赚回来的钱财,愿意拿出一千两银子来吃得好些的人一定不在少数。所以这笔钱他们是赚定了。
只是这每天一顿饭中要有一道新鲜菜蔬可不容易做到。船出海之后常常一两个月都看不到陆地,新鲜蔬菜又不耐存放,从岸上带来的蔬菜顶多只能留上几天。大富曾听说过有人用淡水浇发豆芽的,可那得消耗多少淡水啊,只有财力极其雄厚的人才会为此专门配备了一条随行的水船,专门装载淡水。莫钟书还没有这个能力。
不过大富倒不至于怀疑莫钟书这个承诺是空口无凭骗人的,五少爷从小就足智多谋,一定是已经想到什么好法子了。所以他不折不扣地听从指挥去招揽那些还买不起海船的小客商去了。
莫钟书是没有钱给自己的船也配置一条水船,不过他知道有个办法可以弄到足够的淡水。
莫钟书交给二柱几张图纸,叫他去找瓷窑烧制。
二柱打开图纸看了一眼,那上面画的是盛水的缸子,只不过缸子底部多了一圈向外伸展的外缘,上面有三个小孔,缸子正中还有一条柱子,柱子顶部是个小缸子,那缸盖的形状也有点怪,象是个倒置的椎体。二柱虽然不明白这缸子有什么妙用,可是他也和大富一样觉得五少爷做事总有他的道理,到该让自己明白的时候就一切都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