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一岁之劫上

母亲为自己生产选定的医院,就是新家楼下的医院。

对于母亲来说,条件再好的医院,也不如离家近的这家。

她实在受够了以前那种,想去一趟县医院还需要去公家借车的生活。

同时,这也是她搬来“大城市”之后,少有的几件非常满意的事情。

预产期在1987年9月25日,星期五。

父亲特意让母亲于9月21日便入院待产,因为他害怕我或母亲出现什么意外。

这个举动让医院的医生都很费解,因为在那个年代,老百姓普遍显得有些讳疾忌医。

就算是生孩子,一般都是临盆时才送来医院。

坊间将临产称为“觉病”,不是睡觉得了病的意思,是感觉自己要生了的意思。

这样的产妇,一般送来医院就是急诊,多数会来不及安排产房,也有许多会折腾数个小时至一两天才顺利分娩。

而我的母亲,在妇产科病房住了近一周,送走了十几位同期产女的产妇,这在这家医院的历史上,也是前无古人的。

入院时,大夫仔细询问了母亲既往的病史与家族遗传史。

在她看来,母亲的提前入院极为不寻常。

母亲没有隐瞒自己一惯身体很好的事实,更加没有藏起来自己在老家确诊过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的事情。

医生见母亲除了因为妊娠肥胖而显得有些虚弱以外,似乎并没有气喘的症状,对于母亲的叙述表示出一定的怀疑。

当大夫听说母亲的哥哥,也就是我的大舅,一直就有哮喘,需要长期使用止喘喷雾之后,才对母亲叙述的病史信了大半。

尤其是看到母亲比一般女性粗重得多的毛发,更加确信母亲接受过这方面的治疗。

不过,对于这年代肯让妻子提前数天便入院待产的父亲,医生出于职业敏感进行了合理怀疑。

医生冷冰冰地做出医嘱:“小县城的诊断在我们这不管用,你最好还是重新做一次检查。”

检查是一定需要检查的,可如何检查在当时似乎有一定的争议。

当时这家医院对气管的检查手段比较单一,只有拍胸片这一条途径。

但,孕妇接受x射线检查这种事,医生本能的觉得有些不妥。

在当时那个时期,对于孕妇是否可以做x光检查,其实具有一定的争议。

尤其母亲又属于已经确诊的病人,医生觉得其实没有必要较这个真。

万一因为x射线的辐射造成了胎儿的问题,从这家人提前这么早就安排产妇住院的表现看,怕不是不能善了。

医生思考了许久,最终还是开了拍胸片的医嘱。

如今回过头来看看,我个人觉得理由有以下三点。

第一点,当时的法制建设与宣传,远没有如今完善与健全。

医生对于自己最大的保护,只有尽量不要看错病一种手段。

第二,当时患者在医院面前,属于非常弱势的地位。

那个年代或许有医闹,但绝对不多。

大部分患者看病,都是全凭医生安排。

医生在看病时的态度和胆量,与如今可谓是大相径庭。

最重要是第三点。

在母亲即将生产的时候,一次x光检查,并不足以诱发已经成型胎儿的畸形,却可以确认母亲的气管究竟有没有问题。

对于医生来说,做这个检查的利,远远大于弊。

当然,我这些推断全部都是马后炮,是我知道我父亲眼睛都没眨便为母亲交了八百块的住院押金,以及在当时并不算便宜的胸片检查费用之后,才做出的推理。

值得一提的是,母亲的胸片结果很戏剧性。

那家医院的内科大夫看完之后,沉思了足足一刻钟。

随后才叹了口气,对我父亲说道:“仅凭胸片,我也能看出你爱人的气管和肺部没有什么大问题。

从片子上看,你爱人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心脏不太好。

咱们医院这个设备不是特别好,我个人建议你们去医大总院再去看看。”

得知母亲不是哮喘,父亲很开心。

但得知母亲有心脏病,父亲又有些难过。

学历不高的父亲,本能地觉得,心比气管更重要,心坏了,也肯定比气管坏了更难修。

同时,因为母亲疑似有先天性的心脏疾病,医院对于体重接近二百斤的母亲是否能顺产,持怀疑的态度。

但如果剖宫产的话,医生又害怕母亲出现更大的危险。

这份压力,最终还是给到了父亲身上。

医生对他说,由于医院处于郊区,剖宫产的话,还必须使用“全麻”。

如果一定要这么做的话,产妇会有很大的风险。

当然,如果担心风险的话,可以选择去市里的大医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