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雍的绝大多数产粮区并不太适合搞机械种田,不过现状已然如此,哪怕李咎只能提升百分之一的生产力,也值得大雍往里面投入资源去堆。
现在人少地多,能多种一亩地都是好事;将来可能人多地少,那么更要靠精耕细作来保证粮食足以养活人口了。
蒸汽机放在农耕器械上是相当不合适的,但是李咎不可能阻止技术站做研究然后指望他们没有任何积累就把未来会出现的内燃机直接放在拖拉机、耕地机、抽水机上,前期的失败会沉淀足够的经验,没有这些经验,后面的事将会成为空中楼阁,说不定爬到哪一层,就塌了。
所以李咎借着皇帝陛下谕旨的由头,给蒸汽机车头技术站搭了一个农耕实验室。
此事皇帝陛下接到奏报后亦认为可,他认为这才符合李咎那个“丰穰侯”的人设。
蒸汽机车头技术站成立时几乎调走了整个江南最好的一批工匠和学塾里对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特别有积累的学生。
李咎对自己老婆的产业也没手软,他从城阳的技术站里调了一批人,几乎把城阳的技术站抽空了,城阳非逼着他按三倍补齐了学徒并承诺技术站里的工匠轮流去给城阳那边的学徒上课,这才罢休。buhe.org 非凡小说网
名单上记录了六十三个名字,这是个超大型技术站的配置了,并且屋舍、后勤等配得非常快,着实地让李咎自己私底下一手一足搭起来的技术站十分羡慕。
然而这样的热闹还没有两天,连续两件白事把一切节奏都打乱了。
第一件事是尤南去世。
尤南还是没有熬过这个春天,他在正月廿七的深夜一睡不起,在梦里非常安详地去了。
尤南去世时年近九十,无病无痛,无牵无挂,是绝对的喜丧。尤家对此早有准备,早早地就挂起来白幡、挽联。
李咎、城阳作为尤家“自己人”帮忙操持丧礼,傅贵儿和家里商量了一下,也和尤家几位老爷告知过后,以“孙子”的身份带着尤瑷一起帮衬。
尤南的丧礼非常风光,当年他大寿时半个江南都来了,这次丧礼,也来了三分之一的高官显贵。
人们很现实,尤南去世后家里的顶梁柱尤复官身不显,尤晋也是走清流读书路线的却没有入阁,一下子在朝里就没了话语权,所以有些精明过了头的人家,只是送来了奠仪,并没有派人悼念。
直到岳老相公派自己的亲儿住到尤家,也帮忙操持起各项事宜来,参加丧礼的人才又稍微多了一些。
后不久皇帝陛下下旨给尤南上谥号“文靖公”,给尤复赏了一个四品的勋爵,给尤晋和其他尤家兄弟各有小爵封赏。这都是惯例,无可叙者。尤家想再追上尤南时代的荣光,还是要看尤复、尤晋这两个最有希望的老爷能不能杀到“三公九卿”的圈子里。
皇后殿下亦有谕旨送到,除了常例问候外,额外有一封信给到城阳转交,让尤三郎节与妻子赵氏居丧期满后立刻启程赴京云云。
皇后殿下的这封信在外人看着就来得蹊跷,虽然知道它的人不多,但是嗅觉敏锐的人家,已经又把尤家放到了值得注意的那一栏。
皇后其实是在体谅三九和女儿和尤家的一段私事,这却不必细说,尤家人自己知道,忙忙谢了恩,感激涕零地表示九个月后就会安排尤三郎夫妻上京。
江南的惯例,父母尚在的儿孙可以不那么严格地为祖父母守孝,且尤三郎不是长孙,更不可能算承重孙,守孝这事儿就更加宽松了,九个月已经足够,民间惯常只守三个月。
尤家的事都有先例和旧事可循,不过需要些人手帮衬,没有也不要紧,小莲和两位太太打理这么一点事不在话下。
而另一件白事则远没有尤家的这么意料之中,更没有这么盛大。
那是吴别驾的妻子何氏难产去世的消息了。
生了长子后何药娘迟迟未能再次生育,而这时候的老吴已经因为在江南干得还算出色,被祖父记挂起来了。
祖父希望老吴回京城帮衬主支——他可从没想过要把吴家的产业怎么分老吴一支,在吴老爷的计划里,这个孙儿将来就是守着宗祠的旁支那一些“族亲”,其中有才华的人可以襄助主支,但是不可能获得主支才能继承的关键财富。
吴老祖父看不上老吴的嫡母为了点小钱算计子嗣、全无当家主母气度的刻薄样儿,但是也看不上何药娘这个工匠出身的儿媳。
何药娘嫁了这几年只有一个儿子,连女儿都没有再添一个,吴老祖父就想着再给老吴几房妾室以开枝散叶。
然而其实何药娘没生育只是因为她和老吴做了一些避孕措施。何药娘婚后仍然会学一些杂学旁收,画画图什么的,本来生活也不算清闲。而她的长子虎头虎脑古灵精怪,照顾这个淘上天的泼皮,也让老吴和何药娘耗尽了心思。老吴对子嗣并无执念——他的兄弟那么那么那么多,并不需要他传香火,于是夫妻俩默契地就都不太想生了。
这时代避孕药啥的没有,算安全期还是没问题的,加上老吴本来就不好房事,每月也就是兴致到了才会和夫人合房。于是后来就一直没有再行生育。
后来被老吴祖父盯上了,何药娘算算时间,前面那个长子懂事儿上学去了,自有西席教导,她这里空闲了些。再者,的确长子将来入仕不能没帮手,哪怕只是给他添个舅家也行,是以何药娘就再要了一个孩子。
就是这个孩子,因为胎位不正,难产。即便当时老吴请了一个李园出来的女医在抢救,到底何药娘是因为大出血死了。
“……据说当时一盆一盆的血端出来,人都快流干了。”
这是老吴家来给李家报信儿的嬷嬷说的。
吴书生和李咎关系一向不错,何工还在李园干活呢,于情于理,都应该报给李咎知道。吴书生不报,何工夫妻要打理女儿的丧事,还要为外孙操心,也得要找李咎报备一声才行。
嬷嬷在老吴家有头有脸,对何药娘和小吴少爷忠心耿耿,说到何药娘去世的情形,不免红了眼圈。
李咎不发一语,只呆在那里,仿佛想了许多,又仿佛什么都没想。
城阳看看他,又看看老嬷嬷,道:“我和侯爷知道了,喜晴,送妈妈去休息、换洗,我和侯爷仔细商量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