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雨已至

雅致阔气的屋舍里,一屋子人都在期待着李咎能拿出个主意来。

李咎那里知道这么多,说到底他只是个具备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学识的武夫,考问他大学级别的问题是不是有点过分?

“我回去想想。此一时之计恐怕极难,只能依水文筑水利。然而水利之事,所需之水工、徭役,不知几何,疏通上下,更不知要几多周折。总不过是尽人事……挣天命吧!”

李咎这么说了,接着就这么做了。他是不懂水利的,但是他有未来的书啊!并且这两年风调雨顺里,李咎也没忘记水、旱、蝗三种最常见的古代天灾,他也是抽空做了些功课的。

青山城的水力工程他没少修,毕竟还有个以工平价的潜藏意思在其中,大水库修不动,小水库可不少。张周氏的老家青牛村因为地势低洼、人口迁移,已经没几个人了,李咎早就说动了吴县令将该村人迁徙到高出,然后修了个水库。现在青牛村人都以水网养殖为生……对,就是李咎去年那个养殖搞出来的试点,他们水网养的鱼虾蟹和菱角,去年摸索着来,收成倒是不错。

这只是一个小点,还有许多沟渠、堤坝、小水库,随着李咎修路和科普新的育苗法、堆肥法、种子的进程遍地开花。

吴县令的担忧更多的是不知河流的上游是怎样的情况,万一……?buhe.org 非凡小说网

上游诸郡县也有邸报或书信传来,只是吴县令当老了官的能不知道同僚什么德行么?

对着上峰或还可说实话,对同僚若能报喜绝不报忧,唯恐被衬得短了一截。

青山城这些年发展得这么好,扎在人眼里,人疼啊!

幸而怀嘉郡郡守兼岭北道司马夏太守写了私人信件来,吴县令方知别的地方或还好,青山和玉鹤县之间的春山江上游情况不是很好。若雨势不停甚至转急,少不得需要他们两家县令好好筹谋一番扛洪峰。

夏太守是投桃报李,也是未雨绸缪。报的是携手同开定波港,绸缪的是万一春山江出状况,冲了玉鹤县,他这个怀嘉郡守难道还能独善其身?

于是得知春山江上游水势过大,诸县疏浚泄洪河道沟渠以备不测,夏太守毫无保留地告知了青山城。

吴县令则召集了民夫,提前开始今年的水利维护徭役。

反正每年都是要按部就班地检查修补,今年何妨提前,也就是多花点钱安抚安抚民心,青山城有的是钱。

前些年李园摸索的经验都已经交给了本地民夫,他们知道的不比吴县令少。青山城缺的是有规划大型水利设施才能的工程师,并非基本技能。

论修堤、疏浚、淘泥甚至开河道,大家都是熟手,乃至修水库、筑坝,整个青山城也极其擅长——毕竟这水库堤坝约等于水力,水力约等于能源,李咎之前就有水磨碾子的行当,李咎来了之后水力榨油纺织一出,青山城和附近的大户人家眼都急红了。若非还要为灌溉和保育鱼苗繁衍考虑,吴县令不让多修水库和堤坝,小小的青山城三五条河流早被堤坝堵得寸步难移。

出工的经验是够了,但是像李冰那样的设计师却一个也无。一个城市的水利工程是需要系统规划的,青山城的水利无功无过,比不了钱塘,更不要提都江堰——这青山城的水文条件倒也用不上都江堰这个级别的水利工程,当然更比不了建国后的两淮水网。

而且青山城也不具备腾挪翻转的空间,没有水利措施可以抄。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青山城再往东就是出海口,洪峰果真来了,过了青山城只再流出二百里地就进了海,也就是说青山城这里是有托底的。除非几个超大洪峰叠加,否则很难被冲破防线。

李咎现在充电补习,为的就是看看还能不能把青山城的安全程度再往上提一提,顺便能再弄个好一点的水利以安百年千年,甚至成为景点,当然是更好了。

一边补课,李咎也临时将学塾的课程改成了水利工程的基础。反正他一直对外说杂学都是祖上教的,那祖上有这门课他却没学好,临时抱佛脚与大家一起学,逻辑上也无懈可击。

恰好才刚结束了气压、热胀冷缩等内容的学习,就地转入水压、势能学习,知识的内在逻辑有一丢丢相似性,更方便众人理解。

偏爱物理学科的城阳当然也就跟到了学塾,一课不落地跟着学了。

不过现在她知道学塾的财务体系,从第二次听课开始,都是自觉带着菜蔬和厨子来的,下课之后就在附近找民居借锅灶自行做饭。

许是青山城运气好,又或是上游几个郡县还是做的人,县令最担心的情况倒是一直不曾出现。

春雨绵绵下了一个多月,雨停了也没放晴,仍是阴云密布时不时还能滴一些,河里涨了水,也有小洪峰,到底不严重。这个把月来最重要的问题还是道路、山林和田地毁坏,以及被耽误的庄稼生长。

李咎能用大棚解决热量问题,却暂时拿日照没有任何办法,只能接受减产、补种、换粮的弥补办法。

所幸前年玉鹤县那一通闹腾,蠹虫去了一堆,至少去年它的官仓应该是满的。周围其他郡县估计也被吓得够呛,官仓即便不是八成满也不至于是空仓或者一二成那么丧心病狂,今年便是粮荒,也能有个应对。

但是其他地方的消息就不是很好了。

三九离城二十多天匆忙折返,带来了相当不好的消息:山阳西北至金陵之间约三个县已经被暴雨冲了七八天,道路已然完全阻塞不能通。山阳也派了人前去协助疏通道路,然而每有进度,辄被山石冲毁,兼之路基松软不堪荷载,难以运送修筑堤坝必备的石料,现在那边已经忙成了一团。

三九盘桓数日,见天日始终无放晴的意思,不知这路几时能通。若要改道其他郡县,往西雨势更大,往东则路远且极难行,晴日行路尚且困难,阴雨天不知又有多难。

考虑到她这一队人女子更多,年纪小的小莲不过十岁出头,年纪最大的郝妈妈已界五十,最后三九决定带着人折回来,等道路恢复后再去金陵。

李咎本来就将金陵诸事甩手给了三九,三九自行安排不误事即可,自不会逼着她非得在暴雨天绕路去金陵。

李咎只担心金陵的情况,雨带是往北飘的,北面一带本就是暴雨连日,那再加上这里吹过去的暖湿气流,不知雨势还将如何变化?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