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军队修铁路

这时候铁路已经铺到了北海和双河城的中间,北海到双河城有一千四百多里,四个多月铺了近七百里,这样的速度已经算是很不错了,但不管是皇帝还是军方都很不满意。茅元仪没有办法,只能催促移民指导局快些迁移移民,催促双河城的钢铁厂快些造出铁轨,催促铁道部加速培训人才,争取能够多线开工,把铁路建好。

现在从北海到鄂木斯克的铁路线都已经勘探得差不多了,但是建造能力远远不够。茅元仪曾经向皇帝请求,可否先铺单轨铁路,被朱由校拒绝了。这条铁路对于大明的重要性,如何估计都不为过,他可不想几年或者几十年后又单轨改双轨,所以他要求,主干线必须是双轨,只有支线可以是单轨。

其实双轨铁路的铺设成本并不会是单轨的两倍,但现在限制铁路铺设的是熟练的工人。基本的劳动力随着移民的大规模进行,其实已经没有太大的缺口。但熟练的工人不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就培养出来的,而且即使是开办学校也是枉然,必须在工地上培养,所以茅元仪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后面会越来越快上,叮嘱铁轨的建设必须要超前,好迎接后面的多头施工,让建造速度有一个大的增长。

曹文诏现在手中有五个师,化龙城有一个多师,鄂木斯克有一个师,鄂毕城有一个师。他觉得现在三个师就已经足够控制已经占领的地盘了,毕竟罗刹人都是小部队,而且已经被明军赶离鄂木斯克很远了。所以他向总参谋部报告,要求派遣军队加入到修路的队伍中。

卢象升不敢作主,但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便禀告了皇帝。朱由校听到后,心里暗骂自己傻。他仿佛记得原来历史上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便是主要由军队修建的,军队比之一般的民工,身体素质会更好,协作能力会更强,再加上严格的纪律,使得他们的执行力会远远超过普通的工人,自己怎么就没想到呢?

他与卢象升仔细分析后,便给曹文诏下令,要求他抽调出两个师的兵力加入到修铁路的队伍中,只是注意要定期进行轮换,修一段时间铁路后要进行巡逻,以免士兵最后真的变成的工人。

曹文诏接到圣旨后,便召集了将领们开会,商量如何让士兵去修铁路,而又不能影响士兵的战斗力。将领们早就明白了铁路对于军队的重要性,现在明军空有大量的军队在这里,却受到交通的限制,无法进行长途的奔袭,心里急得厉害。现在要士兵去修铁路,大家都是拥护的。

虽然各师都派遣了小分队在各处探险,但终究不可能出动太多人,因为这样就和全军出动没有了区别。即使双河城和河阳都已经丰收了一季,但粮食还是有一部分需要从国内运过来,而武器弹药更不用说,移民所需要的农具衣被也是一样。火车只能到达北海西边五百里的地方,其它的路程全部要靠牲畜来运。习惯了火车的运力,再看牛马那少之又少的运载量,慢得象蜗牛一样的速度,以及在路上的严重消耗,心里别提有多窝火了。而且士兵长期没有行动,必然会影响士气,而且容易发生矛盾。有些事忙着,消耗他们的精力,同时又可以让铁路早日修成,当然不会有人反对。曹文诏要求各师把士兵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进行正常的巡逻,探险,一部分去当铁路工人,三个月一轮换。

没有出击任务的士兵们每天操练后,根本就无事可做,现在长官要让他们去修铁路,并且修铁路除了原来的饷银照发外,每天还有五十文的补偿。看起来是不多,但一个月也有三元,现在三元在内地可是能买三石米哟。

军队到底不比移民中招的工人,平时文化教育的作用在这时便体现了出来,铁道部的监工只是说了一遍,士兵们便领会了工作时的要领,在工地上干了一天后,大多数人已经超过了干了快一个月的移民了。

铁道部的吏员们啧啧称奇,而明军的军官则一脸不屑地道:“每天都要学习认字读书,他们可不是小学堂的学生,这些事有什么听不懂的。”

近两万近卫军士兵加入到修建铁路的队伍中,使得铁路的建设速度大大加快。而茅元仪在大喜之余,便催促兵器局加大钢铁厂的建设,在河阳城和鄂毕城附近又修建了两个钢铁厂,当然,钢铁厂至少要一年后才能使用,到那时,铁路也应该修到了鄂毕,正好就近用在后面的铁路建设中。而铁道部的线路勘测人员,已经超过了鄂木斯克,开始继续向西边进行勘测。

而兵器局甚至派遣了勘探员,跟着明军的小分队深入到其它的地方,重点是勘探铁矿和煤矿。在铁路的修建中这两种矿石实在太过重要,而从国内运来铁轨再铺设,随着路线的拉长,成本越来越高,实在是划不来。

而铁路的修建对于移民工作也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现有的北方移民点都是分布在铁路沿线一百里以内,移民指导局的官员都只选气候较好,平地较多,水资源丰富的地方当成移民点,其它稍微有点瑕疵的地方根本看都不看。现在不是人多地少,而是人少地多,那么一些不容易开垦的地方当然就不会移民过去。

而移民指导局的宣传里又加上一条:所有移民点都在铁路沿线,最多骑马一个时辰之内便可以到达铁路上,每个移民点都有一个专门的车站。这一点对于那些居住在山中的人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所以现在已经有些人不用朝廷强制移民,就先去官府申请要移民到铁路线上去了。当然,那些不愿意移民的,只要官府认为你符合移民条件,依旧会一绳子绑了扔上车,送你远远地离开家乡。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