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古斯露出一个男人都懂的笑容,双方愉快地继续讨论下来。第二天拉古斯请示了沙皇后,沙皇表示划城市的地方给明人不妥,但如果是城市周围的地区,那没有问题。至于租期,那就更简单了,罗刹人如果有一天把大明打得大败,不但租界没有了,大明已经占领的地方罗刹人也会夺回来。
于是双方签订了《明罗友好条约》,在条约中,首先申明大明与罗刹国是友好国家,双方不得再发生战争。明人占有的伏尔加河两岸一百公里的地区是大明的永久领土,不存在着任何争议。而罗刹人为了保证对大明的尊重,在大明国界线一百公里的范围内不得有驻军超过五百人的堡垒,总共不得有超过五千人的军队驻扎在这一范围之内。
从阿拉绍夫(现在叫极西城)到罗刹国与波兰的边境,罗刹国会在十座城市的市郊划出两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作为租界,租给大明人,租期两百年。租界由大明负责建设和管理,所有的行政权都归大明所有。租界前一百年大明无需缴纳租金,后一百年则以租界内的罗刹人税收为租金。
大明与罗刹国的战争是一场误会,但大明确实受到了极大的损失,所以罗刹人慷慨地付给大明一千五百万两白银,共分三十年付清。
大明人在罗刹境内修建一条铁路连通大明和欧洲各国,在罗刹境内铁路两边两百步的范围内大明具有管辖权,在罗刹国境内的铁路如果遭到破坏,罗刹国政府必须负责赔偿,并交出责任人。罗刹人使用这条铁路的费用将不高于其他欧洲人的费用,且不得高出大明人费用的两倍,但不得利用铁路运输军队和武器。
通过这个条约,沙皇总算把第二次明罗战争中丢失的土地要了回来,但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地则从法理上成为了大明的领土。虽然要赔偿给大明一千五百万两白银,分成三十年后,每年也要五十万两。不过大明答应,铁路的修筑全部都用罗刹人,而且每天壮劳力的工资不会低于半钱银子,而大明租界的修建,也自然需要雇佣大量的罗刹人。这样一来,罗刹人反过来可以通过出卖劳动力大捞一笔,拉古斯和沙皇说,如果大明的铁路和租界修好的话,至少需要付给罗刹人五千万两白银,所以其实说起来,罗刹人是大赚特赚了。
《明罗友好条约》被送到京城由皇帝定夺,朱由校很满意这个条约,立即批准用玺。而铁道部的勘探人员也迅速地来到遇吉城,按照皇帝的要求,首先要在遇吉城和喀山城修一条铁路,将两地连通,并且在铁路附近修筑大量的堡垒,以护卫铁路,同时保卫大明的新国境线。
卢象升接到新的命令,开始和波兰人进行谈判,要求波兰人准许他们修一条铁路到法兰西。波兰人并没有被大明占领领土,而且与大明是友好盟邦,所以大明给出了极为优厚的条件:波兰欠大明的借款可以变为无息,而且归还时间从原来的十年延长到了二十年,如果波兰政府有需要,大明还可以借出五百万元的无息长期贷款,最长还款可以达到五十年,只需要用乌克兰的粮食作保证就行了。铁路修好后,波兰可以使用这条铁路运输军队和武器,运输所有物资的费用不高于罗刹人的费用,也不得高于其他欧洲国家的费用。
这些条件一下子打在了波兰人的心坎上,波兰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差钱,而且对罗刹人极为警惕。有了大明的钱,就是有了更多的武器,能够征调更多的哥萨克骑兵,和罗刹人的战争便多了几份胜算。更何况大明准许波兰人使用铁路运兵,那相当于波兰一下子兵力增加了几成,可以更加灵活机动地抽调到各地,这对于两国之间的战争胜负可以说是有决定性的意义。至于乌克兰的粮食做保证,不过是说乌克兰的粮食要优先卖给大明人罢了,如果有余粮,卖给谁不是卖,那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于是铁路修建计划便一直延续到了波兰与普鲁士的边境。而朱由校现在并没有准备和哈布斯堡王朝及普鲁士等邦国谈判,因为铁路修到这里显然不是很短的时间可以做到的,而且三十年战争还在继续,结果没有出来之前,大明与他们的谈判最后根本无法保证能够实行。
三十年战争现在已经完成了瑞典阶段,《布拉格和约》使得哈布斯堡王朝现在成为胜利方,但很快,法国将参战,而丹麦和瑞典的加入,会使得欧洲乱成一团。朱由校觉得,在远离欧洲中心的罗刹国,看着欧洲人杀得人头滚滚,同时寻找机会,这应该是最好的应对措施,是对大明利益的最大化。
三十年战争将会导致哈布斯堡王朝建立统一君主制帝国的梦想正式破灭,使得欧洲各国具有了法理上的独立权,而德意志的各联邦继续分裂,直到普鲁士将它统一为一个国家。
在这欧洲大乱的时机,是大明浑水摸鱼的好机会,与欧洲各国的交往便是早就布下的一局棋,而打败罗刹,交好波兰和瑞典,使得大明有机会近距离地观察欧洲的乱象,并找合适的机会介入到这场大混战中。
而卢象升作为皇帝最信任的大臣,在与波兰谈好铁路的修建事宜后,便带着戴春风及几个通译,开始了他的欧洲之行。朱由校给了他极大的权力,只要是对大明有利的事情,他可以全权决断,事后再报备就行了。
在这乱世中寻找机会,对于文武兼备的卢象升来说,其实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更不用说他还有皇帝称之狡狐的戴春风作为助手,一行人在欧洲纵横捭阖,合纵连横,拉拢与哈布斯堡作对的各国,打击与哈布斯堡合作的西班牙等国,使得三十年战争的走向开始偏离原来的历史,而且越偏越远。当然,他们的事迹,有一本书专门记述,这里便不赘述了。